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5日星期三

金融中心上海將遠勝香港

張五常


  不久前北京公布二○二○年上海將推出國際金融中心。二十一世紀看天下大勢,上海是地球上搞金融中心的最佳地點。其實,上海要推出金融中心不需要等十一年:只要解除外匯管制,搞好人民幣,不出兩年上海會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了。外間的金融機構,或大或小地早就群集上海,而陸家嘴的商業大廈,不讓華爾街,還在建造。從建築物那方面看,陸家嘴超越華爾街指日可待(地球最高的商廈正在那裡興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要搞好人民幣,要放開外匯管制。


陸家嘴要鬥華爾街

  國際金融中心大鬥法,陸家嘴要鬥的是華爾街,不是香港中環。不久前北京公布二○二○這個時間表,香港的關心人士說不怕不怕,香港不是與上海競爭,只是互相協助。胡說:互助當然;競爭也當然。上海人做生意是不會手下留情的。至於香港認為人才比上海多,商業法律比上海好,等等,我不同意。加上地理,我認為有一面倒的形勢,上海應該勝來容易。關鍵是中國的央行對人民幣的處理是否到家。分點說說吧。

  (一)說過了,雖然時間一樣,上海的太陽比香港早出一個小時。重要的。太陽早出可以早開市,先拔頭籌。紐約的太陽比芝加哥早出一個小時,後者的股市搞不起。上海推出金融中心,香港及其他地方的股票及金融交易,可以在上海先開市。

  (二)長三角的工業發展勝於珠三角,國際名牌雲集於前者。另一方面,十多年來,無論空運、海運、陸運、通訊等發展,到今天,長三角達到的水平,盡屬一流,不亞於世界任何地方。

  (三)金融人才也是上海勝。這方面,我的判斷是經驗之談。香港土生土長的商業及金融人才,不少是我教過的學生,而今天在四十五歲以下的,不是我教過就是我的學生教過,應該達八成吧。他們的水平我知道。不是說香港的學生不夠好,不少好得很,但國內人多,淘汰下來能在上海打江山的一般優越。想想吧:中國的人口是香港的二百倍,能打進名校的是很小的一個百分率,其中選修經濟或商科的很多。今天國內有不少學子令我見而生畏。可以這樣看吧:初出道而又算是良材美質的青年,上海的月薪約五千,香港則要二萬。十年前我們可以說國內優質學子的英語水平比不上香港的,今天我們只能說在發音方面香港的還佔優,鬥識字多則國內的略勝。但國內的懂普通話,中語文筆高出相當多,以電腦打簡體字往往快得離奇。還有,在浙江一帶的中年工商業人才,甚眾,是我見過的最好的一群。


港元沒有自己面目

  (四)高級的金融人才,今天當然是香港勝。這些專才大可移師上海。看另一面: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這些專才的命運使我想到杜牧寫《金谷園》,落花猶似墜樓人也。正因為這個不幸的發展,陸家嘴與華爾街大比併,前者有機會勝出。那所謂金融衍生工具這個行業,看來日暮黃昏。動不動年入數百萬美元的金融工作,不容易繼續下去了。有理由相信,美國目前的困境過後,他們會把金融行業管得緊。大家不搞複雜無比的金融運作,上海佔了甜頭。

  (五)搞金融中心,你道上海勝香港最重要是哪一點呢?我賭你猜不中。這是嚴格地說,港元沒有自己的面目。美元或轉人民幣,港元算不上是可以獨當一面的貨幣。多年以來,港元在國際上打出一點名堂,算是了不起,但要搞出一個舉足輕重的國際金融中心,自己的貨幣可以獨當一面非常重要。

  回顧歷史,英鎊曾經雄視地球,今天還清楚地有自己的面目。倫敦是世界級的金融中心,有其因也。美元的成功故事不用說,面目得來不易,帶起華爾街。七十年代日圓呼之欲出,一時間東京紅得發紫,可惜政策出了大錯,一蹶不振二十多年了。歐洲採用歐羅之前有三幾隻貨幣有看頭,但國際上不成大器。今天的歐羅有面目,但金融中心沒有國籍名堂。再者,金融危機出現後,歐羅能否保得住是問題,因為不同的國家需要有不同的貨幣政策。當年佛利民反對蒙代爾的歐羅建議就是為了這一點。


香港要轉用人民幣

  要搞起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貨幣有自己的面目重要。這是說貨幣需要是一隻名牌,有公信力,容易被各方接受為結算單位。弱幣不成,強幣較好,但太強也不成。與物價水平衡量,幣值穩定重要;國家本身的生產力可靠也重要。人民幣有十三多億人口的可靠生產力支持,過了一個難關,而如果依照我多次建議的以一籃子物品為人民幣之錨,物價當然穩定,所有難關都過了。這裡要說的,是不久前周小川先生提到凱恩斯三十年代建議的以三十種物品為貨幣之錨,與我建議的方法不同,施行會有困難。我建議的要點,是為錨的一籃子物品要化為任何人可以大約地在市場自由成交的物價指數。這是重點,我解釋過多次了。

  二○○六年五月十六日,我發表《是港元轉人民幣的時候了》。今天看,港方不接受是大錯:外匯儲備與銀行輸多了多少是一回事,香港市民這幾年買貴米是另一回事。最近轉人民幣之聲再起,曾特首說要等到人民幣自由兌換才可轉。不對。在鈔票局的制度下,轉人民幣要有足夠的人民幣儲備,不多,而就算是不少北京沒有理由不支持。自由兌換搞國際金融中心需要,搞鈔票局不需要。一九八三彭勵治考慮鈔票局時,我參與研討,是過來人了。

  目前看,如果上海推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要比得上是不可能的。不得已而求其次,要作為一個重要的金融輔助中心的機會還好。爭取這機會,香港要轉用人民幣!單是轉而不轉用不足夠。這是因為一旦人民幣成功地殺出國際市場——這是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準則——港幣還是依然故我,單從金融那方面看,上海與香港之別,會有點像今天的香港與澳門之別了。


關鍵在北京央行

  (六)最後要說的是司法或法治的問題。不能否認,從司法的整體看,香港遠勝國內,而國內急起直追也要長時日。問題是從金融本身的法治看,範圍小很多,我有理由相信上海可以做得好。這一點,讀者要細讀我去年發表的《中國的經濟制度》一文。上海是一個城市,是一個地方,不是一個國家。依照中國的經濟制度,作為一個地方,上海搞金融中心會有很大的政策及金融法例的自主權,加上央行的協助,做得有成果北京多半不會插手。這些年我對上海幹部的本領打高分。批評永遠容易,但上海的成就有目共睹,不可能是無能之輩的作品。

  陸家嘴能否與華爾街一較高下,或起碼達到地球的第二金融重鎮,關鍵問題不在上海,而是在北京的央行。人民幣是央行處理的,面目如何,牌子如何,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也如何。其他條件上海一律足夠。這幾年我擔心央行可能擔心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