2010年11月30日星期二

五元的選擇

陶傑



瑞士銀行預測,二○一二年之前,香港樓價還將高四成。

樓價上升,勢不可當,特區政府的什麼「壓制措施」,全屬空談。什麼七招十八式、九招三十六式,還有肉蒲團老漢推車的一百零八式,算你都出盡了,也是徒勞。

今日香港的樓市,早已成為世界經濟泡沫快車的一節車廂。美中兩國,都在瘋狂印鈔,美元貶值,掛的港幣跟著貶。大陸也通脹,但大陸的通脹是「國家機密」。美中兩國的貨幣貿易戰爭,香港的貨幣,西依附美國人的大腿,香港的市場,則北仰鼻息於大陸的鼻孔,香港房地產,怎能不狂漲?

中國也嘗到房地產的甜頭,而去年聯合國的統計,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份額貢獻,高達五成。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有貢獻,但中國的GDP卻在房地產帶動之下增加了泡沫的比例。意思就是,如果中國手上有十元,五元投放在樓市,另外五元,放在銀行,準備投資在工廠生產實業。

以當前的樓市大熱,投資在樓市那五元,半年之後就變成了十五元,投放在經濟實業那五元,半年之後,最多只漲到五元半,而且還隨時因為其他種種原因:官僚、關卡、法例、拒不賄賂,那五元縮成四元,還隨時血本無歸。

沒有人再用那五元來開工廠——因為開廠要僱用工人,十二小時開工,不如把那五元,也投放在樓市。這樣一來,半年之後十元就滾盈到三十元。一旦地產泡沫爆破,十元的樓市投資,兩年之後,隨時剩下五元,但在這兩年期間,實業和工廠,就像前十年的農耕,日漸荒廢了。一個社會的工作人口,適應了新的不勞而坐獲的泡沫經濟形式,由儉入奢易,由懶入勤難,社會動盪,即是如此產生的。

香港已經走上這條路,中國大陸的一二線城市,也走上這條路。中華民族都是捨遠圖近的超級豬仔,沒有人看「長遠」,一切為目前。中國大陸要拼命印鈔,所謂「保八」,漸漸成為「保泡」。

當然,中國的廉價出口的那另外實業的五元,比起房地產的那虛五元,目前還不止一半的比例。要命之處,是那實五元的比例正在下降,虛五元的份額正在增加。「實五元」向國際市場找傾銷的市場出口,碰上歐美紛紛喝令人民幣升值、增加關貿稅的威嚇。「實五元」的生產內容,還不離T恤皮鞋牛仔褲,湧出國門,遇到處處壁壘。人民幣一升值,加上大陸「勞動法」實施,這「實五元」正天天受到侵蝕,像沙灘上的堡壘,在浪花沖擊下,日漸崩融。

大陸中央集權之力日弱,地方官府貪污,建商場、造房地產、圈地貸款,一兩個月就轉賺幾個億。「虛五元」的盈利魅力,非同凡響。「實五元」就像糟糠之妻,「虛五元」是外面的狐狸精。中國的經濟,最終擁抱哪一個五元?《聊齋誌異》早有了答案。

香港處於人類有史以來未遇的這場美中貨幣大戰,中國經濟內戰,七百萬非技術人口,二十年來,在前「港英」的笑嘻嘻揮手送你一程之後,早已完成「脫實入虛」的過程。叫香港人回歸實業的「獅子山下」精神,形同叫瑞典芬蘭人不要再生產諾基亞和艾力遜,回頭到公元九百年做維京的海盜。

歐洲經濟再衰退,還有艾力遜和菲利浦,像德國,除了行銷全球的西門子電器和平治,還有三百萬中小企業。法國以紅酒和美食著稱,到法國看看,葡萄酒仍是千百年的農莊世襲,沒有以水泥平整為別墅;尼斯和馬賽,通地的小餐館——餐桌三五張,椅子十來把,地中海和煦的陽光,形成悠閒的生活,寬容的空間,尊崇自然,熱愛生命,那種地方,出不了億萬富豪的什麼成功傳奇,但卻是一個合乎人性的文明社會。

香港人早已投了票,選擇了哪五元的方式。全民的共業,決定了香港的命運。英國人最尊敬實業家,領導香港的一百五十年,前半期漁農物茂,戰後則工商昌隆。英國史學家湯恩比說:文明就是挑戰與對挑戰的回應。如果香港的租約延續五十年,世界進入網絡紀元,英國殖民地政府的總督會如何引領香港轉型,從膠花和紡織,過渡進電腦和iPad,同時也令香港的企業保持均衡的競爭?這是一大懸念,香港永遠無緣得悉答案。

香港的政局走進窮巷,香港的經濟也走上死路。人民幣升值,港元跟美金一起沉墜,深圳市民倒過來,跨進邊境,去上水買大米和奶粉。香港人的消費,一賴薪水,二憑儲蓄的實力。兩年內如果樓市升值四成,無樓一族的打工仔,薪金會不會隨升四成?不會。錢放進銀行儲蓄,銀行維持低息低利率,八○後的低薪打工仔,生活虛無,錢儲來沒用,買房產又不夠,只會花在飲食唱K和去日本購物這幾條途徑。加上大陸來香港的購物潮,香港的消費型經濟越深重,轉型越不可能,香港下一代只能在八卦週刊的封面看梁洛施和徐子淇流口水。沒有樓,女友會跳船,是一個只有銀碼、沒有愛情的城市,也絕對沒有希望。

