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政府應該勇於承認人民幣升值是錯誤的政策

向松祚


一、中國匯率政策下一步應該怎麼辦?

原則上有三個選擇,上策就是一次性將人民幣貶值到2005年7月21日彙改之前的水平,然後再明確堅決地固定下來,即將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重新固定到1:8.27水平;中策就是在現有匯率水平上穩定下來,實際上從2008年6月初以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就是這樣,全世界都注意到了這個重要轉變;下策就是讓人民幣緩慢貶值,形成一個貶值預期。

依照目前全球經濟急劇衰退、中國經濟急劇放緩、通貨收縮越來越嚴重的情形,假若中國讓人民幣形成持續貶值預期,那只會加劇中國經濟通貨收縮的壓力,刺激人們將人民幣轉換成美元,刺激投機資金流出中國。人民幣緩慢貶值或貶值預期的效果正好與人民幣緩慢升值或升值預期的效果相反,前者是通貨收縮,後者則是通貨膨脹。2005年人民幣匯改以後形成了一個人民幣長期緩慢升值的預期,國際投機熱錢滾滾而來,結果是嚴重的“人民幣升值預期綜合症”,中國經濟目前就是在承受匯率升值預期綜合症的沉重後果。我相信中國政府不會再犯錯誤,讓人民幣緩慢貶值或形成緩慢貶值預期。人民幣匯率政策的關鍵和核心是穩定。過去升值錯了,現在假若讓人民幣形成貶值預期,則是錯上加錯。

繼續讓人民幣持續升值怎麽樣呢?的確還有一些經濟學者鼓勵人民幣繼續乃至大幅度升值,請他們去問問無數的企業家吧!去問問那無數失業的打工者吧!問問那每天都在處理失業民工的政府官員吧!匯率升值究竟能夠解決了中國什麽經濟問題?前幾年鼓吹人民幣升值的人,他們的主要理由是要通過升值遏制通脹,事實證明他們錯的實在離譜,面對三年多的現實,他們應該無地自容,無話可說,現在轉過來說人民幣升值可以幫助中國實現産業升級換代。我不知道他們的“人民幣升值幫助中國産業升級換代”的證據在哪里!鐵的事實是,人民幣升值和長期升值預期主要是搞亂了中國的貨幣政策,其次是讓數之不盡的出口企業關門破産。除此之外,人民幣升值沒有任何正面效果。希望那些說人民幣升值幫助中國産業升級換代的經濟學者能夠拿出有力的證據來。

過去幾年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過20%,對中國出口打擊是很大的。過去的14個月裏,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23%,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長是11%,這純粹是匯率升值的效果。中國這麽一個窮的國家,這麽多人口,爲什麽讓中國來獨自承擔國際調節的痛苦?美國那樣富有,不到3億的人口消耗人類近50%的資源,金融危機到來之後,還要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讓中國無數赤貧的勞工承擔失業的痛苦。奧巴馬競選期間說要不惜採取一切手段迫使人民幣升值,要再讓人民幣升值50%,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爲什麽我說人民幣匯率政策的上策是一次性貶值到8.27?首先就是要修改過去的錯誤。過去升值是迫於美國的壓力,完全錯了,現在面臨如此經濟困境,就要修正錯誤,其次是周邊國家的匯率都大幅度貶值,韓國貨幣貶值超過40%。過去一年來,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民幣在持續升值。爲什麽全球調節的負擔要讓一個擁有那麽多貧窮人口的國家來承擔?毫無道理!


二、政府應勇於承認人民幣升值是錯誤的政策

2005年7月21日的匯率機制改革,是中國貨幣政策所犯的最大錯誤,當然有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壓力,但我國學術界和決策界認識上的錯誤要負主要責任。問題其實很簡單:爲什麽要讓人民幣升值?當時的主要考慮是要遏制通貨膨脹,同時還要鼓勵和強迫産業升級換代。理論和歷史都早已證明:一旦本幣形成長期升值預期,投機熱錢就要滾滾而入,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我們卻迎難而上,一方面讓人民幣形成長期升值預期,一方面放鬆對國際投機熱錢的監管。爲什麽2007年下半年、2008年上半年“熱錢”突然成爲中國經濟的一個熱門話題、舉國關注?因爲事實是那麽明顯,匯率升值完全沒有解決所謂流動性過剩問題,反而是加劇了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問題。還有一個升值的理由是鼓勵産業升級。理論和歷史從來不支援這樣的怪論。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曾經依靠“玩弄”匯率來完成産業升級的?匯率哪有那樣的魔力?匯率是貨幣金融層面的一個政策,産業升級是實體經濟層面的問題。依照最基本的經濟政策原理,匯率政策只能幫助解決貨幣環境穩定問題,無法幫助解決實體經濟層面的産業升級問題。實體經濟層面的産業升級需要相應的政策來解決。譬如鼓勵産業創新、保護知識産權、取消出口退稅、制定明確的産業政策,等等。借用西方人的一句話,經濟政策應該“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我們現在的政策很奇怪,一方面讓匯率升值,一方面又提高出口退稅率,這才是典型的拿中國納稅人的錢去補貼外國消費者!這種很奇怪的政策必須糾正。

