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0日星期六

通脹.美元.金

畢老林 - 附錄 謝國忠


  在各類資產中,老畢對黃金有偏愛,讀者大概已知一二。金價唔覺唔覺已升至每盎斯980美元(紐約初段)。同樣看好黃金的朋友,值得注意的是愈來愈多舉世知名投資者已站在黃金一邊,John Paulson從次按爆煲大贏家變身「金甲蟲」,投資組合中黃金相關資產少說佔了五成,就是一個顯例。

  老畢並非「追星」一族,不會因為Paulson在黃金上押下巨注,就建議讀者盲目跟從。可是,眼前所見,市場上最聰明的人,包括《道氏通訊》(Dow Theory Letters)創辦人羅素(Richard Russell)、Goldmoney主事人托克(James Turk),以至黃金大炒家諾仙尼(Dan Norcini),無不全面看好這種貴金屬,如此就不能不留神。

  羅素「德高望重」,其言尤值一記。他說,在八年牛市中,第一階段只有對黃金不離不棄的true believers才會捧場,時值1999至2000年。第二階段始於2005年,專業和機構投資者發現黃金的潛力,陸續加入買家行列。在這兩個階段,金價拾級而上,走勢雖浪高於浪,但由於尚未有群眾參與,升勢也就井然有序。

  第三階段,羅素稱作「瘋狂期」(mania phrase)。到了這個時候,像畢爸爸、畢媽媽等鍾意聽古仔的「投資者」蜂湧入市,迫使金價脫韁急升,然後……?羅素相信,目前金市已非常接近第三階段的起步點,即公眾對黃金的「故事」興趣日濃。

  根據老畢的觀察,羅素所說的「瘋狂期」應該仍未到來,但我不排除it can come anytime。大家若一直有跟進金價走勢,不難發現黃金從4月中以來的升勢,基本上是美元價每況愈下有以致之。從圖一可見,全球最大黃金ETF(GLD)技術走勢雖令人鼓舞,但成交量卻不特別矚目。換言之,金價由約900美元升至目前980美元,是在成交普普通通的情況下發生的。這等於說,金甲蟲現在開出的金價「盤口」,雖由千五至五千美元不等,但公眾尚未catch on,「瘋狂期」如箭在弦之說,老畢認為暫時未能成立。

  金價過去四十多天表現堅挺,十之八九可歸因於美元疲弱,可從另一角度求證。若以英鎊和歐羅ETFs計算,金價4月以來不是橫行便是升幅微不足道。黃金升勢若真的有traction,不應僅以美元計算走俏,而是以任何貨幣伸算均強而有力,而且有相當成交量配合。

  老畢的看法若離事實不遠,金價這一波升勢能否持續,將取決於美元急跌一輪後能否出現可觀反彈。美金已有很長一段時間跟股市呈逆向發展,金價近個多月隨美元轉弱而升,意味黃金漲跌與股市、外幣同步。換句話說,美元一旦轉勢,則股市、外幣和金價難逃一損俱損的命運。

  呢一鋪,關鍵在於美元是否一如部分人預期(希望?)般一厥不振。然而,中長線來說,主要國家currency debasement和通脹避無可避,趁「瘋狂期」尚未來臨,老畢會利用金價和金礦股每次調整逢低吸納,你呢?

  提起熱錢,老畢誠意推薦各位一讀曾效力大摩的獨立分析員謝國忠在內地雜誌《財經》發表的一篇文章(5月25日《財經網》,題為 Efficiency's Urgent Cry for Attention)。

  謝氏屬股市淡友,讀此文前,你可能以為這是又一篇呼籲股民戒急用忍、保持冷靜的「勸世文」,事實卻不然。文中並沒有這些泛泛之談,集中分析金融市場把流動性直接傳導至實體經濟、由此引發通脹的風險。

  不少分析家認為,即使貨幣政策寬鬆流動資金過多,也不會在實體經濟中引發嚴重通脹,那是由於在需求下跌產能過剩的環境中,那怕金融市場熱火朝天,通脹亦無法抬頭。基於此,流動資金氾濫不足為患,直至環球經濟全面復蘇,通脹才有惡化之憂,但這也許是很遙遠的事。


謝國忠言之有物

  謝國忠完全不同意這種觀點,他深信熱錢通過在金融和商品市場炒作,有能力把流動性直接傳導至實體經濟,迅速形成通脹。舉個例,人人都知石油需求正在下跌,但油價自年初以來漲近一倍。為什麼?市場對通脹預期不斷升溫,大量流動資金投入石油期貨市場,意味在油價回升中,「金融需求」比實際石油需求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情況說明,通脹預期本身就足以令流動性轉化為通脹。

  第二,謝國忠對產能過剩足使通脹受控之說不以為然,原因是製造業中附加值相對原材料成本遠比昔日低,一個明顯例子是鋼鐵業產能長期嚴重過剩,但鋼材價格不僅未有跟其原材料鐵礦石脫節,反而亦步亦趨。那是由於鐵礦石在鋼材生產成本中佔了一半以上,煤炭佔四分一,而器材折舊、勞工成本和盈利,在產品價格中所佔比例甚小。鋼材價格若遠遠落後於原材料升幅,鋼鐵廠存活亦成問題,遑論賺錢圖利。

  謝國忠的論點等於說,過去信貸寬鬆流動資金氾濫,促成了資產市場繁榮,但實體經濟在全球化和科技發展大大降低生產成本下,通脹得以長期保持溫和。隨這兩股力量影響力日減,流動資金過剩將以人們意想不到的速度,在實體經濟中引發通脹!