香港普羅大眾比大陸貧民幸福的,唯有英國人留下來清廉的公共醫療制度和廉政。除此兩樣,中港毫無分別,兩皆沒有明天。公共醫療制度吸引大陸孕婦來港產子,英治的廉政和法治提供了安全感,吸引大陸資金來港置業。這兩樣,本來是優勢,但一則令香港的平庸人口膨脹,二則令樓市更熾熱。英國人留下來的黃金,像西方一百五十年移植來的美好事物必然變質一樣,今日也漸化為兩堆廢鐵了。中國人的宿命,真叫人拍案驚奇。

過分的精算、短狹的視野、殘酷的內耗、不留餘地的層層盤剝,中國人對利益的掠奪,只顧自己,連子孫的幸福都不理會。港海以西有發電廠和工廠的塵埃污染,港海東面,本來西貢和清水灣綠可喜,卻又壓上一座頻頻輻射小洩的大亞灣核電廠。中國人的政治,立命於「鬥氣」,蟻民無權無勢,想跟權力當局講東的道理,有權力者偏偏向西——他的目的,就是要時刻享受以權力壓制你的快感,不讓跪地哀求的蟻民有得逞如願的喘息。此一民族性格,從夏桀和商紂開始,千百代不移。香港「回歸」中國,即是回歸此一宿命之主流。早生一點,如果勤勞儲蓄,爭點氣,今日坐享加拿大公民權,在中國人自相殘殺的洪爐邊作科學的壁上觀,冷眼看民族憤青的五毛黨集體癲狂之際,你自己一手緊握殖民地時代賦予你那實在的五元,真是其樂無窮,幸何如之。

2010年11月26日星期五

聯儲局成美國最大債主

畢老林



講開美元,中國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轉化成龐大的外匯儲備後,便是透過投資美國國庫債券,期望達到「保值」的功能。由於中國政府持續購買美債,久而久之,順理成章晉身美國最大債主。

然而,聯儲局先後推出QE1、QE Lite 和QE2,美國濫印鈔票導致美元貶值的憂慮,一直令各國央行行長頭痛不已。根據最新資料顯示,聯儲局周一(22 日)再度進行「永久公開市場操作」(Permanent Open Market Operations,簡稱POMO), 涉及金額約83 億美元。經過最新一輪POMO,聯儲局目前持有總值8931 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超越中國在截至9 月30 日的8840 億美元紀錄。

大家可能會提出質疑,兩者的紀錄時間不一致,絕非所謂的蘋果對蘋果(appl e to apple)比較。然而,在QE2 的操作底下,聯儲局每周要買債約300 億美元,每月便要買入1200 億美元,按照其未來半年的購債力度,相信絕非中國可比。因此,中國的美國最大債主地位,終於可以拱手相讓予聯儲局了。然而,聯儲局登上本國(美國)最大債主寶座,究竟是龐茲騙局(Ponzi Scheme)的開始,還是離終結(爆煲)不遠?


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南北韓炮來炮往 美元黃金買家多

林行止



一、今年三月下旬,南韓巡邏艦「天安號」於主權未明的黃海執勤時,被「不明物體」但其後國際調查團確認為北韓魚雷擊沉導致四十六名南韓官兵死亡後,一度劍拔弩張的朝鮮半島局勢很快便歸於平靜。這種發展顯示「列強」不希望此時此刻為南北韓的紛爭而大動干戈,釀成大戰,因此各自安撫自己的盟友,勸服南北韓勿再生事。在繼後的日子,南韓固然若無其事地埋首經濟發展,北韓且擺出一副追隨中國經改開放政策的姿態,五月上旬北韓領袖金正日訪問中國(大連、天津、北京),隨行的有於年初才成立的國家發展銀行及大豐國際投資集團的總裁(一為金正日的妹夫一為長年親信),其責任是處理主要來自中國的外援(據說主要用於基建的百億元[美元.下同],五月的訪問再獲六千萬元緊急援助);兩國的關係好到不得了,金正日還在北京公開表示會開發數個經濟特區,「我們有廉宜的勞工和自然資源,歡迎中國企業來投資」。朝鮮半島頓呈一片欣欣向榮景象。

