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日星期六

重刊《朝鮮必放說》

張五常



二○○八年九月九日,我在這裏發表《朝鮮必放說》,寫道:「兩年之內朝鮮會推行開放改革,走市場經濟。」最近兩三個月朝鮮的開放漸趨明顯,今天看是起步了。

我們要為朝鮮之放喝彩,要站起來為他們拍掌打氣。這是道義之談,而他們先要有錢我們才能多賺他們的錢,則是區區在下的道義經濟觀了。這也是斯密一七七六之見。問題是,如果中國不懂得怎樣應對,堅持引進西方的愚蠢勞工法例,提升最低工資,加上人民幣處理失當,會遇到不容易解決的麻煩。朝鮮的經濟競爭潛力是說不得笑的。


製造業潛力驚人

不要小看人口只二千三百萬的朝鮮。那是香港七十年代人口的四倍,而當時的香港有好幾項製造品雄視地球,把鬼子佬氣得瓜瓜跳。單從製造業的潛力看,朝鮮不止香港當年的四倍!提供如下數點讓讀者考慮吧。

一、朝鮮這個民族極宜從事製造業:吃得苦,有驚人的幹勁與耐力。

二、朝鮮政府的組織力強。

三、人口與台灣相若,但天然資源遠勝台灣。

四、中國改革的經驗會教他們很多——節省十年時間看來容易。

五、縱觀今天的國際形勢,朝鮮懂得怎樣做外資湧進在所必然——單是來自南韓與中國的外資就應接不暇了。


茲謹附錄二○○八年九月九日發表的《朝鮮必放說》的全文如下,一字不改。


朝鮮必放說

朝鮮者,北韓也,北朝鮮也。

話說今年四月,到西安的交通大學授課,記不起為什麼我對同學們說:「兩年之內朝鮮會推行開放改革,走市場經濟。」停了一下我又說:「寫進你們的筆記吧,這類推斷我通常對。」後來忙於高斯的中國研討會議,又要為北京的奧運熱鬧一下,沒有給讀者表達自己的朝鮮之見。這時動筆是九月了。希望讀者能放我一馬,我說的兩年從今天算起吧。

今天早上託一位同學搜查一些朝鮮資料,告訴她我對朝鮮兩年必放之見,她認為太冒險了。她說朝鮮施行共產政制六十年,頑固而又穩定,怎會那麼容易開放呢?也說得是。我對朝鮮所知甚少。去年鳳凰衛視的劉芳說過一些她造訪朝鮮時的所見所聞,今早同學在網上查得的一些瑣碎資料。推斷不改,因為我的依憑主要是朝鮮之外的局限轉變。這些轉變對朝鮮開放改革非常有利,對朝鮮不放非常不利。朝鮮本身的資料倒是次要的。

首先要說的,是我認為金正日是個有本領的人。大家知道朝鮮人民的生活苦,知道那裏有新聞封鎖,知道外人到那裏見到的皆挑選出來——換言之,我們不會羨慕朝鮮人民的生活。然而,所有報道,是外人見到的地方清潔、有秩序,而人民對金氏父子,起碼在言論上,存著尊敬之心。不要認為在專政下這些賣門面的示範可以容易地做到。昔日龐大的中國,解放幾年就露出馬腳,今天細小的古巴給遊客罵個半死。換言之,外人見到的朝鮮的清潔與秩序,不可能全是門面工夫。一個有秩序的國家,搞經濟改革是遠為方便的。

提到上述,不是要高舉金正日之能(雖然很不簡單),而是我認為如果朝鮮要放,此君領導的成功機會很不錯。


工作幹勁自成一家

走市場經濟,朝鮮的先天條件是上選的。首先是朝鮮人,不管是南是北,工作的幹勁自成一家,工業的投資者夢寐以求,何況他們的工資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看今天南韓的產品質量就知道朝鮮這個民族善於工業發展。十多年前,南韓的冒牌貨質量比中國的高出相當多。當然不鼓勵冒牌貨,但論到工業產出的能耐,以冒牌貨衡量是最可靠的法門。

