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5日星期三

出口反彈在即?

陶冬


如果爲金融海嘯畫路線圖,市場危機、信貸危機、需求危機,生産/出口危機,可以說是四部曲。

亞洲的銀行沒有買入大量有毒證券,因此資本金受傷害不大。房地産升幅多不瘋狂也沒有過分瘋狂的住房按揭,因此房價下調空間有限,至少對經濟不存在致命的一擊。消費者借貸杠杆普遍不高,所以受「去杠杆化」的衝擊也不大。

曾幾何時,有人認爲亞洲經濟可以與美國、歐洲脫鈎,能夠在金融海嘯中獨善其身。

然而,晚來不等於不來。海嘯還是襲來了。

儘管亞洲在銀行、房價、信貸、衍生金融産品等領域不像歐美那麽狼狽,這個區域對出口的依賴度卻是全世界最高的。當世界其他國家受金融風暴衝擊,經濟陷入衰退,就業大幅惡化時,這些國家的需求自然大幅萎縮,亞洲的出口訂單也就枯竭了。

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出口較一年前暴跌48%,韓國25%,臺灣34%,中國大陸22%(後兩者爲前兩個月),香港、新加坡也跌得很慘烈。亞洲靠出口吃飯的結構性缺陷,暴露無遺。亞洲無法置身於危機之外,只不過處在金融海嘯傳導機制的末端。

筆者認爲,全球需求衰退還會持續,美國的就業惡化仍在加速,歐洲的勞工市場(尤其在德國、義大利)開始崩潰,這些勢必帶來進一步的消費收縮,進而影響投資決策和銀行信貸質量。從各種意義上,我們都面臨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嚴峻的經濟衰退。

不過即使在如此惡劣的宏觀環境下,筆者覺得出口衰退30%至40%是不正常的。美國消費的確在倒退,但是WalMart的銷售並沒有下降30%至40%;商品需求的確轉弱,但是不至於到70%的散裝貨輪停駛待貨的地步。

信貸收縮,存貨調整,將一個糟糕的情況變成一個絕望的情況。公司們均信奉現金爲王,儘量使用存貨而輕易不下新訂單。歐美零售商在收到貨之前不支付款項(收到貨後還要拖延付款),出口商在未收到訂金前不敢開機器。於是訂單的下降速度遠快過需求的下降,全世界都在經歷一段靠存貨運作的階段。信心危機導致訂單斷流,於是貿易量暴跌。

筆者不敢預測這場信心危機何時結束,不過可以斷言WalMart開門營業時,它的貨架不能是空的。當信心危機導致存貨量低到無可再低水平時,重置庫存是自然的邏輯的結果,畢竟人們還要吃飯穿衣。

也許實體經濟的最壞時刻尚未到來,也許最終需求仍然疲軟。不過筆者相信,由庫存重置帶來的訂單回升快要出現了,從而拉動工業生産,拉動對商品、航運業的需求。非最終需求的反彈,有時也蠻有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