可是,經濟改革尚在言文階段,北韓經濟已困態畢露。自從右傾的李明博於二○○七年當選總統後,南北韓關係開始淡化,本已百孔千瘡的北韓經濟,在南韓截斷一切經援後,更是慘不堪言,全靠與中國的貿易(佔其外貿額九成)「養命」;金正日為此於去年底推行貨幣改革,幣值大貶,其非技術工人平均月薪二千五百圜,在黑市換不到一美元!結果誘發惡性通脹及社會動盪,改革遂被腰斬負責人丟官,北韓經濟陷入寒冬。在這種情形下,中國對北韓「伸出援手」,答應巨額經援,當然附帶不少諸如開闢特區讓中國國企投資及與中國合作開發其「三百多種已知及無數未知的礦藏」的條件..。北韓當局顯示了會採納中國模式(開發特區、興建基建、制訂保護產權法例及極具吸引力的低稅政策)把經濟搞上去的決心,遂令因為「天安艦事件」而緊張的朝鮮半島又呈祥和共創財富的氣象。

可是,突然之間,北韓於去周對外展示了寧邊核設施擁有一千部用以提煉可作核發電或核武器的濃縮鈾的離心機(北韓官員對來訪的史丹福大學教授、前任美國洛斯拉莫斯核實驗室主管赫加[S. Hecker]說他們共有二千部離心機),而且「設備現代化不遜美國」,意味北韓有能力隨時製造核彈。消息去周末公開後,在美國引起強烈反彈,防長、副防長和三軍聯席會議參謀長都發表了對北韓充滿敵意的強硬談話,令朝鮮半島局勢頓然充滿火藥味。美國目前在南韓有二萬八千五百多名駐軍,其在南韓境內的核武雖於一九九一年和蘇聯簽訂限制核擴散條約時已撤走,昨天美國已稱考慮「核武重回南韓」,不過,美國早在亞洲部署充滿核子牙的重兵,若對北韓用核武,南韓美軍有否核武不是問題。

二、在北韓突然又變成「高危國家」(very dangerous country)的情形下,北韓於昨天中午竟然向有邊界主權爭議惟向來由南韓管轄的延坪島一帶發射百多發炮彈,昨天黃昏的消息指一名南韓士兵「陣亡」、重傷四名及輕傷十名,由於民居中彈著火,居民的傷亡及財物損失尚未及計算;至於南韓邊防軍還以數十枚炮彈對北韓造成的破壞,截稿時尚無消息。

就在七萬多名南韓軍隊將進行年度演習之際,北韓為什麼突然發難,特別是在其領導人未完成交班的時刻如此肆無忌憚地發動軍事挑釁,頗為費解。金正日性格多變,人所共知,卻無法解釋此事。筆者的揣測是︱第一、北韓領導人交班可能出了大問題,金正日遂製造重大事端以分散內部政治鬥爭的壓力;不過,這是「例牌」解讀,此處未必合用。第二、在向世人「推介」其現代化核設施之後,也許金正日認定身家厚重的南韓不敢挑戰其核武,因此以常規炮彈顯顯無後顧之憂的威風以進一步鞏固其在國內的地位。不過,最重要的是第三點,筆者懷疑金正日對中國的經濟興盛,深感不是滋味,遂發狠心有意挑起事端把中國拖落水︱北韓是中國的戰略性緩衝區,「唇亡齒寒」,北韓一旦解體,「敵人便在中國門前」,中國為公為私,很易再次捲入朝鮮半島戰火..,一場地區性戰事,必會拖慢甚至拖垮中國經濟!

「 第三點」的猜想,是記得數月前俄羅斯總統在中、日為釣魚島問題鬧得不可開交時突訪日本的「北方四島」的聯想。梅德韋傑夫在此敏感時刻赴此荒島宣示主權,目的只有一個,便是藉此迫使日本不得不誓死保衛尖閣群島!為什麼?如果日本不強硬地表明對釣魚島的主權訴求,豈非南北連失兩「島」,這教菅直人首相如何面對國人?!俄國人對中國的繁榮難免酸溜溜,中日對著幹如果引致火併,亦會對中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這也許正是「俄酋」所樂見。

三、朝鮮半島風雲驟變,對積弱的世界經濟有什麼影響?非常明顯,當前西方經濟正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危險境界,美國財赤高危美鈔愈印愈多,歐洲繼希臘之後,待救的有愛爾蘭和病情開始惡化快要召救護車的葡萄牙、西班牙以至意大利;中國則正在設法抑壓蠢蠢欲升的通貨膨脹..。至於我們香港,卻巧逢政府出重手試圖整頓樓市(這與當年在亞洲金融危機下推出「八萬五」的環境相近)。在這種環境下,北韓炮轟,南韓還擊,朝鮮半島炮聲隆隆,投資者趨吉避凶,賣貨換進多點有避難作用其實只是廢紙一張的美元,勢所必然;股市因此受冷待,理所當然。由於以中國為首的亞洲經濟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昨午開始亞洲政經前景突趨不明朗,世界經濟受創,自不可免。

然而,這種消極影響很快會成過去。經驗告訴大家,北韓搞事,除非打成核戰,不然其影響都很短暫。南韓便在北韓不斷滋事的情形下經濟持續五十年大幅增長,「天安艦事件」不能阻遏南韓經濟向前,正是眼前近例。事實上,中國對北韓可說戒心甚重,○六年十月十一日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華德隆(A. Waldron)在www.Strategycent er.Net 上的文章,便指出北京中央黨校教授Zhang Liangku 對他說北韓製造核彈目的在對付中國;今次北韓主動發炮,搞不好肯定拖累中國,因此,筆者相信此次北韓經濟肯定受害最深,一來中國對其援助會更謹慎更有保留或附加更多條件;二來西方國家對其經濟制裁必會升級。如果沒有分散國內政治鬥爭的作用,昨天的互相炮轟不致引起「全面韓戰」,吃大虧的肯定只是北韓!

