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0日星期六

通脹.美元.金

畢老林 - 附錄 謝國忠


  在各類資產中,老畢對黃金有偏愛,讀者大概已知一二。金價唔覺唔覺已升至每盎斯980美元(紐約初段)。同樣看好黃金的朋友,值得注意的是愈來愈多舉世知名投資者已站在黃金一邊,John Paulson從次按爆煲大贏家變身「金甲蟲」,投資組合中黃金相關資產少說佔了五成,就是一個顯例。

  老畢並非「追星」一族,不會因為Paulson在黃金上押下巨注,就建議讀者盲目跟從。可是,眼前所見,市場上最聰明的人,包括《道氏通訊》(Dow Theory Letters)創辦人羅素(Richard Russell)、Goldmoney主事人托克(James Turk),以至黃金大炒家諾仙尼(Dan Norcini),無不全面看好這種貴金屬,如此就不能不留神。

  羅素「德高望重」,其言尤值一記。他說,在八年牛市中,第一階段只有對黃金不離不棄的true believers才會捧場,時值1999至2000年。第二階段始於2005年,專業和機構投資者發現黃金的潛力,陸續加入買家行列。在這兩個階段,金價拾級而上,走勢雖浪高於浪,但由於尚未有群眾參與,升勢也就井然有序。

  第三階段,羅素稱作「瘋狂期」(mania phrase)。到了這個時候,像畢爸爸、畢媽媽等鍾意聽古仔的「投資者」蜂湧入市,迫使金價脫韁急升,然後……?羅素相信,目前金市已非常接近第三階段的起步點,即公眾對黃金的「故事」興趣日濃。

  根據老畢的觀察,羅素所說的「瘋狂期」應該仍未到來,但我不排除it can come anytime。大家若一直有跟進金價走勢,不難發現黃金從4月中以來的升勢,基本上是美元價每況愈下有以致之。從圖一可見,全球最大黃金ETF(GLD)技術走勢雖令人鼓舞,但成交量卻不特別矚目。換言之,金價由約900美元升至目前980美元,是在成交普普通通的情況下發生的。這等於說,金甲蟲現在開出的金價「盤口」,雖由千五至五千美元不等,但公眾尚未catch on,「瘋狂期」如箭在弦之說,老畢認為暫時未能成立。

  金價過去四十多天表現堅挺,十之八九可歸因於美元疲弱,可從另一角度求證。若以英鎊和歐羅ETFs計算,金價4月以來不是橫行便是升幅微不足道。黃金升勢若真的有traction,不應僅以美元計算走俏,而是以任何貨幣伸算均強而有力,而且有相當成交量配合。

  老畢的看法若離事實不遠,金價這一波升勢能否持續,將取決於美元急跌一輪後能否出現可觀反彈。美金已有很長一段時間跟股市呈逆向發展,金價近個多月隨美元轉弱而升,意味黃金漲跌與股市、外幣同步。換句話說,美元一旦轉勢,則股市、外幣和金價難逃一損俱損的命運。

  呢一鋪,關鍵在於美元是否一如部分人預期(希望?)般一厥不振。然而,中長線來說,主要國家currency debasement和通脹避無可避,趁「瘋狂期」尚未來臨,老畢會利用金價和金礦股每次調整逢低吸納,你呢?

  提起熱錢,老畢誠意推薦各位一讀曾效力大摩的獨立分析員謝國忠在內地雜誌《財經》發表的一篇文章(5月25日《財經網》,題為 Efficiency's Urgent Cry for Attention)。

  謝氏屬股市淡友,讀此文前,你可能以為這是又一篇呼籲股民戒急用忍、保持冷靜的「勸世文」,事實卻不然。文中並沒有這些泛泛之談,集中分析金融市場把流動性直接傳導至實體經濟、由此引發通脹的風險。

  不少分析家認為,即使貨幣政策寬鬆流動資金過多,也不會在實體經濟中引發嚴重通脹,那是由於在需求下跌產能過剩的環境中,那怕金融市場熱火朝天,通脹亦無法抬頭。基於此,流動資金氾濫不足為患,直至環球經濟全面復蘇,通脹才有惡化之憂,但這也許是很遙遠的事。


謝國忠言之有物

  謝國忠完全不同意這種觀點,他深信熱錢通過在金融和商品市場炒作,有能力把流動性直接傳導至實體經濟,迅速形成通脹。舉個例,人人都知石油需求正在下跌,但油價自年初以來漲近一倍。為什麼?市場對通脹預期不斷升溫,大量流動資金投入石油期貨市場,意味在油價回升中,「金融需求」比實際石油需求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情況說明,通脹預期本身就足以令流動性轉化為通脹。

  第二,謝國忠對產能過剩足使通脹受控之說不以為然,原因是製造業中附加值相對原材料成本遠比昔日低,一個明顯例子是鋼鐵業產能長期嚴重過剩,但鋼材價格不僅未有跟其原材料鐵礦石脫節,反而亦步亦趨。那是由於鐵礦石在鋼材生產成本中佔了一半以上,煤炭佔四分一,而器材折舊、勞工成本和盈利,在產品價格中所佔比例甚小。鋼材價格若遠遠落後於原材料升幅,鋼鐵廠存活亦成問題,遑論賺錢圖利。

  謝國忠的論點等於說,過去信貸寬鬆流動資金氾濫,促成了資產市場繁榮,但實體經濟在全球化和科技發展大大降低生產成本下,通脹得以長期保持溫和。隨這兩股力量影響力日減,流動資金過剩將以人們意想不到的速度,在實體經濟中引發通脹!

