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5日星期四

A股連升預示內地復甦?

信報財經新聞 社評 2009-02-05

  內地A股在春節長假期之後本周一復市,連續三天上升,上證綜合指數昨天收復二千一百點關口,並創出自去年十月以來的近四個月新高,表現拋離恒指,也跑贏其他主要市場的指數。內地分析員認為這一波升浪是預示國內經濟在年中開始復甦的先兆,其中幾個數據特別值得注意—今年一月銀行新增信貸規模激增,採購經理指數連續二個月回升,意味製造業從谷底回升,反映中國政府的刺激經濟方案開始收效。當美國、英國和其他歐盟大國仍在苦苦籌謀如何推出第二輪刺激經濟方案之際,中國如果提前復甦,除了反映中國的救市政策成功,也可以進一步令中國在國際政經舞台增加話事權,其意義非同小可。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去年十一月參加巴西聖保羅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時,就公開讚揚中國的經濟政策十分明智,令中國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強於其他國家;所謂「明智」的政策,是指中國積累了巨額外儲備,而且實行了連串擴張性投資及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社會總需求,保證了中國可以平穩發展。但是,其他國家何嘗不是利用政府投資和寬鬆的貨幣政策,為何中國可以成功,但歐美大國卻仍然深陷苦海?

  「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復甦,得力於幾個特點—第一,佔內地GDP主要成分的經濟活動仍是製造業;跟美國和歐洲的金融服務型經濟體不同,中國製造的廉價貨在衰退時期仍然可以保持定量需求,而在多個國家的經驗都證實,過去大半年高檔消費品一沉不起,但廉價貨和低檔產品則大受歡迎;換言之,「中國製造」雖然也受金融海嘯影響,但受衝擊程度遠低於其他經濟大國。事實上,配合中國政府鼓勵消費、拉動內需的連串措施,足以抵銷出口增長的下跌部分,令經濟增長保持動力。第二,中國的儲蓄率維持在四成的高水平,龐大的儲蓄在當前危機時期可以提供源源不絕的民間資金,加上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近十年來保持穩定增長,配合巨額外儲備,令中國政府有足夠財力推行各項刺激經濟的措施,這些條件,都是歐美經濟體所無的。第三,國內金融體系尚未開放,沒有受到華爾街風暴的直接打擊,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仍然健全運作,毋須政府打救,也令中國政府可以從容應付實體經濟環節出現的問題。

  但是,面對一場百年未遇的金融大風暴,中國絕不可能置身事外,從去年第四季開始,內地的出口持續下滑,大量商品供過於求,都為經濟前景響起警號。另一方面,人民銀行、銀監會從去年十月開始不斷鼓勵銀行向中小企「傾斜貸款」,解決它們融資難的困境,但是,由政府主催的借貸傾向寬鬆處理,最終可能令銀行體系重新積累大批壞賬。據內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提供的數字,預計今年第一季「四大」就會完成全年信貸目標的四成至四成五,預料全年放貸金額肯定遠超去年全年水平,幾家大銀行集中投放資金在鐵路、電網、高速公路、地方基建等,令這些範疇的上市企業股價受惠,但至於效益如何,則有待時間考驗。

  中國政府另一個難題,是儲備中持有的美元資產比例偏高,在金融界預測短期內美國債券市場會陷入不景、「長遠」美元價則可能大貶值,令中國的豐厚家底變成一個定時炸彈;至今為止,中國政府對「美元資產危機」顯然束手無策。在去年十二月一個名為「二○○八北京國際併購研討會」上,商務部官員建議外管理局、發改委等部門研究放寬國內企業在海外併購的相關政策,支持中國企業進行海外併購,近期中國鋁業併購全球第二大鐵礦公司力拓,就是一宗成功個案,但數目不多。在全球不景氣而中國又有雄厚財力之際,利用外儲收購資源類及對國家經濟發展有利的資產,是逐步解決外儲中美元過多的正確方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