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社評
德國在十八日突然宣布打擊「無貨沽空」(naked short-sell)交易,針對沒有持有優先債券的投機者買入的「沽空掉期」;據外電報道,德國試圖把禁令推廣到整個歐洲,總理默克爾夫人更提出若干建議,希望可以控制各式沽空的「毀滅性」金融市場活動。但是,禁止沽空的禁令只會影響極少數量的掉期合約,數據顯示,在歐羅區總額達五點五萬億美元的主權債券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二是由信用違約掉期提供保護,而在德國市場上,信用違約掉期交易佔全球交易總量的比例也微不足道;換言之,德國突然針對沽空活動的用意,旨在警告炒家,顯示德國政府決心維持金融秩序的強勢,不容投機者以沽空方法進一步令歐羅受壓;如果歐羅區持續動盪最終出事,德國作為歐羅區龍頭,自然首當其衝承受最大衝擊。
在應付歐羅危機上,德國表現相當不濟,默克爾夫人的政府從最初堅決不肯出資拯救希臘,延誤了及時控制風險蔓延的時機,到了危機擴大,又無法統籌推動歐洲各國合力救援,令金融市場對歐羅成員國能夠自救的信心一再受挫;這次德國宣布禁止無貨沽空,同樣是在沒有尋求其他國家支持下獨自行動;事實卻是,大多數信用違約掉期交易都在紐約和倫敦進行,德國監管當局根本無法監管這些在離岸市場進行的交易;很明顯,德國此舉僅為解決表面問題,無法觸及歐羅危機的深層次導因,歐羅在周二急挫,一再證明德國政府應對危機不但笨拙而且無能。
就在德國公布宣布沽空禁令之前一天,歐羅區各國財長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會議,會後的聲明向市場傳達了抑制債務危機蔓延、共同捍衛歐羅的決心;聲明特別強調,歐羅仍然是「可靠」的貨幣。這種官樣文章,對安撫市場情緒作用有限。
至今為止,全球投資者對歐羅的擔憂主要在三方面:一是七千五百億歐羅的歐洲穩定機制表面上實力雄厚,但應付一個希臘還可以(約需三千多億歐羅),能否同時應付萄葡牙、西班牙等比希臘要大得多的債務炸彈,仍然是一大疑問。二是歐洲央行果斷出手購買歐羅區國家債券,此舉雖然可解債務危機燃眉之急,但同時會引起嚴重通脹,得不償失。三是歐羅區國家為了降低公共債務而收緊開支,推行財政緊縮政策,令剛看見苗頭的經濟復蘇受挫。為了增強市場信心,歐羅區成員國紛紛表態願意「團結一致」,外電引述法國經濟部長拉加德在十七日《法蘭西晚報》的訪問,特別強調歐盟為了防止希臘債務危機升級而制訂了一個路線圖,包括:成立歐洲穩定基金,隨時援助任何一個可能面對衝擊的歐羅區國家;其次是加強《穩定與增長公約》,鞏固歐羅區各國的財政,回到遵守赤字規限在GDP百分之三的紀律原則;最後是加快金融監管改革。眾所周知,法國是歐羅區另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但因財力不足,法國在拯救希臘債務危機過程左閃右避,不願承擔出錢的責任,引來德國強烈不滿;現在法國提出的路線圖表面上頭頭是道,但連法德兩個大國都同床異夢,要整個歐羅區同心同德嚴守財政紀律,確是難若登天。
由於歐羅匯價不斷下挫,中國在連續四個月減持美債之後,在三月份開始重新增持;對一直決心擺脫受美元支配的中國來說,歐羅一沉不起,令中國必須重新持有美元資產避險。中國管理外儲備以收益、流動性和安全性三大因素作考慮,結果美債仍然是首選,對中國來說,這其實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不過,內地的經濟專家力陳美國國債抵禦通脹風險的能力有限,長期趨勢應是外儲和實物資產「兩條腿走路」,按照此一思路,中國政府和企業很快就會掀起另一波海外收購潮,以購買實物保值以應對當前的金融變局。
歐羅曾是中國寄望能跟美元抗衡的國際貨幣,如今好夢成空,走人民幣國際化之路成了中國唯一的希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