美聯儲印鈔,中國物價爲何上漲?

時寒冰



  從“蒜你狠”、“薑你軍”、“豆你玩”、“糖高宗”到“蘋什麽”,購物似乎越來越讓人心悸。工資沒有怎麽漲,這物價怎麽漲這麽快呢?

  很多人都大致知道一些原因,但可能大多不全面。在全球化時代,很多經濟現象,都可能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009年3月18日,美聯儲宣佈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這與中國當時密集的大規模信貸投放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合力。先是中國的房價和股市雙雙上漲,而後是農產品等相關商品的價格上漲。今年11月3日,美聯儲宣佈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如果把美聯儲比喻成一隻蝴蝶,那麽,這只蝴蝶在美國輕輕扇動的翅膀,也在直接影響著中國的物價。

  美聯儲購買國債,意味著貨幣投放,雖然投放的金額與購買國債的數量並不一定相等,但並不改變這種行爲的結果。美聯儲開動印鈔機,並沒有推高美國的物價,因爲,多印發的貨幣,幾乎全部用到了美國民衆身上。奧巴馬的醫療改革、對失業者的救濟,很大程度上是靠增發的貨幣。據悉,次貸危機至今,美國政府直接發放的失業金就高達3600億美元,而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中的6000億美元,也主要用到了民生方面。

那麽,美聯儲開動印鈔機,中國物價爲何快速上漲呢?

  至少兩個途徑。其一,在通脹預期下,投放的貨幣湧入大宗商品市場,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導致中國購買原材料成本大幅攀升。從而,飽受輸入型通貨膨脹之苦。其二,貨幣湧入中國,給美國人帶來他們所需要的商品。美元留給了中國,商品以比國內更低的價格流到了美國,拉低了美國的物價。而留在中國的美元被兌換成人民幣,投放到國內,加大了中國的通脹壓力。

簡而言之,美國印鈔給美國民衆,用以購買中國商品,而中國用商品換回了更多的紙幣——這是畸形出口戰略的必然結果。

  通常情況下,美聯儲這只蝴蝶扇動翅膀,對中國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在,當中國自身的貨幣超發現象也比較嚴重時,蝴蝶扇動翅膀時,就可能帶來龍捲風。

  如果承認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學派創始人弗裏德曼的經典名言),我們就必須正視一個現實的問題:中國的貨幣超發現象更爲嚴重。

  據統計,2009年底,我國GDP爲33.54萬億元,是1978年3645.2億元的92倍。但同期,廣義貨幣供應量卻從1978年的859.45億元增長到2009年底的60.62萬億元,爲705倍。尤其近20年,貨幣增長更快。1990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爲1.53萬億元,截至今年9月末,廣義貨幣餘額已經達到69.64萬億元(媒體普遍報道的一個數位是:超發43萬億元)。目前,中國的貨幣總量已經超過美國貨幣總量20%多,直逼30%。以中美兩國的經濟總量來計算,中國的貨幣增發實在太嚴重了。

  再看一組資料:2000年時,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與GDP的比例爲1.5:1,2009年爲1.8:1,超過同期美國的兩倍(美國僅爲0.6)。

  中國自身的貨幣高速增長,與美聯儲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融合在一起時,就會加速泡沫的凝聚,因爲,這種強大的號召力,足以吸引更多熱錢火上澆油。更大的問題是,中國超發的貨幣,基本上被用於規模大得驚人的投資,這些專案一旦鋪開,又需要更多貨幣來維持,否則,就將産生爛尾工程。於是,紙幣越來越多,物價越來越高。民衆財富被悄悄的持續的轉移、稀釋,購買力進一步降低,而物價的快速上揚,進一步抑制了民衆的消費能力。

  物價飛漲,將影響到民衆的生活質量。加息、提高準備金率,只是一種修補性的政策,從根本上來看,要想治理通貨膨脹,防止泡沫膨脹到危險的程度,就必須收緊貨幣的供給渠道,同時,必須強化對民生的投入——當下,政府應該全面節約,收縮投資,以最快的速度建立社會保障機制,解除民衆的後顧之憂。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釜底抽薪之舉。

【說明:此文爲原稿,發表於上海證券報,發表時有較大刪節】

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

「國家資本主義」 不利中國發展

雷鼎鳴



兩年前北京搞奧運,世人讚嘆,今年上海舉辦世博,有聲有色;亞運仍在進行,廣州的市容已經煥然一新。這個周末我在鄭州開會,遇到一位已在西安落戶在芝大時的台灣同學,他從西安坐高鐵到鄭州,一個多小時便已到達。這種最環保的快速交通工具(據說高鐵平均每人每里所耗的能源,只及乘坐汽車或飛機的十分之一),正在把全中國的城市都串連為近鄰。

