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5日星期日

改革的石頭

時寒冰



1.潮流

當開放、民主成爲潮流,老村長決定改革。
於是,開會。班子成員都聚齊了。老村長講改革,下面的人動情地啃著羊腿,口水流到地上,一片泥濘。開會就是聚到一起海吃海喝,沒有誰願意錯過這個機會,當然,也沒有誰真正關心改革。
“不改革就死,還吃你媽那個X!”
村長雷霆般地怒吼,一下子劈倒了所有的人。衆皆鴉雀無聲。
村長說:“這是最後一隻羊了,咱們村已經被折騰幹了,所有人都得出去要飯。”
班長成員一下子感受到了危機:“小村大棋局,我們怎麽辦?”
村長說:“改革,改革才能有錢,才能有羊腿啃,才能有更肥更白嫩的羊腿啃。”
班子成員打了雞血一般:“改革!”
當無羊腿可啃的時候,權貴們也開始支援改革。


2.石頭

改革是新鮮事兒,從哪開始?
老村子帶著班子成員,走到河邊,突然脫得精光。老村長的肌肉在陽光下煜煜生輝。
“脫!”老村長擲地有聲,“不脫光改個毬?”
於是,每個人都赤條條的,宛如一群被剝光的蝦米。
村長說:“改革就好像過河,當你不知道深淺的時候,就摸著石頭過河。”
於是,大家摸著石頭,果然順利過了河。
班子成員都被這種神奇的智慧傾倒。
其實,不摸石頭也能過河——只要真的想過河,摸著石頭過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方式而已。而且,摸著石頭過河有個最大的弊端:當水深摸不到石頭的時候,人就會失去方向。


3.讓利

改革到了操作階段,老村長發現了問題——所有人都想著自己如何在改革中獲利,而不願意作出任何讓步。
老村長說:“不讓百姓得利的改革必然失敗,不讓百姓得利的改革你有個毛的好處。”
於是,大家在痛苦萬狀中,設計改革方案。
農民有了地,有了農具,有了喂豬養羊的權利。
村子裏漸漸熱鬧起來。不再只有幹部的嚎叫,豬也開始哼哼唧唧,羊也開始咩咩地叫……
小村從原始社會中,漸漸復蘇,有了生機。


4.逐利

小村開始復蘇的時候,村委會成員都坐不住了。
“改革,我日的改革,我們的好處呢?”
旁邊馬上有人接上“狗日的改革”、“豬日的改革”相呼應……
幹部們開始偷偷地利用村委會的地,雇人爲自己喂豬、養羊,當起了資本家。還不時地把村民家的豬、養搶到自己的豬圈、羊圈裏。小村治安隊由村委會管著,農民永遠告不贏。
村委會成員雖然享受改革好處的時間晚一些,但起點很高,借助手中的權力,很快成爲最富裕的一群人。
老村長看不慣:“改革還很脆弱,一旦老百姓意識到改革是剝奪他們而不是讓他們得到好處。改革就會停止。還要再等等……”
老村長說完這句話沒多久就去世了,去世前指定自己的兒子接班任新村長,並制定自己的孫子任下下任村長。
村委會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前面擺放著老村長曾經摸過的一塊石頭。河水早下去了,石頭上尿迹斑斑。


5.摸石頭

老村長的兒子走馬上任。
新村長說:“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改革,老村長是俺爹,也是改革的爹,俺爹走了……”
村委會成員都盯著新村長,像一群被提著脖子的鴨。
新村長突然意識到說漏了,“俺爹走了,他摸過的石頭還在,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改革!”
新村長帶著班子成員,走到昔日老村長摸石頭的地方,擺上豬頭香爐,跪地叩拜。那些石頭已被奉爲聖物。
新村長說:“我們也要摸著石頭過河。”
於是,班子成員自動地脫得精光——這個動作他們平常在做業務的時候已經練得非常嫺熟,在新村長的帶領下,虔誠地摸著石頭,但都在河這邊慢慢遛,再沒有人過河。
原本打算跟著過河的狗,也只能在河邊慢慢遛,步伐與幹部們出奇地一致。
連狗都明白,改革的方向變了。