----------------------------------------------------------------------------

謝國忠


  主持人:您曾經在您的博客當中說過,去年的第四季度和今年的一季度是世界經濟的一個硬著陸,那在二季度的時候會穩起,你說到今年下半年的時候全世界的經濟因爲各國的經濟刺激計劃可能會有這樣一個回升,但是同時你又說2010年的時候我們又會陷入到下行的區間裏面,你的判斷依據是什麽?

  謝國忠:現在大家看到第二季度迹象都出現,現在全世界大部分人都在這麽說,因爲數位顯示出在4、5月份經濟有趨於穩定,至少收縮的速度是比較小的,第一季度跟去年第四季度相比,世界經濟掉了5%,這是史無前例的。下半年因爲美國又減稅,中國財政刺激國家投資,美國減稅2千多億美金也對經濟會有一定的作用,所以下半年爲什麽會有一個反彈。因爲我剛剛提到經濟增長的模式問題,他沒有解決模式的問題,沒有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家庭債務過高的問題,中國有消費比較低的問題,在這個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光刺激錢放到經濟裏面,讓它短線有一個反彈,但是反彈之後接下來是什麽呢?爲什麽明年經濟出現第二次衰退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主持人:現在全球的央行都在向市場釋放這樣的流動性,我記得您也擔心過這樣的通脹會再次襲來,您覺得這個通脹會在什麽時候到來呢?

  謝國忠:現在我們已經看出有一定的通脹迹象了,一般的人認爲經濟不好不會有通脹,爲什麽?不是說供應過剩嗎,咱們會漲價呢?我們看到在70年代的時候,經濟不好的時候,通脹持續高位10年,因爲貨幣變成通脹不一定需要經濟過熱,他有其他的渠道。比如說變成大宗商品的價格,最近我們看到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上升,石油從30塊上漲到近60塊,需求是下降的,爲什麽會價格會上升呢?因爲大量的錢流入專門買石油的基金,所謂的市場交易基金ETF,所以錢可以直接變成通脹。另外有一個工會的問題,在經濟不好的情況下,工資上漲不上去,工會又會活躍,工會活躍起來之後,現在我們看到沃爾瑪員工都開始組織工會了,所以工會會要求加工資。通過工會、大宗商品這兩個渠道貨幣的發放就直接變成通脹。70年代我們個看到過這樣的現象,今後幾年會重復這個現象。

  主持人:大概是多久呢?

  謝國忠:我覺得明年我們就有可能看到通脹了,明年的話央行就不得不加息了,但是加息也不會加的太多,爲什麽?央行它因爲有雙重目的,既想有價格穩定又想保持增長,在這兒當中,他不願意加息加的太猛,所以加息會加的比較慢,趕不上通脹上升的速度,獲益貨幣政策沒有收緊很多,我們在70年代看到就是這個現象,當時央行在加息,但是不願意加太快,他怕把經濟拉下來,結果通脹一直維持很高,一直到了(保羅威爾克)上臺以後,加息加到百分之十幾,引起經濟大規模的衰退才把通脹打下去,積累通脹是容易的,但是要把通脹消除是很不容易的,有這樣的歷史教訓。現在大家都覺得生活在痛苦當中,央行也在痛苦當中,他覺得今天他要應付這個痛苦,所以他要吃止痛藥,所以他不願意去考慮幾年以後的惡性通脹的情況,所以爲什麽他們的錢放那麽多現在還繼續在放。

----------------------------------------------------------------------------

謝國忠


産能過剩不能拉低通脹

  大多數分析者並不認爲過剩産能會導致通脹,因爲需求大幅下滑會使通貨膨脹處在可控範圍內。因此,在全球經濟完全復蘇之前,流動性激增不會成爲問題。我認爲,這種邏輯是錯誤的。金融市場通過商品投機活動,可以直接將通貨膨脹作爲流動性的疏導路徑。儘管需求下滑,但是,石油價格已經接近春季低點的2 倍了。這主要反映了金融需求的增加。增加的流動性已經流向了石油期貨,這是由通脹預期驅動的。只憑20世紀70年代那樣的預期,就能使流動性變成通脹。

  過剩的産能並不能拉低通脹,原因有二。首先,和原材料相比,製造業增加值比以前要小很多。全球化驅使跨國公司將生産轉移到中國這樣的低成本國家。在這個過程中,製造環節的重要性已經下降。例如,儘管存在巨大的産能過剩,鋼鐵價格仍然隨著鐵礦石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因爲鐵礦石占到鋼鐵生産成本的一半以上,煉焦煤占了四分之一,設備折舊、勞動力成本和利潤只占到産品價格的一小部分。

  其次,許多過剩産能需要被淘汰,因爲需求結構將發生變化。泡沫誇大了許多産業的需求,汽車、IT、金融服務表現得尤爲突出。未來信貸不會那麽廉價。汽車需求也會反映出這一點,産業可能收縮三分之一。

  克萊斯勒破産是第一步,接下來可能是通用汽車公司。在泡沫鼎盛時期,金融部門的利潤率被誇大1倍以上,這導致了駭人的IT基建費用支出。當金融部門收縮、利潤率恢復正常時,即使全球需求復蘇,IT需求也將比此前低很多。最後,金融部門不得不大幅收縮,可能達到50%。泡沫創造的需求不會再現。

  過剩的産能會抑制通貨膨脹的“宏大觀點”,並不適用於現在。如果執意按此觀點增加流動性,會將全球經濟引向一條危險的道路。我曾預言,滯脹將會是2006年格林斯潘時代終結時的安魂曲。現在看來,世界沒有任何抵抗地滑入了這條路徑。在格林斯潘時代度過20年安逸生活後,政策制定者、市場和工人都想要一種簡單的解決方法(“免費的午餐”的委婉說法),來走出經濟下滑。“免費的午餐”可能違背經濟邏輯,在特定時期出現。但是,這頓“午餐”持續時間越長,最終的調整就會變得越痛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