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

「關愛基金」要關愛什麼人?

信報財經新聞 社評



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今年施政報告內建議設立「關愛基金」,目的在鼓勵商界參與扶貧工作,由政府和商界各出資五十億元。但建議公布後除了個別大財團響應,社會一般反應未見熱烈,日前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更表明不會向基金捐款,並直言不擬捐款的原因,是不明款項會如何運用,正點出了設立關愛基金的問題:基金定位不清、目標不明,難免令人質疑基金能發揮多大及多持久的功效。總數達一百億元的「關愛基金」一半是由公帑支付,市民應關注基金的運作,以免最終淪為另一筆冤枉賬。

首先要提出的疑問,是當局設立「關愛基金」的目的和動機。倘若設立基金目的只是鼓勵商界參與扶貧工作,則是否意味現在商界普遍缺乏參與慈善或公益活動的熱誠?這顯然與事實不符。若認為商界雖有參與慈善工作,但力度未足、或未能聚焦在扶貧方面,因而需要設立龐大的基金推動有關活動,則不禁要問,當局是否有必要投放五十億元?

這個數目不算小。當局設立的創新科技基金資本為五十億元;常設用作社會服務計劃的獎基金,現存資本約為八十億元。二○○三年政府設立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開設時資本更只得三億元,而今年財政預算案向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注資,也僅為數三十億元。如果政府是拋磚引玉推動商界參與,只須向商界稍作姿態示範,是否可收同樣效果?若設「關愛基金」的動機是藉以化解社會部分怨氣,以五十億元的承擔,又是否過於慷納稅人之慨?當局有需要向公眾釐清基金何所為而設。

「關愛基金」定位不清,是因為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指出,香港有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政府亦大幅資助各種社會服務,這些措施已可協助市民應付基本生活需要,基層市民都已受惠。事實上本財政年度社會福利開支預算近四百億元,而由獎基金資助的計劃,預計支出也達十億元。既然行政長官認為目前社會福利服務已照顧到有需要的人,為何要再大費周章投放五十億元作扶貧工作?相反若當局意識到目前社會服務未能全面照顧有需要的社群,是否應更積極檢討有關政策和資源,而非單是設立基金,就當完成了把社會財富再分配的工作?行政長官指「關愛基金」可為「基層市民提供綜援計劃不能提供的多方面支援」,究竟是何所指?

行政長官又表示,讓民間、商界參與扶貧,可以「引入新思維,令措施更具彈性、更加到位」,此說更令市民一頭霧水。究竟這群未能在綜援下得到支援的人屬什麼類別?是否所謂的「三無人士」(即無交稅、無領取綜援等福利津貼,及無居住公屋或自置物業人士)?

「關愛基金」針對的受益人狀況和處境如何?面對的是什麼問題?需要的是什麼援助?當局似乎未有掌握,更未見有任何策略和目標,如此便擬承擔五十億元資金,是否過於草率?這也是須向公眾交代的問題。

行政長官提出由政務司司長出任「關愛基金」主席,也引來了不小風波。過往政府設立的基金如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多會委任非官方人士出任,除讓更多社會人士可參與公職,也可引入社會不同背景人士的知識和經驗,令相關措施更「到位」。行政長官既然希望「關愛基金」能引入新思維,能採取更具彈性的措施,但政務司司長處於建制內,所作的決定和行為受制於現行政策和制度,由政務司司長出任基金主席,又是否有違行政長官的原意?政務司司長是否應專注處理政府內部的政策執行、協調和統籌,確保基金所支援的計劃不會與現行政策出現衝突或與現行服務重疊,而不是再設另一個架構提供服務。

社會上貧富懸殊的問題,除行政長官所提及,是經濟和人口結構轉型的結果,很大程度在於體制的不公,以及大財團的營商手法所致。政府應當切實做的,是維持市場和社會的公平及秩序,建設一個更理想的營商環境;政府並無責任改善財團的形象,更無必要投放五十億元公帑協助財團「洗底」。