這些成績,有人相信是「中國模式」的勝利。至於什麼是「中國模式」,香港有評論人認為等同於「國家資本主義」。


改革之前效率低下

什麼是「國家資本主義」?我的定義是某個經濟體制大量採用了資本主義常見的市場競爭及激勵手段,而且容許私有產權,但資源仍大量為政府擁有,而且政府利用這些資源及權力在市場中謀取壟斷利益。

我不否認奧運世博亞運高鐵都十分成功,但若因此而認為「國家資本主義」是中國發展的正確方向,恐怕這會是重大的誤判。

上述項目不同程度上都屬所謂「公共貨品」(public goods)。我們知道,政府生產這些貨品所涉及的交易成本,有時會勝於私人生產。政府是否投資某項目,應以成本效益作根據。例如北京舉辦奧運,十三億人口感到興奮,社會效益顯然大得驚人,但只有七百萬人口的香港若搞亞運,效益卻是差得遠,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個別「公共貨品」項目的成敗,實不足以論斷「國家資本主義」是否可行。

我一向主張政府有重要的角色要扮演,但其權力及掌控的資源則一定要限制,若要說這等於「大市場,小政府」也無不可。中國建國六十一年以來,政府與市場的比重不斷變化,但我們若小心檢視中國發展的經驗,便可清楚看到,市場的比重愈大,中國的經濟便發展得愈好。中國政府的比重,目前還是遠遠過大,要大幅縮小才可達到適當的規模。

在改革開放以前,亦即政府佔用了社會大部分資源的時候,中國生產效率低下,已是不爭的事實。1978 年,城鎮就業人口中,78.3%在國企工作,其餘的幾乎全部在集體企業,但經濟效率卻是乏善可陳。例如,當時中國每生產1 美元GDP 所要耗用的能源竟是德國的五點九倍,鋼鐵是德國的二點九倍。有人或許說這與國企的低效率無關,只是因為中國科技落後而已,但就算跟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成績一樣差勁。中國的耗能率是印度同期的一點六四倍,耗鋼率是一點二九倍(參看林毅夫等著的《中國的奇蹟》)。


推出承包增加農產

這種高消耗的發展模式,與政府錯誤集中資源搞重工業有關。中國勞動力充裕,但當時資金稀少,重工業要用掉大量資金,創造職位的效率卻只及輕工業的三分之一。

搞重工業使到國富不起來,民卻窮得要命。從1952 年至1978 年,國民收入上升了354%,但人民消費卻只能增加78.4%,新增財富沒有多少能跑到人民手上。

若是市場主導,中國當時不會忽視輕工業。

改革開放後,政府害怕國企倒閉會釋放出大量失業人口,所以讓它們繼續經營。但另一方面,經濟體制卻也加入了重要的市場元素,而且成效立竿見影。

農業上有著名的帶有私有產權色彩的家庭承包制,農產品採購價上升至更接近市場價格。這兩招一出,從1978 至85 年農業產量猛增61%,城市人口人均收入本來是農村的二點三七倍,也接下降至一點七二倍,城鄉收入差距大幅收窄。

企業改革中新增的市場元素頗多,取其大者有二。第一是國企對賺回來的部分利潤可以留下,不用上交中央。

這樣可增加國企員工的積極性,使國企有誘因追求利潤,有效利用資源,其運作更接近私營企業。第二是容許民營企業出現,讓其按市場規律競爭。民企不但吸納了大量農村移居城市的人口,而且也讓從國企下崗的工人多了找工作的出路,更重要的是,民企所帶來的競爭壓力,使到國企也不敢不思進取。

國企雖有進步,但其效率比不上民企(或外資企業)的格局卻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國企所僱用的員工佔城鎮就業人口的比例,在1996 年雖已下降至56.7%,但它們卻只能生產工業產值的28.5%;我們且不要忘記,它們所控制的資本也遠高於民企。假如更多的人力物力從國企解放出來,中國的經濟增長應會更快。若果政府沒有對國企提供形形色色的優惠或保護政策(例如它們較易在銀行獲得信貸,一年多前開始的4 萬億救市方案,政府用錢時似對國企頗有青睞之意);使他們能在不少市場中維持壟斷地位,國企能否保住這些產值應該存疑。


上海模式要看成本

國企過去的業績雖然不濟,但也許近年進步神速,早已脫胎換骨,以國企為核心,加上政府掌控大量資源的「國家資本主義」是否仍有光明前途?認同「國家資本主義」可行的人,很有可能是受到上海市容及建設高速發展所影響。

「上海模式」自有它成功的一面,其建築美侖美奐便是明證。但我們看事物不能單看表面,只注意結果,不問成本效益。到過上海浦東幹部訓練學校的人很難不對其充滿現代感的建築感到驚嘆,但我敢肯定,私人公司絕對不會投資搞這麼一個校園,原因很簡單,校園佔地面積龐大,遠超香港科大的校園,土地的機會成本將來會是天文數字,但學員人數常常寥寥可數,若非政府運用權力,怎能搞出這樣一個大白象,浪費愈來愈稀缺的土地資源?