----------------------------------------------------------------------------

謝國忠


  主持人:您曾經在您的博客當中說過,去年的第四季度和今年的一季度是世界經濟的一個硬著陸,那在二季度的時候會穩起,你說到今年下半年的時候全世界的經濟因爲各國的經濟刺激計劃可能會有這樣一個回升,但是同時你又說2010年的時候我們又會陷入到下行的區間裏面,你的判斷依據是什麽?

  謝國忠:現在大家看到第二季度迹象都出現,現在全世界大部分人都在這麽說,因爲數位顯示出在4、5月份經濟有趨於穩定,至少收縮的速度是比較小的,第一季度跟去年第四季度相比,世界經濟掉了5%,這是史無前例的。下半年因爲美國又減稅,中國財政刺激國家投資,美國減稅2千多億美金也對經濟會有一定的作用,所以下半年爲什麽會有一個反彈。因爲我剛剛提到經濟增長的模式問題,他沒有解決模式的問題,沒有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家庭債務過高的問題,中國有消費比較低的問題,在這個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光刺激錢放到經濟裏面,讓它短線有一個反彈,但是反彈之後接下來是什麽呢?爲什麽明年經濟出現第二次衰退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主持人:現在全球的央行都在向市場釋放這樣的流動性,我記得您也擔心過這樣的通脹會再次襲來,您覺得這個通脹會在什麽時候到來呢?

  謝國忠:現在我們已經看出有一定的通脹迹象了,一般的人認爲經濟不好不會有通脹,爲什麽?不是說供應過剩嗎,咱們會漲價呢?我們看到在70年代的時候,經濟不好的時候,通脹持續高位10年,因爲貨幣變成通脹不一定需要經濟過熱,他有其他的渠道。比如說變成大宗商品的價格,最近我們看到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上升,石油從30塊上漲到近60塊,需求是下降的,爲什麽會價格會上升呢?因爲大量的錢流入專門買石油的基金,所謂的市場交易基金ETF,所以錢可以直接變成通脹。另外有一個工會的問題,在經濟不好的情況下,工資上漲不上去,工會又會活躍,工會活躍起來之後,現在我們看到沃爾瑪員工都開始組織工會了,所以工會會要求加工資。通過工會、大宗商品這兩個渠道貨幣的發放就直接變成通脹。70年代我們個看到過這樣的現象,今後幾年會重復這個現象。

  主持人:大概是多久呢?

  謝國忠:我覺得明年我們就有可能看到通脹了,明年的話央行就不得不加息了,但是加息也不會加的太多,爲什麽?央行它因爲有雙重目的,既想有價格穩定又想保持增長,在這兒當中,他不願意加息加的太猛,所以加息會加的比較慢,趕不上通脹上升的速度,獲益貨幣政策沒有收緊很多,我們在70年代看到就是這個現象,當時央行在加息,但是不願意加太快,他怕把經濟拉下來,結果通脹一直維持很高,一直到了(保羅威爾克)上臺以後,加息加到百分之十幾,引起經濟大規模的衰退才把通脹打下去,積累通脹是容易的,但是要把通脹消除是很不容易的,有這樣的歷史教訓。現在大家都覺得生活在痛苦當中,央行也在痛苦當中,他覺得今天他要應付這個痛苦,所以他要吃止痛藥,所以他不願意去考慮幾年以後的惡性通脹的情況,所以爲什麽他們的錢放那麽多現在還繼續在放。

----------------------------------------------------------------------------

謝國忠


産能過剩不能拉低通脹

  大多數分析者並不認爲過剩産能會導致通脹,因爲需求大幅下滑會使通貨膨脹處在可控範圍內。因此,在全球經濟完全復蘇之前,流動性激增不會成爲問題。我認爲,這種邏輯是錯誤的。金融市場通過商品投機活動,可以直接將通貨膨脹作爲流動性的疏導路徑。儘管需求下滑,但是,石油價格已經接近春季低點的2 倍了。這主要反映了金融需求的增加。增加的流動性已經流向了石油期貨,這是由通脹預期驅動的。只憑20世紀70年代那樣的預期,就能使流動性變成通脹。

  過剩的産能並不能拉低通脹,原因有二。首先,和原材料相比,製造業增加值比以前要小很多。全球化驅使跨國公司將生産轉移到中國這樣的低成本國家。在這個過程中,製造環節的重要性已經下降。例如,儘管存在巨大的産能過剩,鋼鐵價格仍然隨著鐵礦石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因爲鐵礦石占到鋼鐵生産成本的一半以上,煉焦煤占了四分之一,設備折舊、勞動力成本和利潤只占到産品價格的一小部分。

  其次,許多過剩産能需要被淘汰,因爲需求結構將發生變化。泡沫誇大了許多産業的需求,汽車、IT、金融服務表現得尤爲突出。未來信貸不會那麽廉價。汽車需求也會反映出這一點,産業可能收縮三分之一。

  克萊斯勒破産是第一步,接下來可能是通用汽車公司。在泡沫鼎盛時期,金融部門的利潤率被誇大1倍以上,這導致了駭人的IT基建費用支出。當金融部門收縮、利潤率恢復正常時,即使全球需求復蘇,IT需求也將比此前低很多。最後,金融部門不得不大幅收縮,可能達到50%。泡沫創造的需求不會再現。

  過剩的産能會抑制通貨膨脹的“宏大觀點”,並不適用於現在。如果執意按此觀點增加流動性,會將全球經濟引向一條危險的道路。我曾預言,滯脹將會是2006年格林斯潘時代終結時的安魂曲。現在看來,世界沒有任何抵抗地滑入了這條路徑。在格林斯潘時代度過20年安逸生活後,政策制定者、市場和工人都想要一種簡單的解決方法(“免費的午餐”的委婉說法),來走出經濟下滑。“免費的午餐”可能違背經濟邏輯,在特定時期出現。但是,這頓“午餐”持續時間越長,最終的調整就會變得越痛苦。