--------------------------------------------------------------------------

信報財經新聞


拒撐關愛基金暗諷政府獨裁如蘇哈托 陳啟宗:我點捐是我的事



下屆特首跑馬仔的戰情愈來愈激烈,由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領導的關愛基金自推出以來,一呼百應,惟與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熟絡的恒隆地產(101)主席陳啟宗卻大唱反調,以「不知錢點用」為由,不支持首個官商合作、規模高達10 0 億元的慈善基金,並說: 「錢是我的,我點捐是我的事,你唔好叫我點捐」。

政府消息人士回應說,毋須以過多的政治眼光看待事情。

陳啟宗出席恒隆系股東會後表示,他支持照顧社會弱勢社群,惟上市公司及他個人也不打算向關愛基金捐款。他解釋,公司屬於股東,並不屬於管理層,故此就算要捐錢,也應該由私人自行捐款。他及由家族控制的晨興不時捐錢,並自由選擇捐款對象,惟他不願透露歷年捐款總額。他說,關愛基金推出後,社會投向慈善機構的捐款難免被攤薄。


指「畀面」捐錢如交稅

另外,陳啟宗婉轉地把十五年前由獨裁者蘇哈托控制的印尼政府與今時今日的特區政府相提並論。他說,在1995 年,他主講題為「亞洲慈善事業」的講座,當年印尼由蘇哈托當政,每隔二至三年便向大企業募捐,反覆告訴企業「社會不和諧」, 「政府保持良好營商環境愈來愈困難」,並促請企業在未來三年把數個百分點的盈利撥給政府,人人須出一分力。

陳啟宗說,當年印尼商界甚少捐款,因為不知蘇哈托何時再致電,又不知道對方「胃口究竟有多大。」他說,十五年前,他不能想像香港會演變至今時今日的局面。


不願猜測基金背後目的

政府公布關愛基金以來,由李嘉誠出任主席的長和系、由李兆基主理的恒地(012)、由郭氏掌舵的新鴻基地產(016)及由劉鑾雄控制的華置(127)不約而同解囊支持,共捐款15 億元,佔政府商界募捐50 億元目標的30%。陳啟宗說,政府叫到, 「邊個夠膽不遵從」,只有「好戇居的人」才會,他就是一個戇居的人,惟他表示,因「畀面」而捐款與繳稅無異。

他說,關愛基金怎樣運用捐款、「由邊個管」仍屬未知之數。他與家族成員將按照本身的計劃進行慈善工作,達致發財立品。

他形容: 「錢是我的,我點捐是我的事,你唔好叫我點捐;正如錢是你的,我也不會逼你點捐。你可以勸我點捐,但不能逼我點捐。」被問及會否向發起關愛基金的特首曾蔭權陳明利害,陳啟宗說,特首沒有與他接觸,他也不願猜測政府成立關愛基金的目的;不過, 「我同你講的說話,向任何人都講同一番說話」。

關愛基金由下屆特首熱門人選唐英年領導,外界關注恒隆為何「踩場」,惟陳啟宗說: 「並非是否畀面的問題,而是原則的問題。」他說,香港成功之道在於自由開放,稅制又簡單。

對於外界一直視陳啟宗為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的親密戰友;不過,陳啟宗說: 「現在言以過早,可能還有第三者。」陳啟宗以「誠哥」來稱呼長和系主席李嘉誠,並稱「誠哥」願意捐出三分之一身家實在難能可貴;而邵逸夫、已故包玉剛、李兆基、鄭裕彤亦都樂善好施。恒隆地產2010 年度年報顯示,期內公司捐款420 0 萬元,按年增長3.2 倍。

12 則留言:

社會民怨 說...

扶貧社工:商界剝削趨明顯 被澳門拒入境 憂白色恐怖伸延

(明報)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05:10
【明報專訊】楊佩艮本是寂寂無聞的社工,今年國慶日現身各大媒體,這個外表柔弱的24歲女生當日被澳門 政府拒絕入境,理由竟是對「內部保安穩定構成威脅」。她擔心白色恐怖無限伸延,令有志投身社福界的年輕一輩人人自危,「學校有不少師弟妹擔心,下一個列入黑名單的會是自己」。

