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1日星期一

日本大量注資救災 全球加息觸發滯脹

信報財經新聞 社評



經過一個多星期來的搶救,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開始受控,上週末據英國BBC報導,福島第一核電事故搶修人員表示,已成功將核電站內的抽水機接上了外界電源,相信最惡劣時刻應已過去。接著下來的,是日本政府如何著手進行重建工作──日本央行在上週四宣佈,繼當天上午向金融系統注資五萬億日圓之後,會再向金融系統立即追加注資一萬億日圓,這是日本央行連續四天宣佈注資,其向金融體系注入的資金規模已達三十七萬億日圓(約合四千六百六十億美元)。

美國第二輪量寬(QE2)投入六千億美元,但是在半年之內逐步推行;日本救市,前後約一個多星期,投入已近美國二次量寬的八成資金(消息傳來,日本政府還計劃發行逾十萬億日圓震後重建債券,由日本央行直接全額買入);日圓是完全可自由兌換及用作儲備的貨幣,日本央行大規劃注資入金融系統,其產生的「水浸」市場效應跟美國聯儲局量寬措施等同。日圓滙價在三月十七日一度攀升至七十六(兌美元),刷新了一九九五年四月創下的戰後最高水平,然而在日圓預期出現「超量供應」的情況下,這種急升只屬炒作現象,日圓根本沒有大升的條件(日本政府的債務佔GDP已達百分之二百,大地震後追加財政,惟有開動印鈔機,日圓又怎能避免貶值),隨著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聯手干預,日圓滙價迅即回落。

事實上,不管日圓升值還是貶值,日本在地震過後進行大型重建,必須對外購買各種資源商品,在中國、印度及其他新興經濟體搶高了價格之後,增加了額外的「日本需求」,資源商品價格必定大幅飆升,從近期石油、糧食、黃金、銅的價格走勢來看,另一輪資源商品漲價潮勢所難免,通脹壓力將愈來愈大。

現在看來,一場全球性的滯脹正日益逼近,因為當前的通脹成因,主要是由成本推動,其中以中國的情況最明顯;日本經濟長期不振,日圓維持在零利率水平逾十年,然而經濟仍然奄奄一息,現在因災後重建而刺激需求,只是為了重修損毀了的建築、基建、公用事業等;對物資和各類資源商品的需求增加,如果不是因為內部增長帶動而來,原材料漲價只會推高成本,但不能傳導到最終的消費品價格上──情況一如內地,生產成本不斷上升,但企業無法加價,最後企業利潤受蠶食,經濟表現將會更差。

全球經濟目前正處於穩步復甦期,美國看來已脫離險境,相信第二輪量寬在六月結束後將不會再有第三輪,今年內美國也可能開始加息;日本適逢在這段期間發生大地震災難,受惠於全球已進入復甦初期,日本震災不會加重金融海嘯後的困境;但是,繼美國之後再加上日本「大印銀紙」,資金氾濫,勢必令通脹惡化,為了及早因應,各地加息步伐肯定會大大加快。人民銀行上週五再加存款準備金率,而且一加就達○點五個百分點,以顯示人行壓抑通脹的決心。中國以外,對阻遏物價上漲措施最激烈的是印度──印度央行在三月十七日宣佈再加息,是十二個月內第八次;此外,亞洲區內越南、泰國、南韓都採取了更激烈的加息行動;除了亞洲國家,歐羅區二月份通脹率為百分之二點四,看來歐洲央行在今年四至五月重新啟動加息事在必行。

美國開始出現復甦勢頭,對全球經濟應是好事,然而推動復甦的量化寬鬆政策的後遺症是通脹肆虐,發展中國家都以加息嚴陣以待,現在再加上日本為震後重建大量注資,結果通脹來勢可能更猛;經濟未能全面復甦而息口已持續上揚,滯脹危機加深,經濟前景也更令人擔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