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4日星期一

千禧年代最大泡沫

羅耕



記得三年半前本欄開檔未幾,已談黃金大勢。美歐英日債務纍纍,連歐洲央行也趨失守,全皆傾向印鈔還債(美其名量化寬鬆)。Big Four欠你一屁股債,打算印銀紙來一筆勾銷,請問閣下如何想呢?當然是設法在這銀紙仍有用時換些實物了。


對抗銀紙貶值

銀紙過剩,最煩惱是有銀之士;為替財富保值,自要換取既可儲存亦可保值之物,鑑於物資有限,物價當然會升。這跟什麼信貸、流速等需求因素根本無關,因購物非因消費而生,而是純因儲蓄而為。學術上講,在MV=PT中,是M推高P而非M推高T。

有買貴無買錯 要永恆保值,只有貴金屬。能源、農產品等雖同為商品,但會用竭,再講這些東西不便儲存。

故千禧年代最大泡沫,很可能又是金價。拼圖所示,短期內或有調整,不過放眼兩年則有買貴無買錯。





2010年5月21日星期五

德國領導無方 歐羅前景堪虞

信報財經新聞 社評



德國在十八日突然宣布打擊「無貨沽空」(naked short-sell)交易,針對沒有持有優先債券的投機者買入的「沽空掉期」;據外電報道,德國試圖把禁令推廣到整個歐洲,總理默克爾夫人更提出若干建議,希望可以控制各式沽空的「毀滅性」金融市場活動。但是,禁止沽空的禁令只會影響極少數量的掉期合約,數據顯示,在歐羅區總額達五點五萬億美元的主權債券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二是由信用違約掉期提供保護,而在德國市場上,信用違約掉期交易佔全球交易總量的比例也微不足道;換言之,德國突然針對沽空活動的用意,旨在警告炒家,顯示德國政府決心維持金融秩序的強勢,不容投機者以沽空方法進一步令歐羅受壓;如果歐羅區持續動盪最終出事,德國作為歐羅區龍頭,自然首當其衝承受最大衝擊。

在應付歐羅危機上,德國表現相當不濟,默克爾夫人的政府從最初堅決不肯出資拯救希臘,延誤了及時控制風險蔓延的時機,到了危機擴大,又無法統籌推動歐洲各國合力救援,令金融市場對歐羅成員國能夠自救的信心一再受挫;這次德國宣布禁止無貨沽空,同樣是在沒有尋求其他國家支持下獨自行動;事實卻是,大多數信用違約掉期交易都在紐約和倫敦進行,德國監管當局根本無法監管這些在離岸市場進行的交易;很明顯,德國此舉僅為解決表面問題,無法觸及歐羅危機的深層次導因,歐羅在周二急挫,一再證明德國政府應對危機不但笨拙而且無能。

就在德國公布宣布沽空禁令之前一天,歐羅區各國財長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會議,會後的聲明向市場傳達了抑制債務危機蔓延、共同捍衛歐羅的決心;聲明特別強調,歐羅仍然是「可靠」的貨幣。這種官樣文章,對安撫市場情緒作用有限。

至今為止,全球投資者對歐羅的擔憂主要在三方面:一是七千五百億歐羅的歐洲穩定機制表面上實力雄厚,但應付一個希臘還可以(約需三千多億歐羅),能否同時應付萄葡牙、西班牙等比希臘要大得多的債務炸彈,仍然是一大疑問。二是歐洲央行果斷出手購買歐羅區國家債券,此舉雖然可解債務危機燃眉之急,但同時會引起嚴重通脹,得不償失。三是歐羅區國家為了降低公共債務而收緊開支,推行財政緊縮政策,令剛看見苗頭的經濟復蘇受挫。為了增強市場信心,歐羅區成員國紛紛表態願意「團結一致」,外電引述法國經濟部長拉加德在十七日《法蘭西晚報》的訪問,特別強調歐盟為了防止希臘債務危機升級而制訂了一個路線圖,包括:成立歐洲穩定基金,隨時援助任何一個可能面對衝擊的歐羅區國家;其次是加強《穩定與增長公約》,鞏固歐羅區各國的財政,回到遵守赤字規限在GDP百分之三的紀律原則;最後是加快金融監管改革。眾所周知,法國是歐羅區另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但因財力不足,法國在拯救希臘債務危機過程左閃右避,不願承擔出錢的責任,引來德國強烈不滿;現在法國提出的路線圖表面上頭頭是道,但連法德兩個大國都同床異夢,要整個歐羅區同心同德嚴守財政紀律,確是難若登天。
由於歐羅匯價不斷下挫,中國在連續四個月減持美債之後,在三月份開始重新增持;對一直決心擺脫受美元支配的中國來說,歐羅一沉不起,令中國必須重新持有美元資產避險。中國管理外儲備以收益、流動性和安全性三大因素作考慮,結果美債仍然是首選,對中國來說,這其實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不過,內地的經濟專家力陳美國國債抵禦通脹風險的能力有限,長期趨勢應是外儲和實物資產「兩條腿走路」,按照此一思路,中國政府和企業很快就會掀起另一波海外收購潮,以購買實物保值以應對當前的金融變局。