麻省理工商學院的黃亞生教授,在檢閱過大量數據及原始文獻後寫了本書,叫《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Capit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對八十年代蓬勃發展充滿企業競爭精神的鄉鎮企業大表讚賞,但對「上海模式」卻是鞭撻有加。他的發現,對我們查找「國家資本主義」的不足,甚有幫助。

黃亞生發現,在1985 年一千二百萬個鄉鎮企業中,一千萬個其實是完全私營的,其後新加入的也幾乎全是私營。黃認為它們是推動當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上海的GDP 增長率雖遠高於全國,但住戶收入的增長卻與全國的平均無異,反映出上海收入增長的得益者主要是政府。上海的工資總額佔其GDP 的比例極低,正好也印證了當地人民分不到經濟增長的多少成果。


財富集於政府手中

上海雖然是消費力很高的城市,但在此搞小本創業卻十分困難。自僱人士的平均收入,大約等於窮困得多的雲南的自僱人士。上海雖予人有高科技的印象,但在九十年代,它所得到的科技發明的專利權,相對於更重視企業競爭精神的廣東及浙江頗有不如。

我們也許可以說, 「上海模式」的特點是把財富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上並加以投資。當投資率很高、資金充裕時,我們的確會見到經濟增長率增加。但我們若注意經濟增長的其他指標,例如家庭收入或消費,便可看出情況不一定如此風光。

在整個八十年代,亦即民營企業大量湧現時,中國住戶消費佔GDP 的比例一直都在50%以上,但在2008 年已跌至35.3%,這是否「國富民窮」的寫照,見仁見智,但人民財富上升比不上政府的快,卻是沒有懸念。政府手擁巨資後,有些投資項目的社會回報可能十分高(如高鐵),但也有可能搞些大白象,或擠壓了效率高得多的民營企業的空間,減低國家或省市級政府的比重更可能使中國經濟增長持續下去。這結論不一定適用於酷似商場搞手的中國縣級政府,此點張五常在《中國的經濟制度》中早有論述,不贅。

2010年11月15日星期一

血色奢華

時寒冰



北京奧運會的時候,媒體報道稱:“本屆奧運會燃放的煙花數量爲歷屆奧運會之最,總數達十二萬多發,是以往所有二十八屆奧運會燃放的總數的四倍,創世界吉尼斯紀錄。”

廣州亞運會的開幕,媒體做了如下報道:“廣州亞運焰火燃放指揮部執行總指揮、熊貓煙花集團董事長趙偉平告訴記者,開幕式焰火總數爲16萬發,比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多,而其中三項特別的創意將申請吉尼斯紀錄。”

無盡的奢華,讓世界瞠目結舌。

我不知道這種奢華的張揚到底要表達什麽,但我知道,這些費用,足以讓全國所有因貧困而失學的孩子回到校園,圓他們含淚的求學之夢;但我知道,這些花銷,足以讓全國所有無依無靠的老人,得到最基本的養老保障,使他們不再生活在恐懼不安的陰影之中……

血色奢華,我好想親手抓住你,哪怕一點點,讓一位帶著渴求的孩子或者老人,圓一個普普通通的夢!

血色奢華如果是這個時代的符號,那麽,承載這個符號的肌體,到底是什麽?當奢華可以用這樣無度的方式來表達,還有什麽邊界和底線可言呢?

當閱讀華盛頓、俾斯麥、戴高樂等人的傳記,我常常忍不住感歎,人性的光輝如此普通,又如此的偉大。

人性的光輝勝於一切奢華的裝飾。

在結束獨立戰爭後,手握兵權的華盛頓,向國會交出了全部的權力。華盛頓與財政部的審計人員一起核查了他在整個戰爭過程中的開支,所有的賬目清楚、準確,有疑問處用自己的錢補貼進去。這是一次偉大的權力交接。當人們熱淚盈眶走向他,與他擁抱,爲了不使自已過於激動,他淚流滿面地默默離去,成爲一位農民。

華盛頓對權力毫不眷戀的胸襟,成就了今天繁榮、自由、民主的美國。

高貴的靈魂,不需要任何奢華的裝裱。

俾斯麥是我最欣賞的政治家之一。他把智慧和精力全部奉獻給了德國,在列強的虎視眈眈之下,相繼通過對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的戰爭,順利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其外交策略之精妙,常常令我拍案叫絕。1890年,俾斯麥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辭職,回到莊園。即使在晚年最孤獨的時刻,這位老人,依然心系德意志。俾斯麥沒有製造出任何浮華的奢華,他也沒有得到任何奢華的獎賞,但他爲德意志留下來的財富,足以讓一個民族傲立於世界。他是德意志的靈魂。心無私者大智,沒有俾斯麥就沒有今天的德國。