兩年前畢業於理工大學 的楊佩艮,自言無任何政黨背景,也從無參與激進社會行動,任職非政府組織「關注綜援 檢討聯盟」,主力負責教導領綜援人士如何省錢及統籌了解貧窮問題的講座。她說,月初為被拒入境去信保安局 求助,至今仍未獲回覆,感到無奈,坦言畢業後踏出校園,終於見識到「河蟹文化」。

「曾經應徵某青年服務機構,對方面試時問我︰如果你是負責跟進菜園村村民的社工,你會否撐佢口地?」楊佩艮說︰「我當時很快回答說︰『撐村民。』對方不置可否,但主動教我,社工要當一個平衡角色,兼顧各方需要。」面試過後,那家機構最終沒有聘請楊佩艮。

弱勢被忽視 父母切身體驗

弱勢聲音最容易被忽視,楊佩艮有著切身感受。小時候,父親是廚師,每次餐廳倒閉再找到新工作,薪金總是一次比一次少,工作經驗竟成負資產。

父親早前去世,為了減輕母親負擔,作為長女的她早已與兩個妹妹學懂煮飯,自理生活。她記得有次跟母親去上班,眼見該連鎖餐廳生意愈做愈旺,但員工工作沉重,薪酬未有改善,「媽咪在大型餐廳弄招牌 米線,日做10小時,時薪只有20元!20元!」

近來社會刮起一股「仇富」風氣,楊佩艮說背後源自商界剝削愈來愈明顯,即使政府設立關愛基金協助基層,只會離基層愈走愈遠,「施政報告提出的關愛基金,尤其變態。商家一邊壓榨工人,政府一邊拉攏他們捐錢,當中會否有扣稅優惠?基金審批條件是怎樣?留下一堆問號,令人感到政府為商界臉上貼金。」

指關愛基金離基層愈走愈遠

除了仇富,基層間的互相仇視令她感到驚訝。今年2月她加入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經常進出天水圍 協助申領綜援人士,才發現上大學時對綜援的了解非常表面,「社會經常說綜援養懶人,其實每個申領者也有他的故事,入職後發現歧視情况非常嚴重,特別是天水圍。綜援人士多感到羞愧,即使在街上見到相熟鄰居,知道對方貧窮但沒申請綜援,會尷尬得不敢走近寒暄」。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在中學舉辦反歧視綜援的講座,邀請綜援人士來分享,有學生了解他們的處境後,主動跟他們道歉。」楊佩艮說,這份工作為她帶來滿足感。對於月初想和母親及妹妹同遊澳門卻被澳門政府拒絕入境,可會令家人感到憂心?她尷尬笑說︰「妹妹很支持我呢!至於母親呢……最好不要問了」。

事後楊佩艮得悉有社工系師弟妹憂慮日後投身社福界會被列入黑名單,作為新一代社工,她說︰「若果有學生問我如何自處,坦言說我也未必可即時回答他,但當你有心去服務基層,認為是對的,便繼續做吧。反正整件事,焦點在於澳門政府有沒有擴大黑名單而侵害人權?」

對於楊佩艮曾向保安局求助,要求澳門政府交代事件,保安局表示不會評論個別個案,又說政府關注港人在外的合法權益,但亦必須尊重其他司法管轄區依法執行其出入境管理及決定。

明報記者 彭碧珊

LauChin 說...

佢係唔係當香港人係白痴? 唔好講D咁唔實際既野.不如叫佢捐晒D錢出黎,然後同大家一齊住公屋,佢先好講呢D咁既野,咁先至有人聽! 香港官員真係沒智慧,唔該叫佢睇下英國人係點講既!

鄭汝樺:唔係買樓先有幸福

【明報專訊】政府提出「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後,樓市仍然熾熱,特首曾蔭權 強調,如果樓市炒到泡沫化,他會採取行政措施(見另稿),不過,有大學生昨對提出「唔係買樓先有幸福」的運輸及房屋局 長鄭汝樺 大吐苦水,指置安心計劃資助力度不足,擔心畢業後置業困難,「女友沒樓不肯嫁」。鄭汝樺建議該名大學生與女友商量,並說「如果你的價值觀是『結婚一定要買樓』,你可能少了很多選擇,多了很多摩擦」。

Anthony 說...

