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0日星期六

刺激增長還是刺激投機?

謝國忠


貸款激增把中國企業從真正的經營活動拉向資産投機


【背景】中國資本市場表現活躍。

  1月至5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股票成交額爲11.55萬億元,月均成交2.3萬億元,是去年下半年月均成交金額1.1萬億元的2倍多。深交所的成交金額爲6.37萬億元,也是去年下半年成交金額的2倍多。

 今年前五個月,國內期貨市場也出現出回暖迹象。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期貨合約6.76億手,成交金額38.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和30%。其中,5月共成交期貨合約1.38億手,成交金額9.3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0%和85%。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統計顯示,今年日成交額突破4000億元的天數,已經接近2008年全年的數量。

  《財經》雜誌特約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爲,中國放出的貸款大部分並沒有變成投資,而是流入了資本市場,這可能會影響就業,甚至帶來滯脹。許多私有企業已經從實體經濟退出,進入虛擬經濟。當私有公司不能擴張時,中國將面對一場持久的就業危機。

  謝國忠認爲,中國的貸款激增正在傷害自己。更爲嚴重的是,激增的貸款把中國企業從真正的經營活動中拉偏,並進一步走向資産投機。艱難的經濟環境與寬鬆的信貸條件,導致許多公司試圖從資産投機中獲益。他們借錢,將錢投放到股市。由於內地股市自去年11月以來已經上漲了70%,許多企業認爲強化資本市場運作,而非真正的經營,才是他們的制勝之道。投機已經蔓延到了香港。香港恒指就是在中國內地資金的推動下,從15000點攀升到19000點,這股力量還推動了高端物業的銷售。追根溯源,這些錢來自內地的貸款熱潮。

  他還指出,借錢進行資本市場投機的,不僅限於私有公司。國有企業也會以較高利率貸款給私有公司,也就是說,放“高利貸”。而這部分資金的來源就是國有銀行發放的利率較低的貸款。當然,我們無法估測這種國有企業放貸的嚴重程度,這類貸款的結果就是通過灰色市場,把私人公司的融資成本降低了一些。隨著2008年底經濟的疲弱,私人放款人開始要求那些借款的私有公司償還貸款。那些國有企業放出的貸款使許多私有公司免於破産。這一方式,重新打通了銀行對個人的貸款渠道,同時也使經營貸款業務的公司重獲新生。這筆錢可能已經流入到資産市場。這也部分代表了私有部門正從實體經濟退出,進入虛擬經濟。


 “商人成爲事實上的基金經理或投機者,這一趨勢是令人擔憂的。”謝國忠說。十幾年前,香港就出現過這種情況。香港經濟從此停滯不前。有些人可能認爲,中國有國有企業領導經濟向前發展,因此不必擔心。但是,儘管國有企業占國內生産總值比例很大,也應當看到,私有公司提供了大多數就業機會。政府支出鉅額資金,以支援2009年的大學畢業生至少實現暫時性就業。如果私人部門的傭工數量不增長,政府明年可能不得不在這一項支出上花費更多。政府正在使用財政刺激政策和發放銀行貸款,以支援經濟復蘇。但是,這樣的復蘇很可能對提高就業作用不大。中國需要的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私有經濟部門,以解決就業問題。

 謝國忠表示,貸款激增不僅會導致資産投機的陰暗面,商品投機活動還正在嚴重損害中國經濟。更多的銀行貸款可能導致商品價格上漲,甚至帶來滯脹威脅。這種由貸款繁榮引起的損害,應該是考慮中國貸款政策時主要關注的問題。從低息貸款中受益的是國外商品供應商,並不一定是中國經濟。

  許多分析家認爲,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是由貸款的增長推動的——畢竟我們花錢了。通貨膨脹僅僅是當經濟過熱時才應該考慮的問題,而目前來看,並無擔心的必要。謝國忠認爲,這種想法是天真的。借出去的錢並沒有轉化爲需求,而是轉化爲資産市場的投機活動,從而導致了通貨膨脹,卻沒有刺激經濟。長期的損害可能會更嚴重,因爲許多私有企業已經從實際經濟退出,進入虛擬經濟。當私有公司不能擴張時,中國將面對一場持久的就業危機。因此,貸款增長很可能既傷害中國短期經濟發展,也傷害長期發展。

他分析說,銀行貸款從其他渠道分流,反映出中國的經濟問題已經無法由流動性解決。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基礎是由政府主導的投資和由外國主導的出口。隨著全球經濟崩潰,中國的出口也全線潰退。除非全球經濟恢復,否則,中國的出口將不會上升。更不會有任何收入增長來支援投資增長。當前的投資刺激,花掉的是那些從前出口賺來的錢,但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除非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發生變化,企業真的不打算投資,謝國忠表示。如果沒有出口,誰能成爲他們的客戶呢?因此,企業拿錢投機,並非完全不合理。這肯定要好過企業拿錢擴張,因爲那樣肯定賠錢。

  他認爲,如果出口多年持續疲軟,中國只有靠家庭需求,而非出口,回到高增長。這就需要中國經濟實施重大的財富與收入的調整。謝國忠曾一再重申,一個新的增長周期將隨著財富從上市國有企業到每個家庭的重新分配而開始。這一進程會導致中國經濟開始十年左右的良性迴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