歐羅曾是中國寄望能跟美元抗衡的國際貨幣,如今好夢成空,走人民幣國際化之路成了中國唯一的希望。

2010年5月17日星期一

早晚德國拒絕再買單

陶冬



歐洲一改過去肉包子打狗的作法,將一大堆肉包子同時砸向了對沖基金,而且其他央行齊聲喝道:“肉包子要多少有多少,我們全都借給歐洲,砸死你們這群賴狗”。

這是歐洲五月十日聲明的簡約版本。野狗們被突如其來的包子雨震住,後退了,只是很快會有下一輪襲擊。

希臘危機,其實是歐元危機。如果希臘不是歐元聯盟成員國,它是否破産,估計除了希臘人和希臘債務的債權人外不會有人關心;一旦它破産對市場的衝擊,相信不會比冰島破産的衝擊更大。

然而這個顯而易見的關係,並沒有被歐洲領導人所瞭解,各國(尤其是德國)以自掃門前雪的心態,對希臘的債務危機推諉敷衍,錯過了危機處理的最佳窗口期。當危機由希臘向葡萄牙、西班牙蔓延,當主權債務危機出現連鎖反應,當歐元成爲投機資金集體攻擊物件時,歐洲領袖才如夢方醒。

高達七千五百億歐元的救援計劃,是第一次歐洲領袖動用真金白銀救市,是第一次歐洲領袖的行動力度與決心大過市場的預期,是第一次歐洲領袖真正用一個聲音來證實歐盟其實是一個共同體。

筆者認爲,此次行動至少從兩個意義上,對於歐洲經濟以至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可以起到正面的作用。

第一,夠多。七千五百億歐元的計劃(假定各項資金及承諾全部到位),理論上足夠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今後三年的集資需求。這些資金的集資是由歐盟及IMF的信用作擔保的,融資成本遠低過西葡希在市場上靠自己信譽發債的成本,從而打破“高成本集資——高債務負擔——不得不以更高利率發債”的惡性循環。這個計劃對西班牙、葡萄牙的幫助會大過對希臘的幫助。

第二,夠水。無論歐洲央行如何解釋新釋出的流動性會被中和,筆者都認爲這是一次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操作,那裏的流動性在增加,這一點早晚會在金融價格中反映出來。同時在德、法經濟開始復蘇之際,歐洲央行展示出了願意多承受一點通脹壓力的姿態。製造過度流動性、容忍歐元進一步貶值,應該是幫助歐洲債務國擺脫目前困境的路線圖。

然而,這輪救援也留下兩大問號。首先,這是一輪流動性的注入,對債務國避免短期債務違約有重大幫助,但是並沒有解決債務國財政上入不敷出的窘境。對此筆者真的沒有多少信心。財政收支的結構問題不解決,今天歐盟的注資就真是“肉包子打狗”。

同時,歐洲央行介入市場不問信用評級地買入債務國國債,其實開了一個很壞的先例。歐洲多國缺乏財政紀律已經帶來一場災難,如今央行又要打破貨幣政策的紀律。等到下一次危機來臨時,無論是國家還是行業,央行很難不救。長遠來看,這種做法對缺乏主權基礎的人造貨幣,可能是致命的。

歐盟的鉅額拯救計劃,將一場危機延後了,治標不治本。當歐盟的最大資金來源地德國的選民,對用他們的錢來拯救其他揮霍無度國家感到厭倦時,歐元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

幼稚園、搶房女:社會病入膏肓

時寒冰



當社會病入膏肓,人們還能留下寶貴的善良,守護最後的光明嗎?

這是我最近思索的一個問題。

目睹殘殺兒童的新聞,我一次次地被憤怒點燃,在內心詛咒冷血的兇手永沈地獄,遭受最惡毒的報應。

可是,當這種事件一再發生,我們的反思,如果還僅僅停留在事件本身;處理的結果,如果還僅僅是對兇手一斃了之……那麽,我們只能無奈地面對更多的疼痛。

我不是一位社會學者,不能從社會學方面進行更多的探討。但是,我知道,類似這種密集把罪惡之手伸向孩子的事情,從古至今,都是極其罕見的。僅此一點,足以證明,我們的社會病了,且病入膏肓。

這些行兇者,或許在行兇之前遭受過社會的不公,或許在作惡以前遭到過歧視。但是,根據冤有頭債有主的基本邏輯,即使法律、上訪等維權之路全部封堵死,他們也不應該把刀對準無辜的孩子,而應該直接去找傷害他的人,但長期的環境,已經讓他們變得極其懦弱——懦弱到喪失最基本的勇氣和理智。

我意外遇到了一位圖書編輯,是泰興兒童殘殺案中受害者親屬之一。他給我講述的情況是如此血腥:

行兇者提刀直奔幼稚園,開始去的是一家好幼稚園,守衛嚴密,兇手無法進入。便轉而到這家平民幼稚園,刺傷守門人後,直入教室,老師沖上前護著孩子們,被捅傷倒下,然後,兇手對著全班孩子的眼睛、頭部一個一個地捅,全部都在頸部以上……孩子們沒有眼淚,只有恐懼,無盡的恐懼……他親戚的孩子,把手放在頭上,試圖躲避,兇手把刀捅向孩子的雙手、頭部,連捅六刀。這時,兇手已經連續捅殺了幾十個孩子,捅到最後,累了,這個孩子沒有因此喪命……

其狀之慘,無以言述,令人忍不住悲泣……

行兇者因爲懦弱,不敢面對真正傷害他的人,卻去傷害比他更弱更無辜的人。這些行兇者在喪失了基本的善良、血性之後,迅速地淪爲禽獸不如的劊子手,把痛苦的種子撒向一個個無辜的家庭。我強烈鄙視、譴責並且詛咒這種可恥的殺戮行爲!無論社會多麽不公,都不應該成爲濫殺無辜的藉口!無論遭遇怎樣的苦難,都不應該成爲蔑視生命的理由!無論身處怎樣的環境,都不應該抛卻最後的愛和善良!

在思考這件事情的時候,另外一則時下爭議很大的新聞,闖入眼簾:她是一位“搶房女”,名叫英子,是搜狐白社會的一名網友,她參加了白社會一款社交遊戲《夢幻城》近期舉辦的“房夢成真”用戶回饋活動,獎品是50萬元購房款。報道稱,這名90後玩家“是北京富二代,家中擁有多套別墅和經適房,卻在遊戲裏花錢雇大量槍手操縱排名。她揚言一定會得到遊戲大獎所送出的房子。”

這種作弊事情本構不成新聞。

構成新聞元素、引起社會關注的,是“搶房女”一句句刺耳的言論:“越是買不起房子的窮鬼,越是把人生希望都寄託在一套玩遊戲送的房子上”;“搶房女”表示,她雇傭的“都是找不到工作的蟻族大學生”、“一小時只要6塊錢”,並嘲諷大學教育,認爲自己高中畢業不去上大學是明智的選擇;在網上秀她家豪宅的照片,被網友扒出來她家有套房子是天通苑的經濟適用房。“搶房女”發表言論:“經濟適用房本來就不是給窮人住的,你們住得上300多平上下兩層帶露臺的經濟適用房嗎”。

其實,類似“搶房女”這樣的以譏諷、嘲弄窮人的人物,已經出現多個。當這類事情一再出現,它同樣暴露出來的,是社會患病之深。當肆無忌憚的嘲弄與仇恨激烈碰撞,會迸射出怎樣的火花?

這個社會中,充滿了焦慮不安的情緒(人們會因爲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怒目相向甚至大打出手),也充滿了莫名的仇恨。追根溯源,相當一部分仇恨都與制度、司法、財富分配不公等等有關。權力失控導致的貧富差距拉大,不斷爲仇恨的種子澆水、施肥。

“搶房女”挑釁性的語言,乃是基於一種慣性。這種慣性很大程度上源於家庭,源於權力或權力的衍生物。試想:誰在把保障性住房做成了豪宅?誰又瓜分了這些豪宅?誰在以如此張狂的方式竊取低收入者的基本保障,然後,再報以嘲弄?如果不是身處這樣的環境,一個剛剛成年的孩子,何以會如此刻薄地譏諷窮人?

當權力不受任何制約,權力必然與腐敗實現最親密的嫁接。

於是,近權力資源者富,遠權力資源者貧,便成爲一種必然。借助權力之手的暴富,是公認的捷徑。

於是,富者更富,貧者更貧。王小廣研究後發現:“過去5年裏國內10%的最富人口買去了50%的房子,40%的富人買了85%的房子,剩下60%的普通百姓只買了15%的房子。”有錢買房者坐等升值之利,無錢買房者在住房保障缺失的情況下只能無奈地看著購買力的快速縮水……

人們可以接受自然狀態下的貧窮——即在公平的環境中,在經過奮鬥和努力的情況下,依然貧窮,卻不能接受不公平狀態下的貧窮,即無論人們如何努力,都因爲不公環境的阻礙而失去獲取財富的機會。

