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1日星期日

中國與世界隔著一條下水道

時寒冰



舊城改造這四個字,早已讓人耳熟能詳。

所謂舊城改造,就是原來的規劃不合理了,原有的建築陳舊了,把原來的建築拆掉,重新規劃、設計和建設。舊城改造一直被各地作爲推動GDP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量,而很少認識到其對財富的巨大消耗和浪費。

等走出國門,我才知道,舊城改造是中國特有的,在西方世界很少有這種說法。這個問題討論起來很複雜,那麽,就不妨從下水道說起吧。

即使沒有出過國,在西方的電影中也常看到這樣的鏡頭:幾個人並排走在下水道裏,不管是爲了逃命,還是爲了追凶,人家的下水道寬敞得令人瞠目。如果再深究一下,那些下水道是100多年前,甚至200多年前修建的。一次性投入,讓後代子孫受益,世代發揮著美化城市環境的功能。

再看看我們的下水道。莫說鑽人,一頭豬如果不幸跑到了下水道,結局也恐怕會很悲慘。我們的下水道狹小不用說,施工質量也難有保障。於是,三天兩頭挖開修,疏通堵塞。下水道每修一次,GDP就增長一次,而財富卻在悄無聲息中被損耗,當然,城市的運行效率也大大降低。西方國家修下水道,一勞永逸,此後雖然再也不能在拉動GDP增長方面做貢獻,卻在悄無聲息中,節約著鉅額財富,提升著城市的運行效率,提升著人們的生活質量。

這樣看來,中國與世界之間其實隔著一條下水道。

一條下水道,不僅體現著規劃著眼點的遠近差異,也體現著對GDP和財富態度的差異。

走在西方古老街道上,有時候感覺到宛如行在夢境中。舊城也是特色,豐富的文化沈澱和精神內涵,讓舊城有著令人肅然起敬的威嚴和美麗。那樣的舊城需要的不是改造,甚至也不是保護,而是聽任其順其自然地存在,猶如對待陽光和空氣的態度。

這一點,恰是中國缺乏的。

我們長期以來,重GDP增長而輕財富的積累,重短期的奢華而忽略長久的規劃。雖然,舊城不斷被新城取代,但人們的歸宿感卻在降低,因爲,伴隨著舊城的消失,原有的文化沈澱不復存在,原來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也灰飛煙滅。

我們爲什麽不能以百年的眼光來規劃我們的城市呢?

筆者不久前去的一個城市,曾經有過兩次大的規劃。第一任領導,作出了開發西區的宏大規劃,西區建設過半,領導調走了,新來的領導大筆一揮,制定了一個開發東區的更宏大的規劃。於是,西區被廢棄,原有的投資成了泡影。

越是每天忙著拆了建、建了拆的地方,GDP增長越快,幹部的政績越突出,當然,幹部的個人財富增長也越快。一舉多得。但這樣的地方,百姓幸福指數往往很低。

在西方,規劃一旦制定,具有法律效力,不是誰想修改就修改得了的。

因此,我們也應該在規劃方面,多汲取研究機構和公衆的意見、建議,作出一個真正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規劃,一旦通過,即賦予其法律效力,任何人都必須按照規劃進行城市建設。那樣的話,要不了多久,中國的下水道恐怕也能並排走幾個人了,中國也能夠靜靜地積累財富,並安享城市柔和的陽光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