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要聞社評 社評 2009-02-19
美國國會剛通過奧巴馬總統的挽救經濟方案,金融市場雖然不願「收貨」,但危情總算暫時穩住,但是,東歐國家的貨幣持續大幅貶值,卻掀起了另一輪金融風暴潮,令危機一觸即發。
二零零九年迄今,東歐國家的貨幣加速貶值,不足兩個月出現了驚人跌幅,其中最嚴重的依次為波蘭、匈牙利和俄羅斯,貶幅分別為百分之二十一、二十和十七;而去年下半年,上述各種貨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則為百分之二十八、二十一和二十;其他「災情」較輕的國家如捷克和羅馬尼亞,其貨幣兌美元的貶幅都超過百分之十五。很明顯,東歐的情況和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類似,其禍源都在資金大量流走(主要是套息交易平倉),令價無法支持,大量違約接踵而來。據法國外貿銀行預測,東歐國家的貨幣值可能會繼續下跌一成至一成五,歐洲復興銀行則表示,東歐國家的銀行壞賬率可能高達二成!
瑞銀近期一份分析東歐的報告指出,該地區出事主因是外部財務狀況惡化,私營部門外債高速增加,赤字和外債都維持在高水平,只要有一個東歐國家的貨幣繼續貶值,其他國家就會緊跟,以阻止出口受價影響而滑波。至今為止,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截至去年底東歐國家的外債總額已超過一點五四萬億美元,其中波蘭和捷克的外債佔本國GDP的百分之一百,匈牙利更是GDP兩倍多,而東歐國家的最大債主,正是同樣身陷困境的歐洲大國如德國、意大利、法國和比利時等,如果東歐國家「爆煲」,整個歐盟內部金融市場都會受到衝擊。
為了及早阻止危機蔓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向匈牙利、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提供援助,但歐洲銀行界估計,東歐地區起碼需四千億歐羅用作還債和支信貸體系,這個規模的資金,並非IMF可以支持得住的。
正如我們過去分析,金融海嘯第二波的導因,主要是第一輪拯救銀行之後,信貸市場仍然無法恢復功能,銀行則因為嚴重虧損,令股價大跌,政府需進行另一輪注資,否則銀行隨時倒閉;這些問題不解決,美國和歐洲大國的金融危機難以根除,更遑論可以伸出援手拯救東歐國家。不過,美國政府的七千八百億美元刺激方案推出當日,奧巴馬總統已明言不排除會有第二套刺激方案接出台,這番話一方面是為了安定人心,另一方面是有實際需要,因為由財長蓋特納草擬的七千多億元刺激方案推出之後,劣評如潮,金融市場認為奧巴馬政府始終不願下決心徹底處理銀行的壞賬問題,等於金融危機的計時炸彈仍未拆走,隨時可能需要第三輪、第四輪救市方案,危機沒完沒了。美國政府對處理壞賬問題始終舉棋不定,是不願把銀行國有化。
銀行國有化,是指政府代替了股東全權控制銀行,並有權委任管理層及董事局;事實上,美國政府現在對三百一十四家銀行已進行了半私有化,即這些銀行向美國政府出售部分股權,換取財政部注入合共三千五百億美元資金。國有化的「好處」,是方便清除銀行的壞賬,此議得到有末日博士魯賓尼(N. Rubini)和諾獎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支持,最近連聯儲局前任主席格林斯平也承認,為了修正金融系統和恢復信貸流通,美國政府也許不得不將部分銀行臨時國有化,以應付當前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格老以力倡金融業自由化為榮,但到了目前的困局,也不得不承認私有化銀行之後,政府才可以將有毒資產轉移往「壞賬銀行」,毋須再糾纏於如何為毒資產定價。私有化不單涉及「意識形態」之爭,還影響及於銀行股東的利益(股東是否同意銀行資產被政府「充公」),牽連甚廣,不容易拿出一個各方都接受的方案。德國昨天已批准了銀行國有化的法案,以防止銀行倒閉,到底美國還可以支持多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