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聰
港府最新公布的失業率為4.6%,較上次飆升0.5%;至於對上兩期,則以每月0.3%速度上升。回顧美國近月的失業率,亦以每月0.4%速度進發。一眾經濟師及官方預測(包括本港),全部滿地眼鏡碎片。在下視力良好、不架眼鏡,沒有被什麼「阿爺因素、基調良好」等主觀意願蒙蔽雙眼而擾亂視線,早指全球任何角落無法幸免,尤是本港。
惜不少專家官僚仍眷戀八、九十年代的狂減息潮泡沫日子,以為每十年一衰、每衰不逾一年是正常不過,所有立論、推論以至結論全皆基於過往卅年泡沫日子,真未見過「大蛇痾尿」。重溫八十年代以前景況,盛衰根本參半。將十年一遇的輕度衰退來推算百年一遇的海嘯影響,結論當然樂觀,但我們似要為過去卅年借來的繁榮作一鋪結賬。
有云本港今時不同往日,沒有泡沫。沒有泡沫?沒錯,樓市可能沒甚泡沫,但一眾銀行大造槓桿、一眾散戶大炒窩輪,這些不是泡沫是什麼?是實業麼?別說本港,大陸也有泡沫,不計樓市A股,單是經濟本身已有泡沫。假使歐美卅年來不是借來繁榮、瘋狂消費,大陸還會是世界工廠?貿易盈餘哪會如斯龐大?外匯儲備豈會如此雄厚?
沙士失業率迫在眉睫
在倒閉潮仍未殺到下,中環食肆依然人頭湧湧,似無衰退之象,坊間仍看失業率僅5%、6%。不過一眾新聞節目已指出中小企業目前危在旦夕,如今倒閉潮現,恐怕失業率難免整年上升,只消來多幾個月以0.4%、0.5%之速度上升,沙士水平便迫在眉睫。在下是全港首人公開指本港失業率會重上沙士水平,與恒指接近沙士的目標可謂一脈相承。
究竟失業率是怎樣升的呢?先觀圖吧。為免混亂,歐美亞洲的失業率歷史將拆分二圖【圖一、二】。以美加、本港來說,失業率升快跌慢,每次上升幾呈直線。道理很簡單:拆樓容易起樓難、破壞快建設慢,失業率升是經濟的破壞過程,當然快捷容易。或許因為工會勢力強大,或是因為社會主義,歐美情況則略有不同了,上升不是特別快速。
儘管點算一下失業率通常升多久、升幾多,以及上升速度(後者除以前者)【附表】。讀表可見,美國於大蕭條期及二戰前的失業率升速異常驚人,但撇除這倆,八十年代中以前的升速介乎每月0.15%至0.24%,即平均每4至6個月升1%;而加拿大及本港速度相約。
但自八十年代中起,美國的升速也慢起來了,慢至歐英多年來介乎0.05%至0.14%的下限邊緣。如上所述,歐英升得慢或因工會因素,但連美國也升得慢,則似乎要歸咎美國的救市效果。八十年代中起的救市方法就是大幅減息及創造就業,使得升速減慢。
然而,升速減慢不見得是好事,有代價的。從美國失業率上升的月數可見,近兩次雖是明顯慢了,但維時卻長了一倍有多;類似的情況亦隱約見諸西德及本港。古語云,長痛不如短痛。惜當代政府或許鑒於經濟已嚴重槓桿化下,不敢承受短痛,以毒攻毒,以泡沫解泡沫。然而泡沫調整好比供按揭,供多些便快些清,供少些自會有排還。全球政府既已為我們選擇了長痛,身為草民的可做不多,惟有就是忍痛捱苦及調整心態。
反對創造就業說法
衰退的本義就是供過於求(大陸稱產能過剩)的調整過程。繁榮日子很多東西容易過剩,包括游資、包括企業、包括工資、包括冗員。是故,除財富蒸發外,企業倒閉、減薪裁員根本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汰弱留強的自然生態。硬要企業不得減薪裁員、不得倒閉,若非經濟白癡就是擾亂生態,結果衰得更久,還望首個復甦?不包尾已偷笑。
故在下極之反對什麼創造就業之說,除非想在下所指的「有排衰」一語成籤。如果要行「大鑊飯」,那就索性釋法改行一國一制,放棄資本主義好了。若要繼續享受資本主義帶來的好處,就業這個大課題還是留待市場主導為妙。
樹大有枯枝,不濟企業是該死的,因此,政府要救的不是企業,而是站於人道立場,救失業人士。失業人士多會希望重操故業、再展所長,政府創造出來的警員、臨記等職位,還不及免審查的失業救濟。
固然,今次不少失業中產身家豐厚,有些更可即時退休。他們要的不是失業救濟,而是繼續貢獻社會;他們是社會的寶貴資產,不會去當警員,更不會做臨記。他們可能永遠無法找回之前的工作,但他們可以創業。雖說政府不應妨礙企業倒閉,但卻有責任協助這批人開檔。只有這「一雞死,一雞鳴」的動態下,社會才會有新的復甦動力。
於此,政府究竟花了幾多工夫?畢竟,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