目前的貧富分化,到底是前者的原因還是後者的因素所致?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

有人認爲,貧窮者不夠勤勞,當我在貧窮的國家和富裕的國家走訪過之後,我驚訝地得出結論:國人竟然如此地勤勞!如此地艱辛!當操勞一生,依然不能獲得相對應的財富,或者,依然不能避免財富的縮水,並且,當不公的環境成爲最大的障礙,我們還有什麽理由去以窮人懶惰的理由去描寫冰冷的現實呢?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先生,曾經撰文指出:對中國社會最大的威脅可能不是社會動蕩,而是社會潰敗。社會動蕩是指嚴重的社會衝突會威脅政權和制度的基本框架,而社會潰敗則是社會肌體的細胞壞死,機能失效。說的形象一點,動蕩好比是健康的身體被別人打傷了,而潰敗則是自身的組織或細胞出了嚴重的毛病……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對克服社會潰敗所必須進行的一些變革,往往由於擔心其威脅社會穩定而被束之高閣,結果是使社會潰敗的趨勢日益明顯……近些年來,社會潰敗的迹象已經明顯開始出現。其中最核心的是權力的失控。在過去30年改革的過程中,儘管建立起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但權力仍然是我們社會的中樞。因此社會的潰敗首先表現在權力的失控,腐敗不過是其外在的表現……這種社會的潰敗蔓延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潛規則盛行於社會,甚至成爲基本的爲官爲人之道,對此吳思先生有很好的分析;社會底線失守,道德淪喪;強勢利益集團已經肆無忌憚,社會生活西西里化趨勢出現;利益集團的肆無忌憚,對社會公平正義造成嚴重侵蝕;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的喪失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整個社會的資訊系統已經高度失真,統計資料的弄虛作假代表了體制性的對資訊的扭曲。“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幾乎可以說是比官方統計資料還可靠的現實。

愚民教育和美麗的謊言摧毀了人們的信仰和最基本的道德體系,扭曲了人們的價值觀,金錢至上論主宰了整個社會,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人們是如此的彷徨、茫然和痛苦!

社會學者以自己系統的理論,解剖這個社會。問題是,社會的唯一代言人承認自己有病嗎?

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社會日漸病入膏肓,將有更多的人成爲受害者,不僅包括那些無辜的孩子們,也包括行兇者、“搶房女”們。

我對未來充滿了擔憂。

大規模投資計劃的洶湧鋪開,意味著民衆財富將不斷被稀釋,這無疑會製造出新的不安與恐慌。中國最需要的是什麽?是以公平公正的制度,來營造一個和諧的環境,是通過累積財富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而不是以消耗財富的方式,爲個別人的政績添彩。

經濟行爲絕不能背離使人民更富有、更有尊嚴,使人民的生存環境更美更安全這樣的基本原則。

假如不是那麽多玩命般的投資,假如不是那麽多的損耗,勤勞的國人,何以承受如此巨大的生活壓力?

真的希望好好反思一下,爲了中國的明天,爲了子孫後代,認真認真反思一下。

2010年5月13日星期四

印鈔不能根治困難 由奢入儉和諧難保 調控數字北京優為

林行止



經過十四小時的馬拉松會議,繼希臘之後,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意減赤的前提下,歐盟終於定出一項為期三年的「特別目的工具」(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集資共達七千五百億(歐羅.下同;約合七萬七千億港元)以「挽救歐羅」;這筆無中生有(當然要開動印鈔機)的巨款,分為「穩定機制」(六百億,加IMF三百億)、「緊急援助貸款」(bailout loan,四千四百億,加IMF二千二百億)。有此「大水喉射住」,歐羅應可暫趨喘定,最低限度,問題國家的債權人不必急於拋售,歐羅跌勢及相關債券孳息升勢應受遏制,這意味歐羅風暴在短期內不致擴散以至禍延世界金融體制。

為了使市場不致「資金不夠用」,美國聯儲局即時宣布重新啟動二○○八年因「金融海嘯」而設立的「美元交換機制」(dollar swap programme),通過歐盟、加拿大、英倫和瑞士央行(本文見報時日本央行可能已加入),向全球合資格貸款戶供應美元。由於不少融資項目以美元進行,聯儲局此舉使這些項目不會因為美元短缺而令成本上升。

需要用希臘財務危機前積弱已久的美元維持強勢歐羅,真是意想不到的怪事!

英國並未加入歐盟體制,對此本可置身事外;可是,作為歐盟成員,受里斯本條約「突發特殊事件」(exceptional occurences)條款規範,英國責無旁貸,必須攤分「穩定機制」項下的約一百三十億英鎊,對財赤纍纍的英國,何異百上加斤。

歐洲財政風暴暫成過去,「喜訊」傳來,亞歐股市應聲「強力反彈」,料執筆時尚未開市的美股亦「不甘後人」,有可觀升幅。這種反彈將如煙火,很快歸於平靜……。在這種情形下,投資者投機者應如何「上下其手」,筆者無可奉告,因為這些「援助」資金全部是印鈔機印出,並無任何實質支持,因此隨時風流雲散……。還是那句老話,應看好有實際需求的各類政府不能憑空生產的商品期貨!


印鈔不能根治困難,卻有治標效應,針對希臘財政危機,歐盟「同心合力」,在IMF贊助及美國「鼓勵」下,推出近八萬億港元的「特別目的工具」,肯定可令希臘安度危機,亦足令西班牙、葡萄牙的潛在危機隱而不發,如此一來,希臘的債權人便不致張皇失措、盲目拋售,其他高負債國的債權人亦有望轉「危」為「安」,有時間待機轉移財富,一場風暴總算歸於平息;進一步看,歐盟此舉還深具政治意義,因為若不如此大手筆,一擲「萬金」,不僅歐羅就此煙消雲散,歐盟亦面臨分崩離析之局—歐盟作為與美國和中國鼎立的政治實體的希望從此幻滅!