凡是充滿人情味的政治家,都不會過度的享受奢華,更不會沈浸在血色奢華中不能自拔。

戴高樂的夫人分娩前,遭遇車禍,因在治療過程中服用大量藥物,而導致小安娜生下來就弱智。戴高樂夫人曾含淚寫道:“只要安娜能跟別的女孩一樣,我和夏爾(戴高樂)甘願捨棄一切,健康、財産、升遷、前程、所有的一切。” 戴高樂對夫人說:“我們兩個人的責任,就是讓孩子獲得真正的幸福。”戴高樂無論多忙,都會陪伴安娜,給孩子帶來歡笑,懷抱孩子安靜地睡去。即使在流亡期間,亦不離女兒左右。

戴高樂一生非常節儉。但他擔心,自己先于安娜死去,留下安娜得不到照顧。這位在國際上聲名顯赫的人,沒有什麽能拿得出手的財産,便以自己撰寫回憶錄的版權費做抵押,設立了“安娜·戴高樂基金會”,不僅僅爲自己的女兒,也爲和女兒一樣智障的孩子。

安娜在20歲的時候,不幸離開人世。戴高樂在痛苦中,繼續幫助和女兒一樣智障的孩子,以這種方式延續女兒的生命。

這是人性深處的善良,這種善良不僅僅局限于自己的親人,也包括許許多多的孩子。

是爲大愛。

沒有人沖他們高呼萬歲,也沒有人把他們包裝成偉大領袖,他們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感受,體味他人的感受;以自己的苦難,融化整個民族的困難;以自己的痛苦,給自己效忠的國民,送去溫暖和希望。

血色奢華,永遠不是有人性者的選擇。

血色奢華,換來的不會是世界的敬慕,而是深深的鄙視。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於如此揮霍納稅人的血汗錢,讓它們像幻影一樣,散向無盡的黑夜。當然,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民,在恐懼無助、無保障、無尊嚴中,目睹炫麗的煙花而自豪地挺起胸膛——再沒有比愚昧更好的庇護傘。

當掌舵者一次次地向世界送去鉅額訂單,把金錢外交發揮到極致,不知道是否想過,愛護自己的國民,讓他們生活在富足、平等、自有、尊嚴的法制化的環境中,激起內需的力量,更能促進一個經濟體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血色奢華不能帶來任何實惠,它是對財富極盡揮霍的産物,是對生命、權利和尊嚴極度蔑視的結果。

我希望,這個民族的領導者,真誠地對他效忠、服務(而不是管轄)的民衆說:“我不能給你們帶來奢華的焰火,但是,我會給你們帶來尊嚴、平等、自有、健康的環境,我會以最節儉的方式積累財富,幫助你們圓夢,無論大的夢想,小的夢想,只要是這片土地上的公民,都生活在有夢想且能圓夢的狀態下,重塑這個民族丟失已久的精神面貌和價值觀。讓這個民族,重新獲得新生,讓這片歷經苦難的土地,重新滿載歡聲笑語。”

這應該成爲一種承諾或者誓言。而這種承諾或者誓言只能在權力源于選民的時候表達。

當然,在當下,這只能是一個不可能的夢想。權力的來源決定著權力的價值觀取向。

民衆的覺醒,是通向夢想的首要前提。

告別血色奢華,不知道何年何月 ?

血色奢華,你可知道,你令這片土地上的民衆多麽心碎!

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

國民虛偽, 政府放心

陳雲



少年時代,醉心黃老之學,兵家、法家之流,也略有涉獵。如今重執教鞭,偶爾學子問起,興之所至,也會傳一些黃老道術,助其修心應世。數月前,課餘,有學生問,港府回歸之後推行國民教育之內容,明知違反西方通行道德,也不合中國之儒道傳統,坊間惡評如潮,師生機械應付,何以政府依然故我,而且不斷加碼推進?我不假思索,講出六個字: 「二心之民易治」。此句雖有韓非子之筆法,但並非出自《韓子》。

愛國教育,就是要人民虛偽,三心兩意,鑑貌辨色,見好就收,見壞就退。虛偽之人最容易統治。當一個地區的人口膨脹而政府不隨之改革,就無法以正道統治,只能用奸邪之術。人口學是根本的文化政治,當中國人口超逾八億,香港人口超逾三百萬,便到達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可以負載的臨界點。此後,若政府不思進取,社會也怠惰因循,就只會見到文化沉淪,見到遍地的虛偽和犬儒。有許多的冷嘲熱諷,卻無論說功夫與動員能力。

不論忠奸、順逆,一心者難治。忠君愛國之民,與桀驁不馴之民,同樣難治。一心一意的愛國者,會要求政府與他們一樣愛國,捍衛國格,而當他們發現政府不符期望,丟失國格,便會成為逆民。一心一意的叛逆者,不消說了,只會處心積慮,務求推翻政府,重立國體。只有虛偽之民,才會有私利而無公心,容許政府首鼠兩端,上下其手。獨裁政府能夠長久,都不全是笨蛋,都略有治術,就是用半吊子的愛國教育,令人民生其二心,既不愛國,也不叛逆,而是懂得鑑貌辨色,投其所好,如陰謀家一樣地進退自如。政府帶頭虛偽,人民也覺得是本該如此。認真,你就輸了。

