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要聞社評 社評 2009-02-03
從金管局提供有關本地負資產數目急升的現象來看,金融海嘯導致資產價格下跌、銀行承擔的風險大增,都可以看出「海嘯」威力正加速侵蝕港人的財富;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天再次強調金融風暴第二波可能以多種形式出現,而今年將有一千億元銀團貸款到期但資金屆時可能外撤,都令人擔心未來可能仍有不少風風雨雨,離金融風暴平息的日子尚遠。
金融海嘯第二波的背景,是各國政府經過第一輪拯救銀行之後,信貸市場不但無法恢復功能,銀行更因為陸續公布嚴重虧損,導致股價大跌,政府必須進行第二輪注資,否則銀行隨時倒閉,之前的挽救行動將會付諸流水。與此同時,金融海嘯波及實體經濟,企業業績大幅倒退,裁員潮一浪接一浪,估計今年第一季美國、歐洲、日本等多家大企業會繼續宣布裁員計劃,總數將高達九萬人;據美國白宮今年一月公布的報告預測,美國經濟體系今年可能每月平均失去二十三萬五千個工作職位,今年失業率會達百分之七點七。實體經濟以外,金融海嘯也開始觸發政治危機,法國工人上周舉行全國大罷工,逼使法國總理昨天公布一項投資二百六十五億歐羅的刺激經濟計劃,試圖挽回民心。另一個飽受金融海嘯(還加上油價大跌)重創的國家是俄羅斯,該國過去二個月有多達一百萬人失業,加上物價飆升,盧布不斷貶值,預料俄國今年經濟增長會收縮百分之三。總理普京為了平息民怨,上月宣布向進口汽車徵收八成入口稅,作為保護本土汽車的措施,但當地從事進口及改裝日本和南韓汽車的工人生計卻因此陷入絕境,受影響者達十萬人,並導致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反政府示威,普京的領導權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俄國政局極可能因金融海嘯而出現大變,關注國際政局及金融市場的讀者必須密切留意。
金融風暴曠日持久,勢必掀動政治角力,除了俄羅斯,美國也從最初兩黨團結一致合力救市,到最近共和黨公開反對民主黨總統奧巴馬的八千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共和黨提出的反對理由,是奧巴馬政府並沒有仔細考慮政府支出和減稅之間的比重(方案包括五千五百億美元新投資及二千七百五十億美元減稅計劃),金融界也批評奧巴馬希望刺激經濟計劃可以立竿見影,同時又可以維持長期就業增長,兩者很難兼顧,而美國人現在負債累累,奧巴馬政府卻鼓勵美國人「消費救國」,也是不切實際的空話。大選期間的激情過後,奧巴馬神話開始逐步受到挑戰。
由於第一輪拯救銀行業的行動基本失敗,第二輪應該如何出招,美國國內仍然意見紛紜。花旗集團去年第四季錄得八十二點九億美元巨額虧損,美國銀行則要為美林一百五十三億美元虧損「買單」,顯示金融危機的根源—問題資產如果無法有效處理,危機很難徹底清除,奧巴馬政府於是提出成立壞賬銀行,收購問題資產。事實上,布殊政府年代提出的問題資產處理計劃(TARP)就曾經考慮過類似建議,前財長保爾森去年九月要求國會通過該計劃,但由於當時市場劇烈波動,要為資產定價費時失事,布殊政府才不得不放棄,改為直接向銀行注資。但是,不徹底清理問題資產,銀行始終無法恢復正常營運,奧巴馬政府於是舊事重提。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現任財長蓋特納已表示反對成立壞賬銀行,原因是成本太高—美國金融界壞賬約有二萬億美元,財政部可動用的救市資金只得三千二百億,杯水車薪;《華盛頓郵報》引述的消息人士指,奧巴馬政府可能會選擇對金融系統的壞賬提供擔保,令成本減低,但這種做法卻難以令銀行在短期內全面恢復信貸。
美國金融業積重難返,第二波「海嘯」的殺傷力不容忽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