2009年5月18日星期一

從房價到經濟,地獄亦或天堂——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反思之一

時寒冰


(一)豪賭2009

在全球化大趨勢下,像中國這樣對外依存度畸高的經濟體,是不可能孤立發展的。但是,習慣於大手筆運作的決策者,對中國率先復蘇的美妙結局深信不疑。在許多人看來,2009年將是最困難的一年,挺過這一年,就一切萬事大吉。因此,當小陽春成形時,沒有人懷疑信心比黃金重要的預言會存在什麽瑕疵。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黃金比信心重要。

黃金好比財富、社會保障和就業機會,是實實在在的生存和發展的資源,有了這些,你自然有足夠強大的信心。信心源于生存和發展的資源,而沒有財富積累、沒有社會保障、沒有就業機會的狀態下,你即使能夠無中生出信心來,也很難維持下去。尤其是在生存壓力巨大的當今中國,人們需要信心,更需要支撐、滋生信心的經濟基礎——在找物件都先看你有房沒房的今天,無中生信心忽略了基本的國情,並非現實的邏輯。

信心不是號召出來的,是自然生出來的。

因此,我注意到,在危機過後,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在減稅:對個人減稅,讓其擁有更多的財富去抵禦危機;對企業減稅,讓其有渡過困難,獲得生存和發展的寶貴機會,繼續提供最最重要的就業機會。

這是幫助民衆和企業,滋生信心的最重要的前提。

我注意到,沒有哪一個國家舍本求末,或者南轅北轍,保持個稅免征額不變,或者不惜傾一國之力,維持高房價,也沒有哪個經濟體,政府親自操刀,爲股市炒作拼命製造題材。更沒有哪個國家,促使效率低下的壟斷國企繼續擴張而壓縮效率更高、更具有活力的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某種意義上來說,民營企業的未來,是一個經濟體能否順利挺過經濟危機的最終決斷者。

因爲,讓民衆和企業存活,是應對危機的根本,是重中之重。這是真正能夠促使經濟健康發展的最強大的動力源。有了民衆與企業的財富積累,房價、股市,一切的一切,才會水到渠成。

房價的下跌是一個泡沫擠壓的過程。當房價下跌到與民衆的購買力相對接的程度,成交量自然會啟動,而如果人爲維持高房價,成交量低迷,其對相關行業的拉動作用反而會被抑制。或者,成交量在高房價下被以欺騙等手段啟動,而使民衆在住房問題上花費高昂成本,無錢在其他領域消費,同樣會抑制內需,制約經濟的發展。

這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常識。

有什麽的因,就一定會有什麽樣的果。

正因爲相信“2009年將是最困難的一年”,挺了這一年,就一切海闊天空,就好比深信,把所有的炮彈都傾斜到一個高地上,拿下這個高地就能徹底取得整個戰爭的勝利一樣。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自2008年9月份以來,中國刺激經濟的一系列政策,到底是圍繞什麽展開,又爲何是以那些形式表現出來的根源了。

既然挺過2009年,就萬事大吉。那麽,救市政策就容易變成一場豪賭,賭過2009年,迎來新生。於是,經濟政策變得簡單了,注入資金成爲首選:

1月份,新增貸款1.62萬億元,同比增長103%;2月,新增貸款1.07萬億元,同比增長24.17%;3月,新增貸款1.89萬億元,同比增長667.97%(此三個月完成4.58萬億元——2008年傾其一年完成的信貸增量,在2009年只用了一個季度就完成了);4月新增貸款5918億元,與2008年同期的4639億元相比,增長了27.57%。

救市政策演變成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經濟豪賭,賭資是一國經濟。

我看到新聞有諸如這樣的報道:“4月22日,央行召集主要銀行分管信貸的高管開會。央行主管貨幣政策的副行長易綱在會上表態,從2008年11月以來,信貸快速增長有利有弊,但“利大於弊”。他強調央行不會搞信貸規模限制。”——2009年5月6日《財經網》。

貨幣真的可以如此不加任何限制的傾注嗎?

2008年在上半年,在許多企業因資金短缺被迫求助於高利貸,最終導致6.7萬家企業命喪黃泉的情況下,央行抱著嚴厲的緊縮貨幣政策不鬆手,惜貸如金,在許多企業尤其民營企業倒閉後,這些資金又漂泊大雨般降落,銀行爲了完成貸款任務,到處找企業放貸款,儘管明知在投資環境惡化的情況下,這些資金會流到股市、樓市,仍然轟轟烈烈的投放。

滿城盡下人民幣。

經濟政策從來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考慮過這樣做的後果嗎?

在去年年底乾旱的時候,我在幾次演講中斷言:“中國只要乾旱,美國一定會大批量囤積石油。”儘管有此判斷,但等資料出來後,還是讓我大吃一驚。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資料:2008年12月,美國的原油進口量由11月的2.616億桶驟然增至3.1983億桶,截至今年2月上旬,美國商業原油庫存達到驚人的3.5億桶,石油戰略儲備超過7億桶,除此之外,美國各大石油公司的大小油船裝載的原油還有8000多萬桶。微妙的是,今年2月,油價跌破了每桶34美元。

隨後,中國旱區下雨,美國囤油增長趨勢噶然而止。兩者的時間點切合得天衣無縫。

我不是陰謀論者,但是,我們不可否認,在全球化的今天,經濟戰爭一直都在進行中。

這中間到底是怎樣的聯繫?