現代科技也為愛國教育添柴加火。各種電子廣播,各種電腦機器, 令人民左顧右盼, 沉迷在一心多用的multi-tasking 之中,足以勞累其心,磨蝕其志。通勤公車上,白領和學生都在掌中的小熒幕上忙碌,大老闆見了就很放心。於集權政府而言,專心一志讀書報的人,思想獨立,固然可怕;專心一志耕田或開動機械的人也可怕,因為純然的體力勞動者也是心志沉靜的,是故工農從來都是革命之源。服務業的人口多了,最好統治,因為服務業的人很多是心意繁雜而舉止虛偽的。香港政治沒有完成憲政民主,而社會就轉型到服務業,高地價政策驅趕小企業主、小販、自僱勞動者,成為大集團的服務員,中小學的門口如旺角的歌舞廳一樣掛滿彩色招徠畫報,老師和學生都被訓練為高喊「歡迎光臨」的人,官商勾結的霸權階級看見,就很安心了。

2010年11月1日星期一

金融資本當道市場波動愈大周期愈短

信報財經新聞 社評



港股連升八周及兩個月後,上周開始見頂回落,出現調整。本周復市,大市未能升破二萬三千八百點的阻力,即反覆回落,先後跌破十天和二十天平均線,技術走勢轉弱。昨日二萬三千點的關口一度失守,尾市反覆回穩,跌幅收窄,恒指收報二三○九六點,成交金額回升至一千三百五十九億,顯示好淡力量爭持激烈,勢均力敵。如果所料不差,十一月的港股應該會有頗大的波幅。

今次的升浪,由八月三十一日的低位二○三七二點起步,於十月十四日見最高位二三八六六點,升幅接近三千五百點,主要是炒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的預期,如今下周聯儲局舉行議息會議在即,快見真章,不管規模如何,大戶先行沽貨獲利,鎖定利潤,正合投資╱投機之道,調整實屬理所當然。

後市的去向,取決於幾個因素。

第一,是QE2的規模,現在看來,QE2的規模一定要超出市場預期,投資市場尤其是股市才會繼續飆升,否則過去兩個月的資產價格上升,基本上已反映了QE2的效應,再升亦缺乏借口。其實,今次聯儲局對量化寬鬆措施規模的制定,也頗有博弈的味道。為了窺探市場預期,聯儲局本周已率先通過紐約聯儲銀行向債商摸底,要求債商預測聯儲局未來半年的買債規模,以及對債息的影響。很明顯,聯儲局的目的是要知己知彼,充分掌握市場的預期,然後出奇制勝,達致理想的效果,最主要是避免市場出現劇烈的震盪。但市場的意見卻莫衷一是,預測的規模相差頗大,由二千五百億至二萬億美元不等。不過,無論規模如何,美國財政部已表明,都要以不可破壞八萬五千億美國國債市場為大前提,難怪美國債王格羅斯直斥QE2是個龐茲騙局,聯儲局帶頭買入國債,令債價上升,造成高回報的假象,使這個買債遊戲可以不斷延續下去。然而,我們早前已經指出,QE2規模再大,也不會刺激信貸,帶動投資,因為美國已經陷入典型的流動性陷阱,就算購買萬億美元資產,在失業率高企和個人及家庭債務深重的情況下,貨幣也不會流向公眾口袋。

但美元流動性大量增加,卻會輸出通脹,一如九十年代日本實行量化寬鬆時期日圓流向全球一樣,過剩的美元也會流向全世界各地尤其是新興市場,造成資產泡沫。

十一月G20會議將會召開,但現時已有不少新興市場嚴陣以待,採取防禦措施對抗熱錢流入。巴西已經通過徵稅,限制熱錢流入;南韓則考慮對外匯交易徵收「杜賓稅」(Tobin Tax)和徵收資本流動稅及限制衍生工具倉位;連日本也提前議息和率先公布五萬億日圓買債計劃的細節,十一月的議息會議更提前十一日於四至五日舉行,以便就聯儲局的決定作出應對措施。如果其他國家債息不變,美元投資便會相對變得吸引,對美元有利。不過,香港金融市場對外全面開放,完全沒有管制,如果其他國家關門,熱錢必定大量流入香港,資產價格肯定會大幅上揚。

最後,美國國會的中期選舉,也會左右大局。根據美國的最新民意調查,有百分之四十六支持執政民主黨,百分之六十對奧巴馬未來兩年感到樂觀,但有百分之四十六表示選票將投給共和黨;看來民主黨在參眾兩院佔大多數的優勢很大機會失去,共和黨重新抬頭,奧巴馬未來施政肯定更加舉步維艱。過去奧巴馬的金融改革已經對華爾街的既得利益者作出重大讓步,成效大打折扣,新保守主義一旦回朝,金融資本主義當道的局面勢必長期持續,意味著實體經濟不會改善,下一個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必定捲土重來。

無論如何,不管QE2規模開大開小,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金融市場的波動將會愈來愈大,周期則會愈來愈短。善泳者溺,投資成敗得失,端看個人的眼光、膽識 和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