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日星期一

物價利率齊升 通脹還會遠嗎?

林行止


  去周與投機有關的經濟新聞特別多(且刺激),舉其犖犖大者,便有世界第三大咖啡豆產國哥倫比亞的咖啡豆因連月豪雨而歉收,去年出口量為一千一百一十萬包(每包六十公斤),今年恐不及一千萬包,雖然最大咖啡豆產國巴西和越南的產量(及出口量)無大變動,但哥倫比亞失收已令供求失衡,咖啡豆今年價格上升百分之二十一……;星巴克是金融海嘯的受害者之一,在需求萎縮之下無法加價,來料漲價的成本相信會反映在盈利下跌上。

  油價在「不知不覺」間於去周五上升至六十六元(美元.下同),距離沙地油長說他「以為油價很快會升及七十五至八十元」不遠(世界平均每桶原油生產成本在六十元左右);七十元水平是○六—○七年的價錢(而且在二百天平均線之上),其時世界經濟興旺,油價很快便升越百元大關……。與三四個月前比較,油價漲幅已達百分之五十,料有不少獲利合同回吐,短期油價因而不易再升;然而,油價中期前景可以看好,因為油國為提價減少油產勢所不免,加上地緣政治動盪油路常有意外令供應不穩定,油價突然彈升已是常態;不過,油價一旦衝上七十元心理關口,對世界尤其是美國經濟復蘇是沉重一擊,今年來美國汽油價已回升百分之二十,「升完可以再升」肯定會迫使消費者「儉用」,進而拖緩經濟向前的進度。

  環球經濟因為各國政府大量注資已「見底」,金融業則因清除「瘀血」恢復增長在望,似是多數人的共識,這本來不利主要作用在「保本」的黃金,可是,盎斯金價在此不利形勢下去周五已升至九百八十元三角。值得注意的是,去周二美國政府正式同意(「大股東」的影響力於此盡顯)國際貨幣基金(IMF)沽售四百零三點三噸存金…。金價破九百六十元是「上升訊號」,向來看好黃金的《道氏理論通訊》(Dow Theory Letter;久違了,快九十歲的李察.羅素仍撰寫他獨力創辦於一九五八年的《通訊》!)早於五月二十日指出一千零三元是關鍵,一見此價,等於突破顛倒頭肩式頸線,金價便會飛漲。IMF沽金本應壓低金價,只因和寬鬆的財政政策比較,四百多噸微不足道,金價因而在「壞消息」(供應突增)聲中強升。

  美國人工作勤奮(工時比英歐都長)但不事儲蓄,金融海嘯來襲,大部分美國人吃盡了銀行戶口空空如也的苦頭,因此去年開始增加儲蓄,至今儲蓄率已回升至百分之四水平;不過,經濟學家指出這不是真金白銀的儲蓄,不過是清還信用卡及不再做按揭的剩餘;無論如何,這代表用於消費的資金減少。在農業社會(或凱恩斯所說的「初級資本主義社會」),儲蓄是美德,可是,這種觀念早就過時,凱恩斯在一九三七年已提出「節儉悖論」(Paradox of Thrift),它指出儲蓄對個人來說當然甚妙(假設存款利率高於通脹率尤其同時能安排複利滾存更妙),對經濟卻大大不妙,因為人人把金錢藏諸蓆底(hoarding),用於消費的錢少了,等於「總合需求」不足,結果當然是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當今各地財金當局都把存款利率人為地壓低至通脹率之下,令存款不如雞肋的唯一目的在鼓勵「有錢人」及「無錢人」(舉債)投資、消費以刺激經濟增長。筆者相信政府的政策遲早生效,不過,目前消費者餘悸猶存,撙節是尚,經濟增長因而起碼要在第四季或明年初才見曙光。

  政府力壓利率,可是,市場人士及主權基金決策者擔心通脹甚至惡性通脹重臨,紛紛伺機拋售美國政府債券,令債券孳息大幅上揚,這方面的情況,去周本報多篇評論雖然記之甚詳,但有一事被忽略而筆者認為極具啟示性,那是去周四聯儲局公布其回購七十四億元債券時,交易商求售的數字竟達四百六十億;有論者「懷疑」這可能是主權基金或外國央行亟欲減低美國長債的表現,這種「懷疑」大有道理。

  市場人士不愛債券愛現金的投資情緒變化,清楚體現在「長債基準利率」十年期債券孳息上,去年十二月十八日,其孳息二厘八,去周五已升達三厘七三,升幅百分之四十七強。這種情況使聯儲局進退失據,因為它不能坐視長債孳息不停上升(這會大增美國政府的融資成本),可是,如果它擴大回購債券規模,等於有更多美鈔流入市場,美元價必挫(與中國政府以人民幣搜購美元令人民幣價回軟一樣),持有巨額美元儲備的國家為自保不吃眼前虧便可能拋美元或不購美元資產……。試圖向北京「曉以大義」並說服其購買美債,促成美國財長低聲下氣的中國行!

  史學家富格遜(《錢世》作者)去周五在《金融時報》撰文,猛批克魯明「誤解經濟危機」。克魯明認為世界存款泛濫(global saving glut),利率不可能上升,「除非人們對美國的還債能力存疑」,美國債券仍獲三A級(穆只把日本降至 Aa2 級、標準普爾則把英國從穩定貶至負面),其還債能力無可置疑(如果可以開動印鈔機的國家的還債能力成問題,恐怕天下大亂),其利率上升其價下跌,也許和朝鮮半島局勢高危有關?為了南韓和日本的經濟果實,美國投鼠忌器,非到最後關頭不會對北韓「動粗」,筆者所說的「最後關頭」,是銀彈亦無法令「親愛的領袖」放棄核武恫嚇的時候;眾所周知,南韓前總統金大中以五億元「見面禮」令北韓「釋出善意」(他因為與「北韓和解」而獲二○○○年諾貝爾和平獎),如果有合適「銀碼」,金正日發了橫財,等於開戰的機會成本大增,他也許會「再釋善意」!

  綜觀上述這些變化,筆者相信通縮久候未至而通脹已現。消費驟縮工商設備過剩本是通縮之源,可是商品期貨年初以來升勢未輟加上貨幣擴張信貸寬鬆的金融環境,預示通脹會捲土重來,惡性通脹這頭巨靈明年再次為禍人間,不足為奇。在未有辦法和決心改善美國結構性財赤之前,美國財政部暨聯儲局任何挽救經濟脫險的策略,都會為世人特別是債權人帶來沉重代價。

  投資者怎樣做才能避免付出代價?去周《經濟學人》的「梧桐樹」(Buttonwood;紐約證交所擬一七九二年五月十七日簽署的「梧桐樹協議」而成立)專欄建議購買「通脹順應(Inflation-linked)債券」,惟此市場不活躍,業餘投資者不宜;黃金是不錯的代替品,但它沒有利息且有庫存成本,何況其價大受突發政經事件左右,令人無法捉摸;中國本來不錯,可惜她並未提供什麼合適投資項目。該欄最後提議考慮德國政府債券,因為迄今為止,其財政政策仍甚穩健、有決心抵抗通脹且幣值(歐羅)相對穩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