次說人口、地理。朝鮮的人口約二千三百萬,與台灣相若,但土地面積卻是台灣的三點四倍。緯度與北京打平,但因為有東西兩岸,氣候比北京溫和得多。山多,人均農地少,但從面積比率看,朝鮮的礦藏冠於亞洲。資料說那裏的礦藏主要由中國開採,簽了長期合約,條文說什麼我不知道。農產品不少從中國進口。朝鮮連接著中國的東北部,後者的文化根底與經濟發展皆有可觀。

轉談目前朝鮮的產權結構。我不知細節,但千萬不要小看土地沒有私產的國家。正因為土地沒有私產,在重要的地權結構上一片空白,改革起來特別容易。印度就沒有這種方便了。不是說土地私產不好,但如果私產安排得一團糟,既得利益各持己見,加上不倫不類的民主政制,大事改革難於登天。

曾經說過,越南在改革初期下面沒有頑固的利益抗拒,仿效中國來得容易。要順便一提的,是近來越南出現的急速通脹困難,基本上是重複著中國九十年代初期的經驗:權力借貸把貪污伸延到銀行去。不知越南有沒有另一個朱鎔基呢?我也曾指出,要仿傚中國的改革,地球上只有三個國家容易:越南、朝鮮、古巴。這三者中,朝鮮的條件最優勝。


中國改革提供經驗

最後要談的——最重要的——是局限的轉變了。首先是訊息局限的轉變。中國改革有成是極為重要的示範。不是為自己說話,但若干年前朝鮮管理經濟的常讀我的中語文章。不知他們有沒有繼續讀下去。如果他們要讀,這幾年我寫的關於中國的經濟分析,尤其是不久前發表的《中國的經濟制度》,是免費的訊息提供,我認為重要。再者,目前中國遇到的困難,越南遇到的困難,印度遇到的困難,都是重要的訊息資料,可供參考。天下間不會有更相宜的事吧。人家走過的路,不收費讓你參考,你連怎樣取捨也不懂就無話可說了。二十七年前我強調,因為有連接著的香港的示範,中國對制度運作的訊息費用是大大地減少了。今天我說,有連接著的中國的改革示範,朝鮮也當然佔了先機,也不可能不受到影響。

第二項重要的局限轉變,是一九九六年我發表《缺糧說》時推斷會發生的:地球窮國一起農轉工,糧價早晚會大幅提升。這提升近幾年開始了。這是人均農地不足的朝鮮不能不面對的現實。這是說,如果朝鮮不跟著大勢走,趕開發工業,後果不堪設想。但在國際競爭下,要大事工業發展,朝鮮不開放改革不可能有成效。國營企業的不濟中國經驗的實例數以萬計!

經濟實力可達三個香港

最後一項——第三項——重要的局限轉變,是地球上的經濟這裏那裏都出現了問題。中國本來是投資勝地,但去年起貨幣與外匯的處理,加上新勞動合同法的引進,神州勝地不常也。要轉移目標的廠家無數。幾個月前,一位投資身經百戰的老人家見到中國的形勢急轉直下,找我問計。想了好一陣,我說:「整個地球或大或小都有問題,下注中國還算不錯,因為中國的困難是內部政策的事,原則上是比較容易修正的。」再多想一陣,我說:「除非朝鮮開放改革而又懂得怎樣做。」不是說朝鮮改革會對中國不利,而是朝鮮本身會是個好去處。

不要小看朝鮮是小國,人口只二千多萬。這人口是香港七十年代的四倍,而當時的香港,無論成衣、玩具、手錶等約五大類產品的出口,冠於地球。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不久前我說過,如果中國不行差踏錯,二十年後,經濟實力會等於十個日本。這裏我說,如果朝鮮開放改革,懂得充分利用外間的經驗訊息,可以節省不少時間,那麼從改革算起,二十年後,他們的經濟實力有機會達到三個香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