「特別目的工具」令歐羅和歐盟「屹立不倒」,然而,歐洲眾負債纍纍國家從今而後因為要勒緊褲帶過日子,恐怕會陷入社會不安、政局動盪之局,「由奢入儉難」是普世真理,要人民省吃儉用,他們不起而抗議,便不能彰顯其人權!投資者在短期內似不宜沾手歐盟市場,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投資者不應在不明朗前景下投資,當然,對投機者來說則屬上下其手的上佳環境,但能否準確拿捏時機,便要看各人的造化。

希臘陷入目前的困局,雖說是長年「先使未來沒有的錢」的必然結果,事到如今,希臘人民惟有緊縮開支才能度過難關,這是他們應付的代價;可是,站在希臘人民尤其是勞工階級的立場,上述種種不過是廢話連篇的「馬後炮」而已,他們多年辛勞工作(這是他們的感覺,在外人看來,特別在加入歐盟這個富裕集團後,希臘人愈來愈懶散提不起工作幹勁,因為他們知道萬一「有事」歐盟隨時會伸援手),目的無非圖個提早退休、免費醫療及優渥的失業救濟……,這些早已成為希臘人民的「基本權利」,如今歐盟挽救希臘,使其免於破產的先決條件,不僅要希臘政府立法減薪減福利加稅,而且還得在今年九月開始把退休年齡由六十一歲提升至六十五歲,今年十二月起公共(免費)醫療只能用已沒有專利權的(廉價)藥物(generic drugs)……。如果希臘政府要如期收到歐盟的「支票」,只有在這些限期內立法使之付諸實行,以表示有貫徹削減開支的「誠意」。要無條件接受這種種「苛刻」(其實是基本)條件,從希臘人的角度看,豈非等同其內政受外國(歐盟)干預,國內反政府的活動必會加劇,街頭有示威人群,國會內反對之聲嘹亮,希臘政府不易為,有關政策難落實!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加於希臘的「枷鎖」,看在其他債務大國—西、葡之外,尚有負債達GDP百分之一百一十五(其中二成今年年底到期)的意大利—眼裏,又有什麼「感想」?當然,要避免「希臘悲劇」,肯定只有「量入為出」一途,但你以為近十多年來借歐盟的「洪福」過慣「少做工夫多歎世界」生活方式的歐洲人尤其是南歐人有什麼反應?

歐陸已變成一個只宜旅遊不宜投資的地區。
可以一提的是,債務問題嚴重的均屬南歐國家;南歐所以經濟比不上、中北歐,根本原因在土壤有欠肥沃,因此可說其貧其苦是地理因素造成的歷史問題。


歐洲金融大混亂對其他經濟體系有什麼影響?消極影響肯定有,而對中國的衝擊比對美國為大。

摩根士丹利紐約二名經濟研究員在昨天發給客戶的電郵中修訂其二個月前對美國GDP增長預測,由今年增百分之三點二及明年百分之二點五,分別提升至百分之三點五及百分之三(幅度各約百分之十),並指如果不受希臘財危影響,數字必然更高。支持他們提高GDP增長預測的理由是四月就業人數增加二十九萬多(四年來最高),勞工部修訂的統計,顯示今年前四個月「資方每個月都增聘員工」;而希臘財危令「聯儲局鴿派」稍佔上風,意味經濟增長雖甚可觀但「收緊銀根」(加息)可能「順延」至年底才作定奪……。這種事實與筆者較早前認為經濟底子佳股市隨時反彈的看法相同。不過,周一「逼倉」盤對升市起了火上加油作用,短線客趁機獲利回吐令大市向下調整可能性大;然而這無礙大市「健康」發展,而筆者看好資源企業的意見不變。

對中國來說,希臘財危的負面衝擊,彰彰明甚,希臘以至南歐諸國若相繼採取緊縮財政措施,對中國出口當有一定影響;然而,由於中國貨多屬價格具競爭性的民生日用品,非到「無以糊口」關頭,消費不會大減,因此,這方面有影響但影響不大。

歐盟為挽救希臘大注資,市上「流動性」急增,料有更多資金投入「政府無法生產」的商品期貨,五穀、能源及建材這些因中、印兩個人口大國大事經濟建設需求甚殷的物品,價格看升,不在話下,這對中國政府最關注的通貨膨脹率有一定上升壓力。昨天有關當局公布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月增百分之二點八;其中食物漲百分之五點九、物業漲百分之十二點八,特別引人關注。

