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1日星期六

推動A股反彈的神秘資金是?

時寒冰

推動這輪股市反彈的神秘資金是?——股市反彈能否作爲經濟復蘇信號


據媒體報道,2月13日,國內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蘇州接受採訪時表示,最近股市的好轉,是經濟可能復蘇的信號。吳敬璉先生曾有“中國股市連賭場都不如”的著名觀點,這種直言讓我深爲共鳴。因此,我想不出現在就可以歡天喜地地把中國股市好轉當成經濟復蘇信號的邏輯關係,到底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誠心躬身傾聽老前輩指點迷津。(附說明:在媒體2月14日的報道和本文2月15日寫的文章見報後,2月16日,吳敬璉先生發表聲明澄清,復蘇之說系媒體報道之誤,他並未說經濟復蘇,特此說明,請大家閱讀時注意。)

經濟復蘇是每個人都期待的結果,從決策層到平民百姓,都希望中國最早從經濟危機中復蘇過來。但是,現實與期待之間總有差距,有時甚至是非常大的差距。

中國股市與實體經濟的趨勢經常是背離的,雖然,隨著各個行業龍頭企業的次第上市,股市與實體經濟的運行趨勢具有了較大的同向性,但這尚不足以將股市的走勢作爲判斷經濟復蘇與否的依據。衆所周知,中國股市是一個政策市,政策層面對股市的趨勢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往往是立竿見影的。而實體經濟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即使相關政策完全對症下藥,亦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真正顯現出來,至於與實際情況南轅北轍的政策舉措就更不用提了。因此,就國內而言,股市反彈與經濟復蘇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將股市的反彈作爲經濟復蘇的信號至少是不嚴謹的。不然,政府先拉擡股市就可以帶動實體經濟的好轉了。果如此,拯救經濟倒變得非常簡單了。

最近幾天,我與多位企業家有過交流,獲得的資訊告訴我們:這波股市的反彈不僅不能作爲經濟復蘇的信號,甚至,還有許多潛在的隱憂。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推動這波股市上漲的資金來源於哪里?

為了便於理解,簡單對我國的貨幣供應作如下解釋:我國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爲三個層次:一是流通中現金M0,即在銀行體系外流通的現金;二是狹義貨幣供應量M1,即M0加上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三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2,即M1加上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2009年2月12日央行公佈資料顯示,2009年1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爲49.61萬億元,同比增長18.79%,增幅比上年末高0.97個百分點,創出2003年12月來的新高。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爲16.52萬億元,同比增長6.68%,增幅比上年末低2.38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0餘額爲4.11萬億元,同比增長12.02%。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31.99萬億元,同比增長21.33%,增幅比上年末高2.6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1月份的新增貸款達到了令人瞠目的1.6萬億,同比多增8141億元,這是一個創紀錄的數位,接近今年預期新增貸款5.4萬億的30%。

為什麽在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62萬億元、同比增長18.79%的情況下,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同比增長僅爲6.68%,增幅比上年末還低2.38個百分點,成爲有史以來增幅最低的M1資料?

一般而言,M1增速下降,是企業活期存款大幅降低造成的。一方面,可能是由於企業支付原材料、工資款等增加,導致活期存款減少。另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對經濟前景悲觀,一部分活期存款變成了長期存款。

如果對照一下海關公佈的進口貿易下降的資料就會發現,企業支付的原材料貨款其實是在減少的,在這期間,工人的工資也沒有相應增長(事實上,一些企業在裁員,以至於引發有關部門出臺措施對此進行限制)。據海關統計,今年元月我國出口額爲904.5億美元,同比回落17.5%,進口額爲513.4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43.1%。我國前三大貿易夥伴中,中歐、中美、中日雙邊貿易總額分別爲279.3、222.5和145億美元,同比下滑18.7%、15.2%和28%。而且,1月份,PPI同比下降3.3%,創下82個月新低。

顯然,企業用於經營發展的資金投入其實是在減少的,那麽,這部分資金流到了哪里?對照同期股市成交量的大增來看,最大的可能就是股市。

1月份,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1.62萬億元,創下了單月新增貸款規模的歷史紀錄。如果細看,在增加的1.62萬億元貸款中,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就增加將近1萬億元。這說明,貸款的增加相當一部分資金並未流到實體經濟中去,轉化爲有效拉動投資需求的資金流,而是流到了股市,以獲取短期收益。

顯然,股市反彈,不僅不能作爲經濟復蘇的信號,甚至,還因爲企業投機心理的驅使,使得經濟復蘇的難度大大加大。道理很簡單,企業的大量資金流入股市,必然會對亟需資金的實體經濟構成抽血效應,從長遠來看,是損害實體經濟發展的。

信貸放寬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刺激實體經濟的發展,在實體經濟走出低谷的情況下,作爲實體經濟鏡子的股市才能真正走出牛市行情。只有以實體經濟爲依託或者基礎的股市,才是健康的能夠可持續發展的股市。反之,大量資金脫離實體經濟而流向股市,雖然可能製造出股市的繁榮,卻無法與實體經濟相得益彰,這樣的繁榮也很難真正維持下去。

因此,股市反彈不能作爲經濟復蘇的信號。經濟要復蘇,必須建立起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增大對企業尤其效率更高的民營企業的吸引力,使得那些優秀的企業能夠脫穎而出。如果不能培養起這樣一個競爭充分的市場環境,經濟復蘇的步伐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艱難得多。而現在,政策資源大幅度向國企集中,這部分資源甚至是過剩的,而民企得到的資源則是最少的,是嚴重匱乏的,它們在惡劣的競爭環境下要麽苟延殘喘,要麽接受死亡的現實。

從根源上來看,我國的經濟危機並非源於次貸危機,而源於民窮導致的內需嚴重不足。我在《中國怎麽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一書的第14章對此有過詳細的論述,並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建議。救市的核心應該是解決民衆對社會保障缺位的擔憂問題,走民富路線,就企業層面而言,應該大規模減稅,營造出企業公平競爭的氛圍,啟動競爭,筆者學識淺薄,尚找不出比這更有效應對經濟危機的措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