歷史上沒有哪個國家曾經依靠匯率升值、依靠“玩弄匯率”來進行産業升級。日本、德國戰後經濟奇迹,産業一路升級換代,是在固定匯率條件下實現的。“亞洲四小龍”經濟騰飛、産業升級是固定匯率條件下完成的。沒有哪個理論可以證明:匯率升值能夠刺激産業升級換代。

我強烈建議中國政府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次性貶值到8.27,就是要修正我們以前所犯的錯誤,中國政府應勇於承認人民幣升值是一個錯誤的政策,並且要告訴大家:當時爲什麽會做出這樣的政策?是美國的壓力還是自身認識不足?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貨幣政策犯錯沒有什麽大不了,但犯了錯誤,就要勇於承認。承認錯誤,有助於人們更加清晰地認識經濟體系內在的運行規律,有助於我們未來更好地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不承認錯誤卻反而會誤導人們。我們知道,次貸危機後,格林斯潘不承認自己任期內貨幣政策有錯,不承認監管有錯。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他終於承認自己犯了錯誤,至少在金融監管方面犯了大錯。當然,格林斯潘有兩大錯誤:一個是2002-2003年貨幣政策過度寬鬆,一個是長期忽視或完全不監管金融創新、不監管對沖基金、不監管信用違約掉期(CDS),結果惹了大禍。

中國目前的經濟金融形勢可說是雪上加霜。但我們必須承認,這個“雪”是我們自己下的,“霜”才是國際需求的下降。“雪”有兩個層面,一是匯率升值預期讓熱錢滾滾而入,製造了中國資産市場史無前例的大泡沫,泡沫破滅的後果是非常慘烈的。2005年匯改之後到2007年10月,中國股市和房地産市場的價格漲幅都是人類歷史的記錄。哪一個基本面因素可以解釋?主要的原因就是國際投機熱錢的肆意炒做、瘋狂投機。2005年至今我們的外匯儲備淨增加差不多1.2萬億美元,有多少是真實貿易順差積累的?有多少是投機熱錢?目前最保守的估計是一半一半。資産價格泡沫破滅之後,我們股市的跌幅也是全世界的記錄。如此折騰來折騰去,對整個實體經濟的衝擊是異常嚴重的。

所以我一再強調:人民幣升值預期的主要禍害是搞亂了我們的貨幣政策,製造了一輪最經典的“資産價格泡沫—泡沫破滅”。其次是對出口的衝擊。早在2005年,我出版《不要玩弄匯率》,明確指出過: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如果在5%以內,對出口沒有太大影響,但是匯率升值只要超過5%,出口企業絕對要面臨巨大壓力,因爲中國許多出口行業和企業的利潤率是非常低的,有的只有3%,有的甚至是1%,降低成本的空間已經很有限。2006年下半年,中國出口企業其實已經開始出現大面積的困難情況,2007年困難更加嚴重,因爲那時人民幣升值幅度已經超過10%了!想不到的是:到2008年,人民幣反而加速升值,幾個月升值幅度就達到7%,出口企業哀鴻遍野,再加上《新勞動法》和外部需求下降,很多企業完全沒有活路了。