(二)玩火者易燒身

對於美元的走勢,我在《中國怎麽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一書中,已經做了前瞻性的分析。美元的貶值趨勢是必然的。相關聯繫,已經做了一些分析。這同時也是我“資源爲王”觀點的重要判斷依據。許多人看了這本書後,馬上去買資源類股票,獲利豐厚,也算是一個附帶的結果。

經濟現象從來都是緊密相連的。

在《中國怎麽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一書中,我同時講了2008年6月25日,當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節目採訪我時,對於處於140美元一桶的油價,我斷言油價將暴跌的部分分析過程。現在回過頭來看看,去年還在大國意識的復蘇下跟美國碰撞的俄羅斯,是不是已經偃旗息鼓?

經濟搏殺勝於一切現代化的武器。

而中國正在把自己套在絞刑架下,要麽升天,要麽步入地獄,經濟走到今天,中國還有選擇嗎?

到了一定時候,沒有選擇而坐等別人的判決,這才是最要命的。

我在《中國怎麽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一書中預言:世界將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在這輪將超出幾乎所有經濟體承受能力的通貨膨脹中,最脆弱的中國能夠繼續演繹“風景這邊獨好”的神話嗎?

在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中,中國的根本問題是消費不足,而龐大的投資計劃及出口退稅,仍在繼續強化投資和出口,使中國的經濟結構更加畸形。正在中國訪問的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委婉地指出:一個處於發展中的相對貧困的國家,對世界輸出這麽多資源是“不多見的”;“中國仍是相對貧窮的國家,中國工人平均工資是美國工人的4%,跟1975年的韓國類似。目前,即使墨西哥生産工人的工資也是中國工人工資的3倍。”;“沒有哪一個單一産業或者單一政策可以讓産業升級,這需要過程。沒有哪一兩個國家能充當火車頭作用,引領世界走出經濟困境。走出經濟困境需要每一個國家去努力。”

但是,中國卻偏偏敢不計後果這麽做。

4萬億救世計劃,使得中國非常缺錢——投資基建專案需要超過政府承受能力的龐大資金,通過股市賺錢是捷徑。所以,才有股市的這波上漲。我在2月初的文章中指出“未來的股市走勢,將超過很多人的預期。瘋狂的單邊市(連續暴漲或連續暴跌)可能持續上演。ZF帶頭炒概念,使得股市在‘故事會’中走出令世界瞠目結舌的行情。”

許多人盯著IPO,認爲行情上漲的原動力在於重啓IPO,其實,IPO才能“集資”幾個錢?而股市瘋狂獲取的利潤是不需要還的。但是,這有一個原則,從利益分析法的角度來看,就是以不讓此前套住的人(至少是大部分人)解套爲上限。因此,我此前判斷7成股票(不含資源類股票和權重股)有階段性見頂迹象,我今天查看了資料,除了權重股,超過7成的股票在調整,恰與我此前的判斷相一致。而權重股的上漲,使得在題材股上獲取的兩倍左右的利潤回收,得到了最好的掩護。而市場的狂熱已經到了既得利益集團大口吃肉也高枕無憂的地步,所有的風險都在被忽略。在只賺指數而不賺錢或難賺錢的情形再現的時候,想想2007年8、9月份及以後的股市走勢吧。

現在,回歸正題,我先來解答,中國乾旱爲什麽美國囤油。

利益分析法是化繁爲簡、化難爲易的分析方法,關鍵是找到連接點。那麽,這個連接點在哪里?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嚴重的四次通貨膨脹,分別發生於1984、1987、1994年和2007年。四次通貨膨脹都是糧食價格上漲在先,乾旱將成爲點燃通貨膨脹的導火索。

火焰一旦點燃,中國能夠應對嗎?2008年的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指出:“有人向我反映,國家糧庫存在虛報現象,至少有兩個地方糧庫是空的。下面到底存了多少糧食,建議國家好好查一查!” 隨後,就不斷有媒體披露,一些糧庫是空的。比如,2008年4月7日,有媒體報道稱,馬鞍山市一個存儲中央、省、市三級儲備糧,總容量約8萬噸的糧庫“去年秋天就已清倉了,沒有一粒糧食”。記者探訪的其他幾個糧庫,同樣 “根本沒糧可賣”,有的糧庫“已經有至少三年沒有糧食賣了”。1998年,朱鎔基總理在記者會上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可以坦率地告訴大家,中國就是三年顆粒不收,糧食也照樣夠吃。”可是當年南方洪水時,南方某糧庫竟無糧可調。

前段時間,中國開始調查糧庫存糧問題,顯出上層開始對這一問題高度警覺。

像茅于軾等經濟學家,鼓吹放棄18億畝紅線,迎合開發商等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將會導致何等嚴重的後果,也就不言自明瞭。

顯然,只要乾旱,中國就容易發生通貨膨脹,美國的投機商就會哄擡油價,也更容易哄擡,中國的乾旱幫助他們完成四兩撥千斤的過程。然後,再以此入手,拉動資源價格上漲,向中國輸入通貨膨脹,中國這一脆弱的經濟體(因民窮、中產階級缺位、財富和資源集中於權貴、對外依存度高、社會保障缺位而顯得極其脆弱)就可能在失控的通貨膨脹下走向崩潰!

我再次強調,如同美國拉低油價挫傷俄羅斯一樣,這不是陰謀,一切都是在陽光下進行的。主政者視而不見怨不得別人。或許,美國那些囤油的商人,只是看到乾旱導致的通貨膨脹的臨近和通貨膨脹幾率的增大,有更多利益可圖,但客觀上卻大大增加了導致一個經濟體崩潰的幾率。

中國的決策,因被開發商與地方政府等綁架,亡命徒般地傾斜了天量的資金,這是繼乾旱之後露出的又一巨大軟肋。

早在今年3月份,我在跟幾個證券公司的分析師談話時說,如果3月、4月貸款繼續增長,國際油價可能突破60美元,到達60美元至70美元的區間。如果這個期間俄羅斯對美國沒有什麽過激行爲(以俄羅斯領導人的智慧,他們會韜光養晦,絕對不會打腫臉充胖子),而中國經濟脆弱的一面越來越明顯,美國可能快速將油價拉到70美元上方,甚至再次突破100美元。而現在,豬流感的到來,再次埋下了一個可怕的伏筆,加快了油價上漲之路。

這中間又有什麽聯繫?

