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星期二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在哪里?

郎咸平



“兩會”前,《人民日報》有篇署名任仲平的重要文章,稱我們的問題出在經濟發展方式上,還把轉變發展方式說成是“決定現代化命運的重大抉擇”。可是,在我們見到聽到的“兩會”上,房子的聲音、低碳的聲音高過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聲音。可悲!我告訴你,製造業才是今天中國最大的危機。轉變中國經濟發展方式,也必須從製作業開始,這才是決定我們命運的重大抉擇。

我從不認爲,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上會有多大的作用。恰恰相反,我們看到的常常是在阻礙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這個,我在以前出版的書中,已經說的很多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重要的不在於你有多少個下鄉工程,有多少個振興方案,而在於你是否給製造業提供了很好的營商環境。我一直說,我們製造業的營商環境始終在惡化,到今天沒看到好轉。這就是我們悲哀的地方。沒有製造業的強盛,我們沒有資格談轉型。

我早在《産業鏈陰謀III》裏就給各位講過微笑曲線。什麽是微笑曲線?産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庫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這六大環節,再加上生産製造,就叫做6+1的産業鏈。可是爲什麽這條6+1的微笑曲線的底端就是製造呢?製造的價值爲什麽就是最低呢?我們從來不知道爲什麽。我告訴你,那是因爲誰控制了6+1的6,誰就控制了定價權,就可以把製造的利潤完全吸幹。只要我們是這條曲線中最弱的一環,一旦有風吹草動,我們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只有振興了製造業,我們才有資格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們的政府該做什麽?那就是推動産業鏈的高效整合。如何整合?還得靠企業。政府提供好的營商環境就可以了。企業自身的內驅力,遠遠大於政府的作用。

經濟增長不能只看GDP。企業投到房地産的錢哪里來的?是製造業。企業越是把錢從製造業抽離出來,經濟發展的內力就越枯竭。企業利潤才是我們真正的內需,企業有一個好的營商環境,才不會拿了錢全都跑去炒樓、炒股,做好了實體經濟的産業鏈整合,才能藏富於企業、藏富於民,這才是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才是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

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說,中國經濟增長高度依賴國際市場,外貿依存度60%,遠高過世界平均水平,稱這是一條“外向發展難以持續的風險之路”。

我在《新帝國主義在中國》裏預言了三大戰爭,匯率戰、貿易戰和成本戰,我們哪一個都逃不了。這就是我們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所面臨的外部國際環境。看看美國人如何對付日本就知道了。我們的經濟不能過度依存美國。日本也是依賴美國,他們有一個經濟學家寫了一本書叫《日本的反省》,作者在裏面把依賴美國的結果寫的很清楚。

好了,日本都尚且逃不掉被美國人狙擊,那麽我們的企業呢?你要知道,我們的企業根本不掌握核心技術。不管“中國製造”可以堆成多高的山頭,我們到現在還是做不了核心的東西。人民日報的文章說,中國企業缺乏核心技術,90%的出口是貼牌,靠著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來賺取國際産業鏈低端的微薄利潤,稱這是一條“國際競爭力難以提升的低端之路”。國際産業分工有條“U”型曲線,一端是高利潤的研發、設計,一端是高利潤的銷售和服務,中間是低利潤的加工生産,而中國就長期停留在這個低端。

我們還是踏實下來,搞好我們的製造業,少配合華爾街搞什麽融資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我們根本幹不過華爾街。你做了,也就是中了華爾街的圈套。只要我們能整合和掌控産業鏈,傳統的消費品製造業也仍能創造出很高的利潤。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內需。我們不知道投了多少錢,包括稅收的優惠,給了所謂的高科技産業,我想請問,結果是我們又創造了多少真正的“核心技術”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