必須要深刻反思我們過去三年的匯改經驗,從匯率理論和貨幣政策理論層面深刻反思,從現實經濟的經驗來深刻反思。下一步的匯率政策到底應該怎麽辦?中國究竟應該採取怎樣的匯率制度?西方經濟學教科書的那些匯率理論能夠機械照搬嗎?好些中國經濟學者一談到匯率,就是“只有匯率浮動才有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獨立性”這一套理論,他們詳盡地考察過這套理論背後的邏輯了嗎?貨幣政策獨立性是什麽意思?我們需要怎樣的獨立性?說匯率升值是人民幣內在要求、不升值人民幣就不值錢,天下哪有這樣可笑的邏輯?那乾脆直接將人民幣升值到1人民幣=100美元或更多好了,豈不是人人歡喜?匯率升值並不能平白無故地增加一個國家的財富或人民的收入。
據報道:有一個“著名”經濟學者演講,說人民幣升值多麽好,升值了人民幣就值錢了。台下一位打工朋友問:教授大人,人民幣是升值了,可我們失業了,到哪里去賺那更值錢的人民幣呢?教授無言以對。一個嚴肅的經濟學者必須將邏輯推到底,必須講證據。證據在企業那裏,在老百姓那裏,而不是在西方經濟學那些教科書裏。西方經濟學裏面的匯率理論,多數都是錯誤的。美國政府和西方各國政府,從來也不用教科書那一套來指導決策。中國倒是有許多人很虔誠地相信西方教科書那一套。


三、世界歷史上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無一例外都是固定匯率

最近《財經》雜誌胡舒立女士寫了篇短文章,說人民幣升值能夠促進産業升級,或者已經促進了中國的産業升級,不知道胡女士的證據在哪里。《財經》雜誌許多朋友長期極力鼓吹人民幣升值,以前說升值主要是要遏制通貨膨脹,事實讓他們難以自圓其說,轉過來說升值可以幫助産業升級或者已經幫助了産業升級。我們需要證據說話。人民幣升值除了讓中國數以千萬級的人失業或即將失業以外,都幫助哪些企業或行業實現了産業升級?還有人說人民幣不僅要升值,最好馬上浮動,而且說人民幣匯率浮動才是人民幣真正成爲國際貨幣的前提條件。這些理論是非常錯誤、非常危險的。照搬美國教科書的老生常談,完全不顧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必將繼續給我們造成災難性後果。

總結國際金融貨幣史的經驗,世界歷史上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無一例外都是固定匯率。從1873年到1914年的半個世紀時間,德國、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崛起成爲世界經濟大國,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劉易斯曾經說過:今天的世界經濟格局就是1873-1914年期間的高速增長形成的,那時是金本位制下的固定匯率。二戰結束以後,從1945年到1971年,大家可以去查所有的統計資料,這個時期內,全世界主要國家(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等)的真實經濟增長速度(扣除通貨膨脹之後),遠遠高於1971年之後的歷史時期。不是高一點點,而是遠遠高出。這是爲什麽?1945-1971期間,西方國家都是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1971年以後,全世界搞浮動匯率,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斯坦福大學著名經濟學家(加拿大人)麥金龍在他的多部著作裏,深刻指出了浮動匯率的危害,並且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說:19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真實經濟增長速度一致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就是浮動匯率體系大幅度提高了經濟體系的運行成本。我認爲麥金龍假說是非常重要、非常具有啓發力的理論。

過去三十多年來,全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是中國,也是堅持明確的固定匯率、堅決管住投機熱錢擾亂金融貨幣市場。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只要中國放棄固定匯率,搞浮動匯率,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就將完全終結。侈談浮動匯率的許多人,既不瞭解歷史,更不懂匯率理論許多微妙的邏輯關係。

順便說一句:中國許多人非常熱衷西方經濟學者的理論,甚至崇拜他們,連一些三流學者的三流教科書也忙不叠地翻譯過來。其實西方經濟學許多理論是完全錯誤的。就貨幣理論尤其國際金融理論而言,西方著名經濟學大師裏面,我認爲有三個人的學術很客觀,只有三個人的學術中國可以好好學習和借鑒,那就是蒙代爾、麥金龍和斯蒂格利茲。