一切一切的危險性,都被權力持有者在狹隘和自私的心態下給忽略。

中國的養豬農戶,在面臨著鉅額虧損,政府卻不及時大力援救。肉價的上漲與糧價的上漲,是具有同向性作用的!

當農民因虧損揮淚宰殺母豬,2007年肉價猛漲的一幕又會呈現,所不同的是,這次中國已經把天量資金注入市場,美國的原油已經囤積好!奧巴馬不愧是美國民選的總統,這位智慧的領導人,一上任繼續大力支持發展新能源尤其是生物能源,打好了更堅硬的繩套。

我此前已經寫過,美國發展生物能源是一箭雙雕。美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其中大豆産量占全世界的42.7%,玉米産量占34.4%,小麥産量占11.6%,出口量佔據全球糧食出口的半壁江山,糧價上漲它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而大力發展生物燃料正是推動糧價上漲的主要原動力。糧價上漲,可以讓美國獲取豐厚利潤。雖然出口的糧食可能減少了,但是,價格提高了,等於全世界爲美國的生物燃油計劃買單!

另一方面,美國減少了對石油的依賴,可以更得心應手的打石油戰爭。

因此,著名國際地緣政治與經濟學家威廉·恩道爾一針見血地指出:“(糧食危機)一個直接的原因,就是這些國家希望糧食價格繼續上漲。”

乾旱雖然過去了,豬流感來了,中國此前賤賣了大量諸如金礦這樣的資源,同時,中國在大力鼓勵發展汽車業,又釋放了海量的資金力托房價,而且,一些既得利益集團已經抽身而退,中國正在把自己套牢在通貨膨脹的絞刑架上!我再次斷言,未來的這次通貨膨脹將是中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是一把熊熊燃燒的大火,當決策者忘乎所以的玩火的時候,可能還在小陽春的暖風下做“搞經濟原來如此簡單”的感歎!

缺少民主監督和透明度,缺少民意制衡的決策機制,就是如此可怕!


(三)假按揭背後是什麽

2008年,房價下跌,讓許多開發商叫苦不叠,一些開發商開始準備降價售房,但是,開發商的降價行爲遭到地方政府的阻撓。他們對降價的開發商進行處罰,一些降價的開發商售樓部被砸地方政府視而不見……地方政府爲了維護自身利益,堅定地占到了開發商一邊。他們通過退地、延緩土地出讓金的繳納、減稅費等種種手段,力托高房價。而天量貸款的發放,最終幫助開發商完成了金蟬脫殼。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房地産行業牽涉到60餘個行業,房地産一倒,對中國經濟是一種致命傷害。

我此前已經多次批評這種謊言。

許多房地産開發公司本身就有權力背影,有的官員有股份,有的官員子女就是開發商,而且,房價下跌會造成地價下跌,既影響地方政府的收益,也影響地方官員的升遷(GDP是重要考核指標)。

因此,無論于公于私,官員都拼命托房價,而貸款門檻的放寬及天量貸款資金的發放,成爲開發商的救命稻草。

就世界範圍而言,沒有一個經濟體,在經濟危機還在延續的過程中,不僅不儘快割裂金融與房地産的聯繫,反而,在房價還處於高位的時候,把信貸資金送入虎口,使房地産和金融機構更緊密地聯繫起來!這種絕無僅有的現象,正是權貴經濟、經濟爲少數既得利益者服務的必然結果。

想到民族經濟的未來,心中不能不痛!

假按揭是必然的。

僅以5月13日的兩則新聞報道爲例:

其一

題目:無錫現假按揭 開發商騙房貸500萬元玩失蹤——2009年5月13日 無錫商報 

內容:

爲獲融資,在錫某房産開發商以個人名義購買本公司開發的房屋16套,以此作爲抵押向銀行申請住房按揭貸款後,又偷梁換柱將該16套抵押房屋出售給他人,並神秘失蹤。記者近日獲悉,此案已由崇安法院移送公安部門處理。據瞭解,身爲無錫某房産開發公司的總經理,徐某擁有豪宅名車,人前很是風光。不過,近來隨著房地産市場的低迷,徐某的公司面臨日益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爲維持公司正常生産經營,徐某多次以身試法,利用前妻、情人的身份證複印件,冒他人之名,僞造房屋買賣合同,以此作爲抵押,套取銀行按揭貸款歸公司使用。屢次得手後,徐某膽子越來越大,隨後又用個人名義購買本公司開發的16套房屋,並以此獲取銀行住房按揭貸款505萬元。在按期償還約60萬本金後,徐某以房産公司名義將該16套貸款抵押房屋低價出售他人,並在幾個月後神秘失蹤。等到銀行上門要債時才發現徐某導演的驚天騙局。

其二

題目:退房潮隱現假按揭 銀行須完善風險防範機制——2009年5月13日 中國證券報 

內容摘錄:

一季度以來,北京期房退房率居高不下。

  “假按揭形式多種多樣。”房地産市場分析人士陳真誠認爲,開發商爲了營造熱銷假像,自己導演了“自買自退”的把戲,將房源以內部人士的名義買下,當真的購房者看中了該房源後,開發商再通過期房退房程式,將這些房源退出來,再將房子賣給購房者。