中國政府關心人民的生活,通脹率一旦突破百分之三(政府的目標),恐會導致社會不和諧,因此當局必會設法「降溫」。糧食產銷進口,全歸國企統籌,政府調控其價格,反掌之事,偏高的糧價因此肯定不會再升;至於物業價格高下的根本因素在土地供應多寡,有意打擊炒風、抑壓樓價的政府,已於五月初宣布今年用於住宅開發(或再開發)的土地供應為十八萬公頃,比去年增一點三五倍,供應驟增,樓價無法不下調;加上陸續推出多種限制投機倒賣物業的行政措施,內地樓市掉頭而下之局已成,這當可稍紓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升勢;當然,當局手上還有加息及匯價升值(十日央行在貨幣政策季度報告中稱將「參照一籃子貨幣」管理人民幣,似為行將升值的訊號)這二項「殺」;而到了無法可想,中國政府還可以「微調」統計數字……。

和絕對自由市場不同,中國政府肯定有辦法有能力令統計數據符合最高決策層定下的目標。

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

港府集團黑道運作之法、壓榨民脂之道

羅耕



香港樓市,歷來黑暗。早前有電視台記者到新樓盤採訪,居然連同幾百買家一同被沒收身份證、信用卡,變相禁錮,搞了半天才獲釋放。接著有電台記者於「九招十二式」後到示範單位參觀,亦被要求登記身份證加以阻攔。香港的地產代理之所以能以黑社會式手法售樓、地產商與賊無異的橫行霸道,還要多得港府這「集團」的同流合污方能成事。

購物最基本的原則是知價量,即清楚花費多少及買來多少。街市買菜呃秤三幾文錢犯法,但地產商的示範單位呃三幾十呎卻沒法例監管。這不是官商勾結是什麼?靠呢班「賊」去自律?講笑搵第樣,別當市民白癡好吧。如果賊會自律,請你港府集團解散警隊。

海味舖標價不清楚(別說誤導)犯法,但地產代理公然將整個櫥窗貼滿假價、假出三幾十萬也沒法例監管。這不是官商勾結又是什麼?唔係又話要黑社會去自律下話?


最有趣的還是容許地產商「測試水溫」。

市場競爭的精義在於容許買賣雙方觀察到一個價格,以這一個資訊來調節供求。稍懂經濟都曉,只有在壟斷(first degree of price discrimination)之下才會讓賣方將同一批貨以不同售價逐件賣出,務求將所有consumer surplus榨乾榨淨為止。閣下日常購物,有否見過要「測試水溫」、逐件海鮮價?

這些荒謬現象,還要拜最大地主、最大利益集團─港府集團所賜。



香港表面上是低稅率,但實際上,隱藏的稅收相當之重。最主要的是港府集團勾結地產財閥囤積居奇,抬高地價、樓價,使業主買貴樓、租客租貴樓、老闆租貴舖,將這些「間接稅」計入之後,本港的居住及營商環境根本毫不便宜。那些專家還好意思口口聲聲「本港是低稅天堂」,港府集團更厚顏無恥到敢於承認,真的貽笑天下。

上述應無的稅,有;但一些應有的稅,無。陳雲本周提到的空置稅,實是打擊炒樓上乘之法。炒風之所以盛行,十分簡單,是因樓價上升的預期值(expected value)足以抵銷丟空所導致的租金損失。只要將稅收設定於那預期值之上,其實便足以壓抑炒風。但關鍵是,港府集團最主要的自身利益終繫於炒風,集團自然沒有誘因去打擊也罷。

另一項應有但無的稅,就是高昂的物業印花稅。正當集團行政長官還戇居居指炒風只限豪宅之際,中下價樓已按年升達三成。樓市關乎民生,故有樓屬福利之說法,儘管未必人人同意。不過,正因如此,對損民生福利而肥自己荷包的炒客,抽其重稅用以補貼民生,天公地道。港府集團偏偏如1997年的金管局一樣戇居,打開提款機任人提款。

所提款項,當然是民膏民脂。雷公教授以官方詳盡數據指本港貧富懸殊無甚惡化,與眾人印象不符,很可能就是忽略了這些住屋成本的上升──須知有不少窮人仍住在私人住宅。大陸反而醒目,知道群眾連起居飲食都成問題再加通脹重臨,政府是可倒台的。反觀曾嘗政府倒台的港府集團,本應深明此道,但卻反應遲鈍,生怕事件不再重演。

澳門正是上佳的「示範單位」。只要官商繼續勾結、貪污繼續盛行,肥的自然愈肥,自然民不聊生;年年小恩小惠派三幾千銀,是無法塞住貧民之口的。除非有選票可以轟政府落台,否則港府集團定不改變現狀。最終便是迫虎跳牆,敬酒不飲飲罰酒。

2010年5月3日星期一

全球泡沫可吹多大?

