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
外管理局局長胡曉煉去周五宣布中國金儲備達一千零五十四噸,比二○○三年增加四百五十四噸(○二年十二月至今年三月底中國黃金儲備維持在六百噸水平);目前全球儲金超過千噸的六國,中國排名第五,第六為瑞士;而第一至第四位依次為美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
中國增持黃金,是民意所趨,較早前《中國商業新聞》對七十名中國經濟學家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七十一點四受訪者贊成「投資黃金勝於持有債券」、百分之七十五點七則認為中國應該增加黃金儲備。非常明顯,看好黃金並且認為黃金勝債券者佔絕大多數。雖然過去六、七年中國並無公開持金數字,存金突然大幅增長,相信是這些年來政府默默「收集」,因此不能說其購金是俯順民意,惟與民意同調,則無可置疑。
國家增持黃金,對內地民間投資黃金是積極訊息,以國內人民儲蓄率之高(約百分之五十)、具體數目之大(今年三月達五十三萬六千三百億人民幣),只要存戶撥出部分低息存款改持黃金,即在其投資組合中加上或增加黃金比重,對金價上升必有一定刺激;上海黃金交易所去年交易額達八千六百八十億人民幣(約合一千二百六十億美元),比○七年的數字升百分之一百七十五,可見民間對黃金興趣在升溫中。
增持黃金顯示「先富起來」的內地人民日多,他們會否在國家「有難時」仿效南韓人民以實際行動支持政府,答案是否定的。大家對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南韓人民排隊獻金助政府度過財政難關的動人情景,應當記憶猶新;然而,這種化愛國情緒為實際行動的事,多半不會在喊慣口號早已麻木且變得口是心非的內地人民身上出現,況且內地肚滿腸肥的貪官不會帶頭獻金,這樣做當然可起示範作用,卻暴露了他們「金從何來」的窘狀,因此,在捐獻上,貪官不會成為人民的表率,一般百姓便只會喊口號而實不至;在獻出本身私產上,內地人民肯定落在經常上街反政府看似完全不愛國的南韓人民之後。
向來聽從政府指示的人民,會盲目追隨政府的做法購金,換句話說,與國家黃金儲備同步大幅上升是「民間金庫」。中國官民同時吸納黃金,也許是造成國際金價堅挺的其中一項因素。
中國增持四百多噸的黃金從何而來?胡曉煉指出「中國通過國內雜金提純以及國內市場交易等方式增加黃金儲備」。據世界黃金總會(World Gold Council)的數據,胡女士所說的「等」字,茲事體大,以此表示中國○七年在國際市場購金二十五點六噸、○八年增至六十八點九噸;而去年國內產金二百八十八噸,為世界第一大產金國,佔全球產量百分之十二點二(第二位美國的產量二百三十四噸,佔百分之九點九),這些國產黃金有多少流入首飾市場、工業用途、出口及成為「黃金儲備」,有關數據也許已公布,只是筆者未之見。
和內地經濟學家一樣,筆者亦認為中國應該分散投資,撥出部分原定購進債券的資金吸納黃金,是明智的做法。不過,中國雖然已躋身千噸黃金國之列,但以人均計,仍微不足道(全球排名低至第六十五位);以當局公布的總外儲備一萬九千五百四十億美元(若干美國專家指實際數字當在二萬二千億水平),一千零五十多噸黃金以市價計不及外儲百分之一點七,在比例上仍大為偏低。在這種情形下,說增持黃金是中國繼提倡重新啟動國際貨幣基金的「紙黃金」(SDR,特別提款權)機制後另一項「挑戰美元」的行動,筆者不致茍同。看情況中國會同時增持美債和黃金,而出發點只是「保值」這麼簡單。
筆者看好黃金,為時已久,原因是惡性通脹必至;現實是美國聯儲局及財政部協同作業,貨幣及財政政策雙管齊下,以至通縮和通脹仍在「狼來了」階段。誰說政府部門配合得天衣無縫的「微調」失效?!無論如何,在通縮和通脹「兩不像」的情形下,金價雖有中國和俄羅斯(俄國央行行長○五年在約翰尼斯堡舉行倫敦金商協會〔LBMA〕年會上聲言,其外儲備中一成應為黃金)等國吸購,但歐洲央行持續沽金而持有三千二百多噸黃金的國際貨幣基金醞釀售金,有這些大沽家伺機賣貨,在紙幣泛濫的前提下,本應大升的黃金才無大作為。
有一點令「金甲蟲」寬慰的是,近期提貨的到期黃金合約明顯上升,顯示像中國般樂於貯存實金的人不在少數。在金價升勢甚猛的八十年代初,約有百分之八的黃金期貨合約持有者提取黃金(一萬盎斯期金合約中,客戶到期不為合約續期或結算而是提走八百盎斯黃金),此後提貨率一路下挫至近零(即入市的幾乎全為投機者),○七年回升至百分之三點四而去年十二月的比率為百分之四點五。另一方面,今年一月和二月,美國鑄幣局賣出十四萬七千五百盎斯鷹徽金幣,比去年同期增百分之一百七十六。上述這些少人提及的數據,在在顯示希望「有實物在手」者愈來愈多。
不過,也許要待今年稍後─第三季─惡性通脹有浮現跡象時,金價才會「大躍進」!
2009年4月28日星期二
首富購金 其價難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