6.國進民退

小村的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爲了保持增長,樹砍光了,河水污染了,天空變黑了……村委會成員紛紛到其他村子買房,把家屬和錢都送去。
小村空了。
新村長很悲憤:“經濟發展這麽好,爲什麽大家反而越沒有安全感?”
“怕被清算。”
衆皆異口同聲。
於是,小村開始強化集權,自已成立公司把農民的糧、豬、養、農具都收起來,用壟斷的力量把村民慢慢擠幹、榨幹。農民空了,赤條條的,一如當初村長帶領班子成員脫光時的狀態,只不過,這不是演戲,而是真的。
這個時候,改革已經成爲一種幌子。
爲了增強安全感,防止孩子們鬧事,班子成員決定把村裏唯一的小學遷到十裏之外的一個小山溝裏。假如這些孩子對村委會有什麽不良的想法,步行到村子裏天也黑透了,累也累個半死了。


7.再摸石頭

改革不能沒有民主。
新村長是有見識的人。於是,決定選舉。小村人激動萬分。
但候選人公佈出來,只有新村長的兒子也就是老村長的孫子,這一個人。
選舉沒有在村民中進行,小村村委會集體選舉老村長的孫子成爲新的村長,得票率高達100%。這就是小村長。
小村長帶著大家去摸石頭,這個時候,摸石頭已經成爲一種宗教儀式。摸石頭已經被看作是否堅持改革的標誌。
大家穿著西服,摸著石頭原地踏步,動作極具尿感。旁邊的狗看著人們重復著這個無聊的動作,困惑地翹起腿撒尿——似乎在給幹部們做示範,光有動作而不尿,太不實惠了。狗的尿落在石頭上,嘩啦嘩啦地響。
這個時候的改革,已經成爲一種幌子。無論局內人還是局外人,都在當作一場戲在演、在看。


8.改革經驗

小村的班子成員,經常外出訪問,這些村子以爲幹部們的幸福生活就代表了小村的真實水平,於是,取經的絡繹不絕。
小村長開始總結改革經驗。
小村決定建一個很大很大的廟,把村長曾經摸過的石頭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廟裏。
小村長說:“小村的經驗,就是這些石頭,老村長摸著它們,順利地過了河。大家摸吧,這就是改革的符號。”這個時候的改革,已經只剩下了符號。
於是,來參觀的人都懷著崇敬的心情激動地摸著石頭,所有的石頭都被摸得精光,活像一個個驢蛋。
摸到後來,幹部們開始覺得太枯燥。有不規矩的幹部,順便摸一把旁邊的女服務員,有好事者質問他的時候,丫說看花眼了,以爲那也是石頭,並且以爲是老村長親自摸過的石頭,以至於後來摸真石頭的越來越少了,摸人的越來越多。於是,有人看見了商機,在小村建了個“天上人間”(字是倒著寫的,正看是“間人上天”),專門弄好看的軟石頭讓幹部們摸,方便他們總結改革經驗和部署下一步的改革。改革的熱情再次被點燃。


9.廟

村民們回到了從前,而小村再也回不到從前,那個潔淨的小村,已經被污染籠罩,不再適合人居住。
村民們總結說:“還是老村長在的時候好,老村長如果活著該多好!”於是,大家深切懷念老村長,湊出僅有的錢,給老村長建了一個廟,廟裏塑了一個很大的像,每天燒香跪拜,虔誠得讓人流淚……後來,村民們把村長摸過的石頭也搬到廟裏——幹部們已經不摸這個改摸活物了。
廟裏香火旺盛,不久後,小村長把廟收歸村裏,派專人收門票,又增加了一份收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