八十後是香港未來的經濟支柱。
好希望香港的資產階級們不要再籍樓市和消費主義剝削中產了。
香港的中產價值正在變遷當中。
明明是「最高工時」,被說成是「標準工時」。

Thomas 說...

所謂發財立品,如果企業欠缺商業道德,捐幾多錢俾關愛基金去贖罪都是嘥氣。

Thomas 說...

班窮人都未必鍾意攤大手板問政府攞錢,他們想活得有尊嚴,要自力更生,但是在官商勾結的環境下,他們有自力更生的機會嗎?班富商想幫窮人,不是要虛偽地施捨,而是要與基層/員工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

Carsen 說...

富人進天國,難過駱駝穿針眼,特別係香港D地產商,因為佢哋嘅不義之財太多,無可能穿得過針眼!!

河蟹民 說...

好囉!咁佢就要諗下點樣先可以保証佢既子孫可以繼續河蟹基層中產既子孫

李家傑借肚一索得三男 恒基大少當未婚爸爸 代母美國誕3胞胎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026/4/kx9q.html

Anthony 說...

上一篇翻譯,N.T.Wright提供了今日教會對福音的公共性的看法,背後受的啟蒙運動二元論思潮影響。
這一篇翻譯,是N.T.Wright關於福音的公共性的釋經論述。
N.T.wright所關心的是,教會如何實踐對「在任」(不是離任重選或選舉工程的候選人)的政府的責任與承擔,並以上帝國降臨的事實,承托教會的召命。
同時,N.T.Wright跟今日西方世界所關注一樣,否認了民主為歷史的終結。

...在信仰私有化,不問世事或伏儒態度的世界,信仰與「公共廣場」或福音的公共性,是我一直關心的問題。下一個我將會翻譯Rowan Williams的文章。

Anthony 說...

"余杰已经被非法软禁在家十一天之久,不能出门一步,监狱的囚犯还可以放风。他们甚至不准出门去买菜、吃饭和理发。他们说,不知是什么原因,不知持续到何时,都是上面的命令。请关注和报道"

剛收到余杰電郵告訴我,她太太發高燒要進醫院,但被公安禁止。痴線!

他的孩子在劉曉波得奬後及時送往爺爺家照顧。兩年前在香港認識余杰並保持聯絡,近來無論係開普敦洛桑大會,差不多每天都收到他們的電郵。中共對今次劉曉波得奬反應係前所未有咁大。

無論在近來的人民日報所講表明一黨專政,不會開放多黨政治。都反映中共今次對世界對人民網上對劉曉波慶賀,都係進退失據,色厲內荏。
...

我好認同劉曉波得奬是中國去到又一個繹站。是好是壞..

社會民怨 說...

張文光﹕中產的奮鬥和宿命
(明報)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05:10
【明報專訊】香港中產階級愈來愈躁動和不安。民主不必說,終極普選 是遙不可及的夢;但回歸生活,怨氣和憤懣卻常在心頭。

中產階級的生活煩憂,在教育、住屋和醫療。教育是望子成龍 ,但大學的資助學位有限,只佔適齡學生兩成,每年不過一萬五千,這樣狹窄的升學 路,競爭非常劇烈。雖然,往外國升學也是選擇,卻是極沉重的負擔。即使子女學成歸來,尋找工作已不容易,維持穩定生活更艱難,想著子女的茫茫前路,中產父母怎不憂心忡忡?

更煩惱的是住屋。回歸13年,地產霸權已滲透香港,昂貴的衣食住行背後,總有著地產商的巧取豪奪。但政府的房屋政策,是縱容地產商發水樓牟暴利,卻用千般托詞不願建居屋。中產雖有自己的蝸居,但子女卻一世做房奴,他們的心情怎不火冒三千?千呼萬喚的置安心,只在地產泡沫中整色整水,中產階級難以受惠,意氣難平。

中產成為另類四無人士

一個大學畢業的年輕教師,單身雖租得起樓,餘錢供不起首期,5年後怎樣上車?教師夫婦薪水稍高,不合申請資格,只能捱地產商的貴樓。於是,中產階級和專業人士,成為另類的四無人士:無公屋、無居屋、置安心無用、買私樓無錢;唯有交稅十足、工作壓力十足、住屋壓力十足。難怪有遠見的大學生,畢業老老實實排公屋,但又怕女朋友嫌棄,情何以堪?

