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社評
美國總統奧巴馬以宣戰姿態在上周四宣布,會制定一系列措施限制大型銀行的規模和高風險交易,包括禁止吸收存款的銀行進行坐盤交易,以及參與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除此之外,奧巴馬還下令限制銀行的融資和併購規模;此議一出,美股當天錄得自去年十月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
奧巴馬的建議尚待參眾兩院通過,最終建議能否全盤落實仍是未知之數,金融市場認為奧巴馬為了應付今年十一月進行的中期選舉,必須擺出為民請命、對懲治貪婪銀行家絕不手軟的姿態;金融海嘯之後,華爾街銀行家貪得無厭的嘴臉已經引起公憤,奧巴馬以鐵腕對待,肯定大快人心。美國銀行業在坐盤交易方面的利潤極高,是各大銀行的主要收益來源;高盛正好在上周四奧巴馬宣布整治銀行界同一天公布業績,顯示高盛約四成的利潤是來自坐盤交易,如果這門生意做不下去,對高盛將是沉重一擊。金融海嘯之後,為了從聯儲局取得資金,原來以投行模式營運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零八年已轉型為金融控股公司,它們也要跟商業銀行一樣受到「新例」限制。
對銀行業來說,奧巴馬的建議影響深遠,除了利潤可能大幅下降,銀行業的擴張規模也會受到限制。根據奧巴馬的聲明,美國政府計劃把單一機構在存款市場上所佔份額不得超過一成的規定,擴展至非存款資金等其他領域,藉此限制金融機構的增長和合併。美國在九四年已通過法案限制銀行併購時不得超過儲蓄市場份額的一成,奧巴馬的建議擴大至市場短期融資等其他非儲蓄資金領域,等於限制了銀行過度舉債進行投資的能力。銀行可融資的能力大降,將會迫使銀行減低槓桿比率,撤出新興市場和商品市場等高風險之地,對全球金融市場來說,這等於少了一批可以興風作浪的大鱷,對穩定市場應該有直接幫助,但如此一來,市場活動驟然減少,過去股市風起雲湧不時帶來「發財」的機會自然也會歸於沉寂。
奧巴馬提案的幕後操盤人是聯儲局前任主席伏爾克,提案主要精粹是回歸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實行、在一九九九年廢止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這部出台於大蕭條時期的法案,把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分隔,旨在防範金融風險,限制銀行成為龐然大物;但是,銀行沒有規模效應,內部成本就很難降低,等於令金融業的競爭力受削,而美國在九十年代把相關法例撤銷,也是有見諸法例束縛了金融機構的發展。在國會作證的美國銀行業代表曾經多次強調,限制銀行規模於事無補,只會限制銀行的發展和競爭力,正確做法,是政府加強金融監管。但是,事實擺在眼前,監管機構對於碩大無朋的金融機構很多時候都無能為力,到了金融機構出事,政府又不得不出手相助,結果令政府要承受巨大的政治壓力!
在衡量金融業發展和民意支持兩者之間孰輕孰重之後,政客的決定很簡單,必會是取後者而棄前者;事實上,在提出新建議之前,奧巴馬在一月十四日已宣布向大型金融企業徵收「金融危機責任費」,要求對資產超過五百億美元的公司徵收相當於資產規模百分之○點一五的費用,未來十年,美國政府可從中籌集九百億美元資金。除此之外,美國眾議院在上月通過了一項長達一千二百多頁的金融監管改革方案,只待參議院通過及總統簽字,這方案將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規模最大的金融監管改革計劃,可見限制金融業和加強監管力度,已是奧巴馬政府的主流思維,在新形勢下,金融業暫時由絢爛歸於平淡已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2 則留言:
現在美股股市的突跌,只是一眾華爾街的老調反應,真正的惡戰還在國會的審議時的時候,那時必有一番連場風兩!
百年超英趕美的思維,究竟當代中國又可以學得多少,可否擇善固執,從中窺見歐美當今的經濟制度的困局成因後果,而加以改善現在中國內部的問題?
現在來看,中國政府好可能就是以歐美的金融機構失敗來作為繼續現況政策的佐證,更令其變成爆發戶的品格,更使當局不能明白國際局勢的變幻,更容易被人於國際環境中操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