  更爲嚴重的情況則涉及詐騙。“所謂假按揭貸款,指商業銀行經由開發商,發放無真實借款主體且擔保不落實的長期房地産貸款。”2009年石景山法院在對住房貸款糾紛案件進行調研時發現,少數開發商爲了緩解資金壓力,鋌而走險,以假按揭等違法方式來騙取銀行貸款,利用退房者沒有及時索回自己的身份證明和簽訂的住房貸款合同,以及授權開發商辦理貸款的委託書,向銀行申請貸款,或者開發商與某些自然人串通騙取銀行貸款。由於購房借款人的購房意願不真實,其還款資金主要來源於房地産開發商,因此,一旦房地産開發商的資金周轉出現問題,隨之就會出現斷供,直接導致了糾紛的産生。

  今年4月底,涉及假按揭的森豪公寓案一審判決宣佈,森豪公寓老闆鄒慶指使公司職員虛構該公司開發的森豪公寓商品房銷售事實,採取與購房人簽訂虛假商品房買賣合同,爲購房人僞造收入證明、首付款證明等貸款材料,並以購房人名義與中行北京分行簽訂個人按揭貸款合同申請按揭貸款的手段,騙得鉅額個人按揭貸款達7.5億元。公訴機關認爲,北京華運達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及5人的行爲已構成詐騙。

  “行業競爭激烈,銀行資信審核顯現漏洞是此類案件增多的原因之一。”海澱法院相關人士認爲,當前金融行業競爭激烈,部分銀行員工在審核時對申請人的月收入情況及償還能力不作詳細調查,甚至主動幫助借款人出具虛假收入證明,資信審核流於形式。

開發商有做假按揭的動力,銀行再“幫忙”,假按揭又怎麽可能不泛濫?


(四)高房價是中國的致命缺陷

“中國怎麽辦”的副圈主海裏沙寫了一篇《好房子,中國造!》的文章,摘錄如下:

美國的支柱産業:軍工、汽車、金融、電影、鐵路、鋼鐵、石油、高科技産業、農業

英國的支柱産業:媒體業、金融業、服務業

日本的支柱産業:工業、漁業、汽車製造業、高科技産業、色情業

瑞士的支柱産業:金融業、保險業、精密機械製造業

韓國的支柱産業:半導體、造船、汽車、家電、石油化工

澳大利亞的支柱産業:畜牧業、農業、礦業、機械設備、金屬産品、煙草、石油煤炭、化工

俄羅斯的支柱産業:軍工、石油天然氣,木材

我們祖國的支柱産業:去網上一查,滿螢幕居然是房地産業。簡直太有特色了!這說明,我們中國人蓋的房子就是好,賣的就是好,創造的利潤最大!

中國的房子:老少皆宜、便於收藏、投資升值、潛力無限。把房地産業作爲國民經濟的支柱産而發展的紅紅火火,無疑是獨闢蹊徑、開了世界和時代的先河!

人家外國挖空心思四處挖人,不惜高薪代價把全球的高科技人才都招募過來做晶片、汽車、金融、服務等等行業賺錢。

我們就在地上東挖西挖蓋房子,招募民工成本低,還能拖欠;這房子賣了出去還比他們賺錢。你電腦晶片價格不停的降,我房子卻不停的漲;外國的首富之類的主兒都是做股票、軟體、汽車、零售……等等行業;咱們國家的首富清一色都是房地産商。

由此,我們可以堅信:作爲我國的支柱産業——房地産業肯定會不負衆望,房地産業必將創造我國經濟再次騰飛的奇迹、必將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必將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再次崛起、必將在神州大地再次創造鼎盛和繁榮;我國房地産業的迅猛發展,將使得房地産業不僅僅作爲我國的經濟支柱,在不遠的將來,還將改變世界經濟格局。如果說十八世紀從英國掀起的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影響巨大、意義深遠的話。那麽,我國的房地産業將創造更大的輝煌,而足以讓全世界人們忘記工業革命的影響。

屆時,我國的房地産業將震撼全世界;各國的人民將會豎起大拇指稱讚:“好房子,中國造!”“這人啊一上年紀就愛買房子,過去一天三套地買,麻煩!現在好了,有了中國房産業,一套頂過去五套,想要買房到中國,中國房子蓋中蓋,商住兩用、不費勁兒!升值,還實惠!” “您現在還在爲沒有專案投資而煩惱嗎?買房子,我看行!”

全世界只有中國把房地産業作爲支柱産業。在國際上,有國家把建築業作爲支柱産業,但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把房地産業作爲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離譜的是,我們這裏很多人卻把被房地産寄生的建築業也歸到房地産之列!可笑若此!

房地産開發商是什麽?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多次強調:我國的絕大部分開發商自己並不建房,也不會建房。在我國房地産産業鏈條上,規劃由政府有關部門做,設計由設計單位負責,住房由建築企業建造,開發商扮演的只是“中間人”或“皮包商”的角色。這正是開發商能夠經常遊手好閒,丟下企業四處忽悠的根本原因——因爲他丟下的是一個皮包公司,這種景象在其他行業是幾乎看不到的。開發商讓建築商墊資爲其蓋房,然後,拖欠建築企業的工資,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由此而來。顯然,在我國,許多被人當作明星吹捧的開發商(全世界除了中國再無這類異常現象),不過是投機鑽營之徒,他們通過購買高文憑,或者豢養職業文人,編織歪理邪說,自擡身價,欺騙民衆。

就是這樣一個與腐敗相伴相生的高度扭曲與畸形的行業,居然被破天荒的作爲支柱産業,且是“重要支柱産業”!