黃元山



這個星期,因冰島火山灰而滯留倫敦,留意了一下倫敦的房子,發覺英國雖是金融海嘯重災區,但豪宅呎價動輒2、3萬元,像香港的天匯一樣,One Hyde Park也有一間以7.2萬港元呎價成交。

倫敦豪宅區到處是中東和俄羅斯人,代表從這些地方來的資金,翻查數據,09年英國豪宅樓價的升幅,比新加坡、悉尼、多倫多更大。打開電視,和中港一樣,當地英國人同樣埋怨《蝸居》和不能置業,這是全球性的問題,海嘯後前景不明朗,地產成了全球有錢人的資金避難所,引發恐慌性購買,樓價由超豪宅帶動下,蔓延整個社會,凸顯(加深?)了社會貧富懸殊的問題。


寬鬆政策難改變

如果全球經濟短期內好轉,美國能在兩年內把貨幣政策(包括息口、量化寬鬆等)恢復正常,資金流向將開始逆轉,房價會出現調整。因房地產的流動性不高,有可能出現「人踏人」情況,樓市泡沫可能會爆破(謝國忠應該是持類似的觀點)。諷刺的是,我認為金融海嘯後,歐美經濟極差,一個由全球政府一起吹出來的巨型泡沫剛現雛形,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其中重要部份,不會一下子改變。

量化寬鬆政策下,美國聯儲局買了1萬億美元的房貸債券(MBS),就算每個月賣150-250億美元,也要到2015年才賣完。不要說賣,停止購買後,MBS市場已面臨下調壓力,有估計如長息稍稍提高0.5%,聯儲局會虧840億美元,對沖息口波動越貴,幾年後,聯儲局可能要財政部為這個巨盤補底。除聯儲局外,息口上升也會加深美國財赤問題,財政部也不願看見。最後,中國也有過萬億元的美國債和MBS,會應美國要求,一同把長息短息壓下去。

負利率年代重臨

歐美私人信貸市場和影子銀行製造信貸的能力大不如前,惟有由歐美政府負責製造信貸和印鈔票,同時把息口壓下去。全球所有國家,包括中國會支持這樣的機制,因為大家同坐一條船。當然,中國外匯儲備僅兩萬億美元,美國一年的財赤已是它的好幾倍,所以我曾說越來越多的美債將會由銀行購買。於是,美國會像中國一樣,政府支持銀行,銀行也同樣支持政府,直到市場發覺,其實銀行債是政府的Off balance sheet financings(賬外負債)。

當全球政府有意壓低美息,美國CPI有機會比息口高,但不等於美國便一定會加息。1940年代的10年,美國CPI一直是高於美國10年債,美國是不是重新進入長期負利率的年代,全球是不是進入另一個巨型泡沫的年代呢?

2010年5月1日星期六

重刊《朝鮮必放說》

張五常



二○○八年九月九日,我在這裏發表《朝鮮必放說》,寫道:「兩年之內朝鮮會推行開放改革,走市場經濟。」最近兩三個月朝鮮的開放漸趨明顯,今天看是起步了。

我們要為朝鮮之放喝彩,要站起來為他們拍掌打氣。這是道義之談,而他們先要有錢我們才能多賺他們的錢,則是區區在下的道義經濟觀了。這也是斯密一七七六之見。問題是,如果中國不懂得怎樣應對,堅持引進西方的愚蠢勞工法例,提升最低工資,加上人民幣處理失當,會遇到不容易解決的麻煩。朝鮮的經濟競爭潛力是說不得笑的。


製造業潛力驚人

不要小看人口只二千三百萬的朝鮮。那是香港七十年代人口的四倍,而當時的香港有好幾項製造品雄視地球,把鬼子佬氣得瓜瓜跳。單從製造業的潛力看,朝鮮不止香港當年的四倍!提供如下數點讓讀者考慮吧。

一、朝鮮這個民族極宜從事製造業:吃得苦,有驚人的幹勁與耐力。

二、朝鮮政府的組織力強。

三、人口與台灣相若,但天然資源遠勝台灣。

四、中國改革的經驗會教他們很多——節省十年時間看來容易。

五、縱觀今天的國際形勢,朝鮮懂得怎樣做外資湧進在所必然——單是來自南韓與中國的外資就應接不暇了。


茲謹附錄二○○八年九月九日發表的《朝鮮必放說》的全文如下,一字不改。


朝鮮必放說

朝鮮者,北韓也,北朝鮮也。

話說今年四月,到西安的交通大學授課,記不起為什麼我對同學們說:「兩年之內朝鮮會推行開放改革,走市場經濟。」停了一下我又說:「寫進你們的筆記吧,這類推斷我通常對。」後來忙於高斯的中國研討會議,又要為北京的奧運熱鬧一下,沒有給讀者表達自己的朝鮮之見。這時動筆是九月了。希望讀者能放我一馬,我說的兩年從今天算起吧。

今天早上託一位同學搜查一些朝鮮資料,告訴她我對朝鮮兩年必放之見,她認為太冒險了。她說朝鮮施行共產政制六十年,頑固而又穩定,怎會那麼容易開放呢?也說得是。我對朝鮮所知甚少。去年鳳凰衛視的劉芳說過一些她造訪朝鮮時的所見所聞,今早同學在網上查得的一些瑣碎資料。推斷不改,因為我的依憑主要是朝鮮之外的局限轉變。這些轉變對朝鮮開放改革非常有利,對朝鮮不放非常不利。朝鮮本身的資料倒是次要的。

