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日星期三

避險光環脫落 美元出現質變

畢老林



中東北非地動山搖,投資界除了探討油價對經濟的影響外,亦開始評估哪些貨幣將成爲高油價下的受惠者。

滙豐貨幣投資組主管David Bloom 在剛發表的報告中指出,這得看油價升勢由需求增長還是供應震蕩帶動。如果你相信第一種情況較符合事實,那便買澳元、加元和一切可受惠于資源升勢的貨幣,因爲油價上升若是由需求帶動,其他資源亦不愁寂寞,在投資者整體風險胃納偏強下,商品貨幣大蒙其利,勢在必然。

然而,若你認爲供應不足才是促使油價居高難下的主因,那便不宜沾手商品貨幣;美元、日圓等避險性質較重的幣種,比較適合閣下。

Bloom 的理據是,石油供應倘受中東局勢動蕩干擾而驟減,油價因此飆升並嚴重損害需求,其他資源和相關貨幣亦難逃一劫。

在「茉莉花革命」之火燒到利比亞後,油價銳升,惟早前漲個不亦樂乎的農產品,卻有掉頭回落之勢。若說投資者預先反映了石油供應震蕩觸發的商品需求萎縮,應了David Bloom 之說,未免高估了市場效率。更大的可能性是,先前在農產品期貨市場大賺特賺的炒家飽食遠揚,轉投更刺激的戰場。

不過,Bloom 的意見仍有可供參考之處,最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油價居高不下是供應嚴重短缺的結果,在環球石油需求並沒有明顯超出國際組織估算的前提下,唯一解釋便是產油國供應出了重大問題。以當前情況而論,導致此一局面,最大的可能性自然是中東局勢朝著更壞更亂的方向發展。

按照Broom 的「指示」,在「避險」(risk off)的大環境中,投資貨幣,美元是其中一個當然之選。老畢對此未敢苟同。在金融市場,投資者每天都會因應經濟資料、企業訊息以至政局發展,時而risk on,時而risk off。

可是,自2008 年以來,投資者集體湧向避險資産,主要案例不出三個:一爲雷曼兄弟倒閉觸發金融海嘯,維持時間由2008 年9 月至翌年3 月;二爲希臘陷入違約邊緣,觸發歐洲債務危機,避險高峰期爲2009 年底至2010 年5月;三爲當前的中東北非反獨裁專制浪潮,局勢天天在變,市況分秒難測。


黃金地位一次比一次強?

在2008 年金融海嘯引發的集體避險中,所有非美元資産,包括股票、黃金、歐羅、石油、英鎊、澳紐加元,投資者能想到的無一不跌,唯一例外也許只有日圓。在歷時六個月的risk off 期,現金是王,而現金即是美金。

歐債危機同樣觸發投資者強烈避險情緒,美元兌歐羅以至其他歐洲貨幣期間顯著上揚,但與2008 至09 年不同,金價此次並沒有下跌,反而跟美元同步上升。

第三次即今次,獨裁統治者本阿裏、穆巴拉克、卡達菲不是已經倒臺便是政權危在旦夕,區內發展無人說得准。從黃金、瑞士法郎、日圓表現觀之,投資者避險情緒顯而易見;再看美匯指數,在中東北非亂局中潰不成軍。


大家有否留意,在金融海嘯以還的數次危機,美元的避險資産地位,一次不如一次,黃金則一次比一次強。

順帶一提, 有「商品大王」之稱的羅傑斯(JimRogers)預計,2020 年前油價一定會突破每桶150 美元,而石油輸出地區戰亂更可能令油價進一步上升,有機會高見每桶200 美元。他續稱,目前全球各國均在增加石油儲備,導致未來石油供應出現短缺,全球石油可能在未來三四十年內耗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