四、中國不應根據通脹率調節貨幣供應量

必須把匯率政策當做是貨幣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來看待。選擇什麽樣的匯率政策,核心是我們需要一個什麽樣的貨幣政策的錨或貨幣政策的標準。當今世界,貨幣政策的錨無非兩個,一個就是固定匯率體制,最典型的固定貨幣體制是貨幣局制度,像香港地區是跟美元挂鈎的貨幣局制度,歐洲一些周邊國家跟歐元挂鈎。第二個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所主張的靈活通脹率準則。靈活通脹率這個貨幣政策準則有沒有效?全世界都有爭議。我自己研究的結果是:從長期趨勢來看,連美國和歐盟這樣對外依賴程度很小、本身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很發達的國家,所謂靈活的通貨膨脹率準則,也不行。全世界都已經認識到: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本質原因就是美元發行過度和浮動匯率體系。各國都搞靈活的通貨膨脹率貨幣政策準則,本質上就是要大家都搞浮動匯率。這個從長期來看不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大家都在討論這個問題。美國和歐盟都不行,中國就更不適合。中國經濟需要一個什麽樣的貨幣政策?有人說中國也應該搞通脹率準則,根據通脹率來調節貨幣供應量。我認爲中國不能將通貨膨脹率作爲貨幣政策的錨,至少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是最佳選擇。相當長時期內的最佳選擇是實施與美元的固定匯率。

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好些朋友認爲,人民幣與美元挂鈎或固定,就好像是被美元套住了,或者是失去了自主性,或者是幫了美國的大忙,反而我們自己吃了虧。這裏面有一些很微妙的邏輯問題。任何政策都不能脫離現實,都必須是權衡各種可能的選擇,看看哪一個最符合目前的最佳利益。我從來不否認而是長期主張:人民幣應該成爲一個重要的全球貨幣,應該形成一個龐大的人民幣貨幣區,形成一個龐大的以人民幣爲結算貨幣的貿易區、金融區、貨幣區、資本市場,等等。到那時,即使美國和歐盟不願意和我們坐下來商量共同穩定國際匯率,也不要緊了。到那時,人民幣可能就有條件和美元、歐元都實行浮動匯率。然而,就目前而言,人民幣匯率最好是跟美元固定。美元仍然是國際主要的儲備貨幣,主要的貿易和金融結算貨幣,這是一個事實,短期內也無法改變。人民幣相當長時期內和美元固定,實際上是所謂的“借力打力”。這是一個很微妙的貨幣戰略問題。沒有一個完美的貨幣政策準則。然而,就目前中國的經濟金融形勢來看,人民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匯率,是所有可能選項裏面最好的選項。



五、只有搞浮動匯率才能贏得貨幣政策獨立性,這是一個極其錯誤的結論

有一些中國經濟學者說,只有搞浮動匯率才能贏得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主動性,這是一個極其錯誤的結論。教科書上確是這樣說:浮動匯率可以維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然而我們要問: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是什麽意思?其實是非常模糊的概念。貨幣政策的核心目的是維持貨幣環境的穩定,避免出現嚴重通脹和通縮。正確的問題是:哪種貨幣政策準則最有利於實現貨幣環境的穩定?是固定匯率還是浮動匯率?實際上浮動匯率完全不是一個明確的貨幣政策準則。

教科書上的“貨幣政策獨立性理論”源自弗裏德曼1950年的著名文章《支援浮動匯率》,半個世紀的歷史證明弗裏德曼的邏輯是完全錯了。浮動匯率下貨幣政策具有獨立性的理論,乃是基於如下的基本假設:即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量,就能夠控制匯率的波動,而且外匯市場的投機買賣行爲可以自動穩定匯率水平,匯率的波動不會反過來左右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匯率波動不會迫使中央銀行改變貨幣供應量(即中央銀行完全可以不管匯率波動,不干預外匯市場)。

然而,1971年以來的國際浮動匯率體系表明:浮動匯率體制下,上述邏輯關係完全顛倒過來,除了美國以外,其他國家都是匯率波動反過來影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影響中央銀行的貨幣供應量。原因很簡單,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曾經允許匯率完全是由市場決定,政府完全不管匯率,外匯市場從來沒有弗裏德曼所想象的自動均衡機制。日本可以說是最典型的例子。浮動匯率時代,並不是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決定日元和美元的匯率,反而是日元和美元的匯率動蕩反過來決定日本的貨幣供應量。這麽多年來,日本的貨幣政策主要受制于日元和美元的貨幣波動。因爲日本出口商、進口商非常害怕匯率變動,日本國內的經濟狀況非常害怕匯率變動,日本中央銀行不可能放任匯率動蕩不管,不可能允許匯率像大白菜價格一樣放任不管。新世紀以來,日本中央銀行外匯儲備的增加量,四分之三是干預外匯市場買回來的美元。浮動匯率條件下,日本中央銀行其實沒有什麽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歷史經驗推翻了所謂搞浮動匯率可以擁有貨幣政策獨立性的理論。