首先要說的,是我認為金正日是個有本領的人。大家知道朝鮮人民的生活苦,知道那裏有新聞封鎖,知道外人到那裏見到的皆挑選出來——換言之,我們不會羨慕朝鮮人民的生活。然而,所有報道,是外人見到的地方清潔、有秩序,而人民對金氏父子,起碼在言論上,存著尊敬之心。不要認為在專政下這些賣門面的示範可以容易地做到。昔日龐大的中國,解放幾年就露出馬腳,今天細小的古巴給遊客罵個半死。換言之,外人見到的朝鮮的清潔與秩序,不可能全是門面工夫。一個有秩序的國家,搞經濟改革是遠為方便的。

提到上述,不是要高舉金正日之能(雖然很不簡單),而是我認為如果朝鮮要放,此君領導的成功機會很不錯。


工作幹勁自成一家

走市場經濟,朝鮮的先天條件是上選的。首先是朝鮮人,不管是南是北,工作的幹勁自成一家,工業的投資者夢寐以求,何況他們的工資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看今天南韓的產品質量就知道朝鮮這個民族善於工業發展。十多年前,南韓的冒牌貨質量比中國的高出相當多。當然不鼓勵冒牌貨,但論到工業產出的能耐,以冒牌貨衡量是最可靠的法門。

次說人口、地理。朝鮮的人口約二千三百萬,與台灣相若,但土地面積卻是台灣的三點四倍。緯度與北京打平,但因為有東西兩岸,氣候比北京溫和得多。山多,人均農地少,但從面積比率看,朝鮮的礦藏冠於亞洲。資料說那裏的礦藏主要由中國開採,簽了長期合約,條文說什麼我不知道。農產品不少從中國進口。朝鮮連接著中國的東北部,後者的文化根底與經濟發展皆有可觀。

轉談目前朝鮮的產權結構。我不知細節,但千萬不要小看土地沒有私產的國家。正因為土地沒有私產,在重要的地權結構上一片空白,改革起來特別容易。印度就沒有這種方便了。不是說土地私產不好,但如果私產安排得一團糟,既得利益各持己見,加上不倫不類的民主政制,大事改革難於登天。

曾經說過,越南在改革初期下面沒有頑固的利益抗拒,仿效中國來得容易。要順便一提的,是近來越南出現的急速通脹困難,基本上是重複著中國九十年代初期的經驗:權力借貸把貪污伸延到銀行去。不知越南有沒有另一個朱鎔基呢?我也曾指出,要仿傚中國的改革,地球上只有三個國家容易:越南、朝鮮、古巴。這三者中,朝鮮的條件最優勝。


中國改革提供經驗

最後要談的——最重要的——是局限的轉變了。首先是訊息局限的轉變。中國改革有成是極為重要的示範。不是為自己說話,但若干年前朝鮮管理經濟的常讀我的中語文章。不知他們有沒有繼續讀下去。如果他們要讀,這幾年我寫的關於中國的經濟分析,尤其是不久前發表的《中國的經濟制度》,是免費的訊息提供,我認為重要。再者,目前中國遇到的困難,越南遇到的困難,印度遇到的困難,都是重要的訊息資料,可供參考。天下間不會有更相宜的事吧。人家走過的路,不收費讓你參考,你連怎樣取捨也不懂就無話可說了。二十七年前我強調,因為有連接著的香港的示範,中國對制度運作的訊息費用是大大地減少了。今天我說,有連接著的中國的改革示範,朝鮮也當然佔了先機,也不可能不受到影響。

第二項重要的局限轉變,是一九九六年我發表《缺糧說》時推斷會發生的:地球窮國一起農轉工,糧價早晚會大幅提升。這提升近幾年開始了。這是人均農地不足的朝鮮不能不面對的現實。這是說,如果朝鮮不跟著大勢走,趕開發工業,後果不堪設想。但在國際競爭下,要大事工業發展,朝鮮不開放改革不可能有成效。國營企業的不濟中國經驗的實例數以萬計!

經濟實力可達三個香港

最後一項——第三項——重要的局限轉變,是地球上的經濟這裏那裏都出現了問題。中國本來是投資勝地,但去年起貨幣與外匯的處理,加上新勞動合同法的引進,神州勝地不常也。要轉移目標的廠家無數。幾個月前,一位投資身經百戰的老人家見到中國的形勢急轉直下,找我問計。想了好一陣,我說:「整個地球或大或小都有問題,下注中國還算不錯,因為中國的困難是內部政策的事,原則上是比較容易修正的。」再多想一陣,我說:「除非朝鮮開放改革而又懂得怎樣做。」不是說朝鮮改革會對中國不利,而是朝鮮本身會是個好去處。

不要小看朝鮮是小國,人口只二千多萬。這人口是香港七十年代的四倍,而當時的香港,無論成衣、玩具、手錶等約五大類產品的出口,冠於地球。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不久前我說過,如果中國不行差踏錯,二十年後,經濟實力會等於十個日本。這裏我說,如果朝鮮開放改革,懂得充分利用外間的經驗訊息,可以節省不少時間,那麼從改革算起,二十年後,他們的經濟實力有機會達到三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