中國經濟已經被房地産行業徹底綁架,並且,這個行業的壟斷地位正在日益被強化。

我在2008年以前,與許多有識之士一起,多次呼籲,建設廉租房,解決窮人的住房問題。在權貴經濟體中,決策者最畏懼窮人的力量,因爲,這是最可能揭竿而起威脅穩定的群體,因此,廉租房問題終於受到重視——也必然會受到重視。

中國真正的住房問題,在於龐大的夾心層問題。留下一個龐大的既無緣享受廉租房又買不起商品房的群體,接受開發商等既得利益集團的盤剝,正是中國高房價得以維持的根源——通過按揭使得一些夾心層陸續淪爲房奴來力托房價!培養一批吃一批!

這才是支撐中國房價的最終推動力。

因爲,中國所有的富人都擁有住房,且不只一套住房,而強化商品房市場的壟斷性,讓夾心層成爲被肆意掠奪的羔羊,是維持高房價的唯一途徑。

在全世界房價因經濟危機下跌的情況下,只有在中國,由於強大的權力資源與奸商的聯姻,完成了一次試圖弄假成真的房價上漲遊戲。徒不知,這種做法在虐殺民衆,肆意豪飲他們鮮血的同時,也把中國經濟推向了懸崖邊緣。

2009年5月4日星期一

9月、10月警惕第二波金融海嘯

宋鴻兵


9月、10月警惕第二波金融海嘯

  “表面來看,全球股市似乎出現見底信號,但我個人認爲,全球經濟尚未見底。”

  “這場危機的暴風眼,已經從美國13萬億美元的按揭抵押貸款市場,移向了27萬億美元規模的企業債、金融債、地方政府債及其他資産支援債券。”

  “大家要密切關注今年9、10月份的時間點,關注可能引爆危機的幾個關鍵信號。”


  經濟未見底 建議股民關注9、10月

  4月26日,《貨幣戰爭》作者、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宋鴻兵應邀來蓉講座。嬌子國際會議中心內,來自學界、企業界的近千位聽衆齊集一堂。

  宋鴻兵一上來就給大家潑了一盆冷水。他說:“表面來看,全球股市似乎出現見底信號,但我個人認爲,全球經濟尚未見底。”宋鴻兵認爲,目前這場危機的暴風眼,已經從美國13萬億美元的按揭抵押貸款市場,移向了27萬億美元 規模的企業債、金融債、地方政府債及其他資産支援債券。

  “美國經濟一旦陷入經濟衰退,如1991年、2001年衰退期,都出現了垃圾債違約率的急速上升。”宋鴻兵指出,目前美國企業債中的垃圾債違約率,已從2008年10月的2.68%攀升到了4.5%,而他預計今年9、10月份違約率將再上漲3 ~5倍左右,歐美的大型商業銀行體系將首當其衝,“有理由判斷,其衝擊力不會亞於次貸的衝擊。”

  在宋鴻兵看來,東歐目前的情況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前期非常接近,這些危險徵兆顯示,第二波金融海嘯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襲來。

  宋鴻兵還提醒投資者和廣大股民:“現在在中國玩股票,一定要有全球視野。”2007年股市“2.28”、“5.30”前夕,都是美國次貸違約的高峰期,目前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密切關係,股市投資不能再對全球經濟視而不見。

  宋鴻兵建議大家要密切關注今年9、10月份的時間點,“關注可能引爆危機的幾個關鍵信號。”


  企業“現金爲王” 靜待並購良機

  假設第二波金融海嘯來襲,將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四川企業該做何準備呢?宋鴻兵指出,如果真的發生了更進一步的危機,會對美國、歐洲帶來更大打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依然主要表現在出口方面,東部沿海地區出口可能會進 一步弱化。

  由於中國地區之間有相互的聯動效應,一旦東部沿海地區受到影響,對西部消費和生産的拉動效應也將下降,間接影響西部的企業。不過宋鴻兵相對樂觀地認爲:“影響程度不會很大,對四川影響有限。”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宋鴻兵非常贊同溫總理的觀點,認爲目前關鍵是要把經濟動力轉移到內部消費上來。宋鴻兵提出,經濟周期與人口消費高峰期有密切關係,資料顯示,人在48歲前處於消費攀升期,在48歲達到頂峰後消費能 力開始下降。美國1961年出現嬰兒潮,照此計算,從2009年後將步入長達14年的消費能力下降期;而中國正處於消費的攀升期,預計將在2015年進入一個更大的上升期。

  宋鴻兵認爲,這對中國其實是一個機遇。“中國要在經濟結構上做重大調整,並解決部分人消費能力不足的問題。如果抓好了機遇,中國可能最先走出經濟衰退;而誰先走出經濟衰退,誰就很可能成爲未來全世界人流、物流、資金 流的聚集地。”

  而在危機尚未結束的情況下,宋鴻兵認爲企業應遵循“現金爲王”的策略,即保證足夠的現金流,“危機中誰有足夠的現金流能夠撐得住,誰就是最後的贏家。”宋鴻兵指出,從歷史上來看,越是出現重大危機,優秀企業對其他企 業的兼併就越突出,“中小企業要準備好現金流過冬,大企業則要準備現金流‘抄底’,抓住並購良機。”


  改變理財觀念 貨幣≠財富

  “鈔票並非財富,而是鈔票能交換的物質。”宋鴻兵指出,目前大多數人對金錢的理解就是“貨幣”,他呼籲大家改變理財觀念,“你首先要弄明白什麽是財富,什麽是貨幣,才能談理財。”

  如果把國家看作一個公司來研究其資産負債表,那麽國家的財富本質是資産項下的商品和服務,而負債項下就是貨幣。“從這個角度來說,貨幣永遠不是財富本身,貨幣實質是對商品和服務的追索權。當我們說掙到很多財富,絕不 意味著存很多鈔票,對應的實體才是財富。”