最根本的問題是:浮動匯率是一個全球貨幣供應量自動增加的內在機制,浮動匯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全球經濟體系的貨幣供應量。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有幾個重要現象沒有得到真正有說服力的解釋:第一、爲什麽國際儲備貨幣增加量或增長速度遠遠超越真實GDP的增長速度?第二、爲什麽衍生金融交易特別是外匯市場的衍生金融交易發展如此迅猛?交易量早就是龐大的天文數字?它們與人類真實財富的創造究竟有什麽關係、有什麽幫助?第三、爲什麽金融危機如此頻繁的發生?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最近我看了英國《金融時報》有名的專欄評論員馬丁沃爾夫的新著《Fixing Global Finance》。他關注的主要事實也是過去三十多年來,全球金融危機如此高頻率的爆發。他也希望找到其中的根本原因。因爲找不到根本原因,我們就無法談論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關鍵點就是:浮動匯率體系是一個國際貨幣供應量無限增加的內在機制。這個重要論點是我最先提出來的。


六、匯率波動是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站在全球角度來審查全球的貨幣制度安排,最好的制度就是主要大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固定。11月底我去美國參加重建佈雷頓森林體系國際會議,討論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有沒有可能像1944年那樣,世界主要經濟大國坐下來談一個協定,把全球的匯率穩定下來。連美國也深深感覺到,現在這樣的匯率波動給美國經濟也造成非常大的傷害,雖然浮動匯率對美國的傷害相比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傷害要小很多,但也不容忽視。美國學術界有許多人認爲:全球匯率動蕩是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美國現在學術界和政界有一些人有很強烈的想法:世界主要大國之間的匯率最好穩定。

美國和歐洲的經濟開放度相比中國而言是很低的,美國對外貿易占它GDP比例很少超過20%,歐洲連12%都沒有,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超過GDP的60%,最高達到70%。美元和歐元的匯率波動對美歐經濟也有影響,但是沒有中國感受這麽厲害。

現在美國和歐洲有這麽一股強烈的呼聲,就是能不能像1936年和1944年那樣再把全球匯率穩定下來。看起來目前做不到,爲什麽呢?是因爲主要大國的政治家現在沒有意願。歐元區自己要擴大,美國現在沒有時間坐下來談,也不願意認真談。既然美歐沒有意願來穩定全球匯率體系,面向長遠,中國不可能坐等,必須自己另起爐竈,自己尋找參與國際貨幣體系重建或改革的路子。


七、中國必須加速建立一個龐大的人民幣貨幣區

從長遠看,中國匯率政策和貨幣政策到底應該怎麽辦?人民幣匯率跟美元固定,相當長時期內是最佳辦法,但不是一個永久性的解決方案。

中國應該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站在一個全球貨幣體系和全球貨幣區相互競爭的角度來討論中國的匯率政策和貨幣政策。中國應該加速推進大中華貨幣區和東南亞貨幣區,應該努力建立一個龐大的人民幣貨幣區。第一步必須要先形成一個大中華貨幣區,第二步是建立一個東南亞貨幣區。具體而言,就是大中華地區和東南亞這些國家的貨幣和人民幣固定,人民幣再跟美元固定。條件成熟的時候,澳大利亞以及東亞國家(譬如韓國),中亞一些國家甚至都可以參加進來。隨著這些貨幣區的貨幣供應量、流動量不斷擴大,那麽人民幣就會成爲世界第三大貨幣區,到那時,對於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國就具有非常大的發言權。

大中華、東南亞地區最有條件成立一個貨幣區,無論是貿易整合程度,還是經濟整合程度,以及臺灣、香港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都超過了歐美地區。如果能夠迅速形成一個龐大的以人民幣爲基礎的貨幣區,如果人民幣貨幣區成爲了世界第三大貨幣區,即使美國和歐盟不願意坐下來談國際貨幣協定,中國也有條件可以不再和美元挂鈎,外匯儲備不再過多依賴美元,那時如果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也可以有條件跟他們實行完全的浮動匯率,因爲人民幣貨幣區內部的貿易已經不依賴美元或歐元,區域內的國家都可以減少對美元或歐元的依賴,國內貨幣政策受匯率動蕩的影響也較低。長遠來看,中國的匯率政策和貨幣政策一定要站在這個高度去考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