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7日星期四

調高資本充足率 內銀在在需財

信報財經新聞


  8月初市場廣傳銀監會正與內地各商業銀行溝通,下發《關於完善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傳聞在昨天得到建設銀行(939)高層確認。

  該意見稿流傳的重點有三:銀行間互持的次級債不計入資本金、核心資本充足比率低於7%不能進行次級債或混合資本債融資,以及要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提高至12%。

  上海申銀萬國分析師厲雅敏認為,在附屬資本中扣除次級債的整體影響還小,如果真的要求提高資本充足比率,對銀行影響更大。她預料,二項政策會逐步執行。


中小銀行受影響較深

  目前內銀的資本充足率要求仍按巴塞爾協議制定,資本充足比率下限為8%、核心資本充足比率下限為4%。該行估計,如果資本充足比率提高2個百分點至10%,2009年內地的上市銀行需要集資216億元(人民幣.下同),且不計已公告融資的浦東發展、民生、深發展和招商銀行(3968)。

  今年以來,內地銀行業合共發行約2367億元次級債,幾乎相等於2008年全年總發行額的三倍,銀監會指銀行間互持的約51%;但中金估計,其中60%至70%的次級債互持由四大銀行持有,但這些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還保持在較高水準,因此,影響主要體現在部分中小銀行,估計對貸款潛在發放能力的影響約6000億至7000億元。

  建行昨天表示,持有其他銀行發行的次級債相當於資本金的7.92%。按上半年建行資本充足比率12%計,減去有關次級債,將令資本充足比率減少約0.8個百分點,低於傳聞中要求的12%。


次級債或售予保險公司

  為提高資本充足比率,各銀行也紛紛宣布在市場融資,浦發、民生、深發展、光大、平安和招行都先後宣布配股融資或上市計劃。香港上市的「六行」今年首季資本充足比率在12%至13%左右。

  對於銀監會此舉的目的,國泰君安認為,是要把銀行風險分散到銀行系統以外進行微調,銀行信貸投放過快及減緩銀行次級債的集中發行。

  基於規定,銀行有需要減少持有次級債及購買債券來擴大資本充足比率。為減持次級債,可以考慮以比較吸引的價格售予保險公司。

  中金認為,關鍵要看銀監會對銀行互持次級債從資本金中扣減的要求將嚴格到什麼程度,一旦銀行的資本金不足,利率產品的零風險比重將更重要,尤其是來自除大型銀行之外的其他銀行,將推動一級市場發行利率明顯低於二級市場。

  中國經濟增長未穩,雖然有外資行預計第四季將加息,但是內地經濟師卻不認同,認為政府寧可使用「中國特色」的方法收緊銀根,也就是使用措施和手段遏止或引導資金,達到帶動經濟的同時又不致製造資產泡沫。

  中金預期,下半年貸款增量出現超預期回落的可能性增大,不僅票據貼現將持續減少,中長期貸款的增量也可能低於上半年的水平。預期8月至12月新增中長期貸款的月度平均值為4000億元左右,較1月至7月平均6000億元的水平將下降三分一。

  另一方面,正在流傳的消息還包括國家審計署計劃在9月審計銀行的信貸投資方向。消息後,A股午市曾大跌逾5%,指機構因而紛紛撤資準備迎接審查。

  此外,國務院昨天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中提到,下半年將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加強土地、價格等政策引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