  宋鴻兵舉例說,上世紀70年代初,一個中國人獲得7000元人民幣,如果他把錢存在銀行吃利息,30年後他將由當時最有錢的人變成最窮的人,“假設他當時把錢全部換成黃金,7000元到現在已經變成了480萬。”

  “貨幣目前處於劇烈貶值的趨勢。”宋鴻兵說,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50元人民幣,要乘以10,到90年代中期才能相當於10年前的購買力;要乘以100,才能相當於2005年對20年前的購買力,“當你不理解錢意味著什麽,如果現在手 上有100萬,你以爲按目前的生活水平可以退休,但實際上再過10年,你的100萬可能只有一、二十萬的購買力;再過20年,可能只有幾萬元錢的購買力。”

  宋鴻兵提醒市民一定要深刻理解貨幣、金錢的概念,這是每個人理財的起點,“如果不理解,不拼命去掙錢,不去想怎麽保住自己的財富,在3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之後,你會發現財富不夠,因爲通脹對你的財富所有權悄悄發生了轉 移。”


  抵禦通脹 看好石油、黃金、房産等

  全球救市和美國3月19日回購國債,是否會導致全球通脹重演?宋鴻兵認爲這是肯定的,他指出從2008年11月以來,美聯儲創造了歷史上令人驚恐的貨幣發行量。

  1913年到2008年長達95年時間裏,美國基礎貨幣發行量7000億;而2008年10月後的兩個月時間內,增發了同等數量的基礎貨幣,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快的印鈔紀錄,“這將對全球通貨膨脹形成越來越大的預期和壓力。”

  “目前的通縮只是暫時現象。”宋鴻兵指出,市民應該找到抵禦通脹的工具,他個人看好石油、白銀、黃金及部分地段的房地産,“石油可以考慮買一些,很有可能價格再次突破100美元。”

  宋鴻兵分析指出,美國要擺脫經濟衰退,一定會找一個新的經濟發動機,目前看來應該是低碳經濟,“石油價格一定會上漲,因爲石油價格低於75美元,低碳經濟的企業一家都活不下來,因此大家可以關注原油相關類的投資産品。 ”

  此外宋鴻兵認爲,由於白銀是低碳經濟能源裝置中最核心的材料之一,因此投資者可以考慮投資白銀,“白銀用量很小,價格彈跳力很大。”另外美元地位日益素衰落,黃金作爲避險工具,在通脹下將有較大上升空間。

  而對於房地産,宋鴻兵說,成都的房地産已經有一些回落,“我看了一下,確實已經到了比較誘人的價位,尤其在稀缺資源的地段,可能機會更大一些。”

2009年5月2日星期六

季報不敵年報 利差收窄倒逼招行“利潤牛”

21世紀經濟報道 銀行 梁柯志



招行淨利潤同比下降33.41%,共盈利42.08億。招行表示,造成業績下滑有多種因素,其中利息收入和中間業務收入是主因。

本報記者梁柯志深圳報道 4月29日,招商銀行(600036.SH,3968.HK)一季度報告亮相,與2008年年報業績增長38.27%相比,2009年首季差強人意,利潤同比下降三成。不過,多位接受採訪的市場人士均表示,招行一季報業績不理想在預料之內。

而在五天前,招商銀行公佈2008年全年業績顯示,其稅前利潤上升27.16%,達人民幣267.59億元,歸屬於股東淨利潤也從2007年的人民幣152.43億元上升了38.27%,達人民幣210.77億元。

一季報顯示,招行淨利潤同比下降33.41%,共盈利42.08億。招行在報告中表示,造成業績下滑有多種因素,其中利息收入和中間業務收入是主因。

一季報顯示,一季度招行營業收入僅為113.82億元,其中,淨利息收入92.01億元,同比下降22.50%,當中緣由是淨利差降幅較大,一季度平均淨利差為2.40%,淨利息收益率為2.47%,而淨利息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為80.84%。報告沒有提及淨利差下降比例,但根據交銀國際統計,招行去年四個季度的利差分別為3.58%、3.58%、3.20%、3.08%,並預計2009年1季度利差可能為2.68%,顯然,招行一季度的利差降幅已經超過分析機構的預期,且低於深發展等同業的利差水平。

同時,中間收入也表現疲弱,一季度招行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16.67億元,同比下降13.54%,主要是受托業務收入減少,雖然,其它淨收入,如外匯買賣、結售匯及交易性債券收益等超過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5.96億元,但由於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僅占營業收入14.65%,並不能力挽狂瀾。

實際上,中間收入下降在去年即有跡象,招行年報顯示,中間收入增速從2007年的15.72%下降到2008年的14%。表明中間業務發展已遭遇了阻力。

廣發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表示,事實上,利差大幅下降導致招行等銀行的業績下滑,市場早有預期,近段時間股價波動就是一種反應。

基金2009年一季報顯示,招商銀行132次出現在444只基金的前十大持有名單中,而在去年基金半年報和四季報中,則分別出現155次和197次。與2008年的基金四季報相比,一季度招行在42只基金的重倉股名單中消失,新增的有19只。這些重倉基金的合計持股數,也從2008年年底的24.60億股直降至今年3月末的19.80億股。

此外,在利差下降的情況下,招行的信貸增長速度也偏低,一季度存款增長16.42%,貸款增長14.3%,比較全國信貸29.78%的平均增速並不為高。即是說,沒有實現以量補價的情況。

一季報顯示,在9527億的貸款當中,公司貸款占比56.85%,零售貸款占比24.64%,票據貼現占比18.51%。

不過,雖遭遇大環境的影響,招商銀行依然堅持對中小企信貸的投入,報告顯示,招行境內機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為2373.73億元,比年初增加168.37億元,中小企業貸款占境內機構企業貸款總餘額的44.41%,比年初提高1.31個百分點;不良率為2.55%,比年初下降0.1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