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國金最前線 2009-02-16
上周美國財政部宣布一系列最新挽救金融業方案,但市場反應負面,美國銀行股指數一周累跌14%。眾多經濟學家猛烈抨擊方案欠缺細節,準確預言這次金融危機的「末日博士」、紐約大學教授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昨在《華盛頓郵報》撰文稱,若不想重蹈大蕭條或90 年代日本經濟覆轍,華府國有化銀行是唯一出路。
魯比尼和紐約大學教授理查森(Matthew Richardson)指出,美國金融體系已到達一個危險的轉捩點, 所餘選擇已很有限, 美國財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的最新救市方案,雖然包括許多正確元素, 「但這基本上已經太遲了」。
蓋特納救市招數「太遲了」
他們指出,次按問題造成的1.2 萬億美元(約9.36 萬億港元)虧損,只是問題的開始:還有包括商業地產貸款、信用卡貸款、高息債券及融資貸款在內的約7 萬億美元(約54.6 萬億港元)資產,也面臨大幅貶值。隨衰退惡化和更多企業和家庭出現債務違約,萬億元計投資評級債券、優質按揭和大額房貸也將大幅縮水。魯比尼早前估計,美國銀行系統損失將達3.6 萬億美元(約28.08 萬億港元),目前虧損僅為1.8 萬億美元(約14.04萬億港元),即有一半還未出現。
美國KBW 銀行股指數上周五大跌6.2%,一周累跌14%,顯示市場對蓋特納的計劃缺乏信心。蓋特納提出以「壓力測試」剔出問題銀行,以及以公私營合作方式購入壞帳。魯比尼認為這些都是「建立健康金融體系的必要步驟」,但他稱新計劃不能挽救金融業, 「因為它假設了金融體系仍未破產」。他認為,銀行國有化已是有序解決壞帳問題和令信貸恢復的唯一出路,儘管這會使經濟進一步惡化,但經濟螺旋式下滑的惡性循環,至少會因此結束。
最艱難:決定哪些銀行已破產
魯比尼和理查森在文中就國有化提出了4 大原則:
1. 也是最艱難的,是決定哪些銀行已破產。他們認為,蓋特納的「壓力測試」有助解決這問題。華府必須由對外負債沉重的大型銀行做起,決定哪些應倒閉,哪些可生存,以避免恐慌。這將遭遇極大阻力,但監管機構必須「企硬」;
2. 國有化破產金融機構行動必須立即開始,儘管這無可避免損害股東利益;
3. 銀行一旦被接管,華府應將好資產和壞資產分開處理。壞資產應以目前市價計算(即極低殘現價),讓私人機構購入當中一部分。至於好資產,則通過公開招股或售予策略性投資者,讓它們重回私人手中。出售資產所得收益,將先對存款客戶作出賠償,之後再到債券持有人。若存款客戶獲全數賠償,政府實際已算成功;
4. 將所有剩餘的壞資產集合在一公營機構之下,讓當局持有至到期日或伺機出售。
「彈藥已耗盡惡巫仍找上門」
文章指出,這些行動的最終結果,將是建立一個由許多擁有優質資產的新銀行組成的健康金融體系。對於那些已破產的大型銀行,華府可以將它們分拆成小型金融機構,以減低對整個金融體系的衝擊。同時,華府也必須進行監管制度改革,以減低未來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魯比尼呼籲,華府應效法瑞典政府在1992 年國有化銀行的做法,清理國內破產銀行。「基本上,我們現在全是瑞典人了。我們已經耗盡所有彈藥,但惡巫仍在找上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