再煩惱的是醫療。最近,政府打算用500億,推動醫療保險,鼓勵中產階級轉向私營醫療服務,紓緩公立醫院壓力,減輕公營醫療負擔。但中產階級真正的憂慮,是500億好心做壞事,是醫療保險和醫療產業雙管齊下,帶動醫療通脹不斷升高,帶動醫療保險不斷增加,帶動私家醫院昂貴收費。

醫保激起千重浪 政府市民雙輸

中產階級大多人到中年,看到家人親友離世的苦楚,想起不禁寒心:公立醫院大排長龍,私家醫院費用昂貴,醫療保險多供少保,遇著大病索償過後,立即大幅增加保費,遇到癌症更加酸楚,救命藥足以傾盡所有。過去的中產階級,工作40年,可以供樓,可以養家,可以養老;現在的中產階級,60前為供樓打工,60後為治病捱窮。不怕老,只怕病,更怕長期病,連累家人,黯然而去,難道是中產階級納稅一生應有的晚年麼?

中產階級醫療的困局,解決不了基層的不幸。醫保推高醫療的需求,加速公立醫院精英的流失。政府醫療經費一分為二,既投入醫保市場,激化醫療通脹;更要維持已是二流水準的公立醫院。醫保激起千重浪,政府和市民雙輸,保險和醫生雙贏,而中產階級的醫療保險,隨時晚年不保,重排公立醫院,申請撒瑪利亞基金,買昂貴的救命藥。

讀書苦,納稅苦,供樓苦,醫療苦,竟是中產的奮鬥和宿命。
.

Kingman 說...

奸商.很難叫人不仇富。

身為大企業,一個去年純利五億元、每年盈利雙位數字增長的大企業,卻和為自己賺錢的基層員工斤斤計較。大老闆身為最低工資委員會成員,先是頻頻出口術,說 最低工資會增加成本云云;到最低工資立法通過了,本來應該加自己員工的工資,卻同時在玩弄手段明加實減。每小時工資加兩三塊錢,但員工本來有45分鐘的午 膳時間,現在卻變成無薪時段,結果是有員工的工資在「加人工」後反而被減薪,還要被公司勸說:「勿太關注數字表面」!



被影響的員工,都是前線的基層員工,工資平均22元左右。即是說一位員工每天工作9小時,一星期工作六天的話,減去強積金每月薪金不足5,000元。有媒 體給企業計過數,在明加實減之後,公司可以節省的不過一百多萬元。一百多萬元從基層工人身上刮出來的錢,即是多少呢?光是這間企業的大老闆一個人,去年的 年薪就接近1,000萬元,這些錢就是從剝削辛勤工作的員工得來的!



這種老闆,簡直令人髮指,但也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告訴社會,我們確實需要最低工資、需要更多保障基層勞工免於無良僱主的法例。這種老闆,沒有最低工資去 規管,他會主動對自己的員工好嗎?正正就是這種僱主,才令勞工階層的生活愈來愈苦,以「股東利益」為名,換取自己的肚滿腸肥。



所以我不單舉腳贊成最低工資,更支持累進利得稅、入息稅,以及集體談判權和標準工時,就是因為這個社會只尊重資本,不尊重勞動,把勞動者的權益置作等閒, 卻把有錢人的權利看得比天還大。一個以剝削換來千萬年薪的人,為甚麼只需要繳16.5%的稅?請記著,那不是他個人的努力,而是在騎劫許多許多人的努力, 怎樣才算公平?我們都值得去想想。社會的富裕繁榮不是靠剝削最弱勢的勞工換來的,香港不應也不要成為資本家的天堂、勞工的地獄。 

(刊於 2010年11月01日 AM730)

LauChin 說...

根據罷食邏輯,而家應該係要全力勁食大家樂,罷食其他無飯鐘既快餐店WOR,一個星期每日罷食一間,綽綽有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