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1日星期三

奧巴馬可以拯救美國嗎?

信報財經新聞 要聞社評 社評 2009-01-21


  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奧巴馬在香港時間周三凌晨一時宣誓就職,從現場觀禮的群眾興奮莫名、氣氛高漲可見,美國人對這位新總統有所期盼,真誠地希望他能夠帶領美國走出困境,創出另一段光輝繁榮的歲月。奧巴馬廣受美國人擁戴,也「得力」於其前任喬治布殊聲名狼藉、形象太過低落,新總統上場因此令美國人有送瘟神、迎新主的「改朝換代」亢奮。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更「激」,他主張美國政府應該對布殊執政期間刻意誤導國家攻打伊拉克的濫權行徑進行調查,令那些違反憲法的人負上責任」(見本報上周六頁二十六)。

  能言善道、辯才無礙、出口成文,是奧巴馬的強項,他昨天發表的就職演辭平實而有力,鼓舞人心,是政治家「演出」的上佳之作;但是,宣誓就職過後,奧巴馬政府就要施展真本領,拿出治國方略,應付美國當前糾纏不清的政經難題。要寫出一篇振奮人民士氣的演辭並不容易,但要執政做出實績更難;在自由選舉的國家,新人上場意味人民對他有所期待,投票賦予他管治國家的權力,新政府必可享受一段蜜月期,群眾願意付出較寬容的忍耐。但證諸近十年民主國家的選民對新政府的容忍度愈來愈低,令政治人物的蜜月期愈來愈短,奧巴馬的政治魅力到底可以持續多久,很快便會有答案。

  飽歷金融海嘯的衝擊,評論界一度興起一股美國衰落、美元沒日,以至美式資本主義從此完蛋等「結論」,並預言去年底召開的G20峰會是另一次布列頓森林會議,國際金融市場會來一次大洗牌,美國將拱手讓出金融霸主地位。事實卻是,美國並沒有沉淪,美元在金融海嘯之後更一直維持強勢,G20會議對美國的金融領導地位也沒有任何影響。奧巴馬繼承布殊政府遺下的雖是一個爛攤子,但美國根基仍在,而且未見任何足以動搖其地位的力量,奧巴馬領導的仍然是一個全球唯一的超強國家;只要保住美國的軍事霸權、科技創新能力、美元無可取代的地位(歐羅至今仍不足以威脅美元),以及聚全球最優秀人才的吸引力,美國的超霸地位仍穩如泰山。

  雖然如此,擺在奧巴馬政府面前的難題如山積,正如他在就職演說中所言,美國正處於挑戰與困難時刻,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奧巴馬到底要拿出什麼政策去拯救美國?在上任前(一月六日),奧巴馬已率先透過民主黨的每周廣播向美國人宣布了一套振興經濟計劃,包括政府節能、大型基建、學校硬件升級、改善醫療服務及普及寬頻五個要點,並提出兩年提供至少二百五十萬個新職位,這些向凱恩斯招魂的挽救經濟方案,令評論界以其與羅斯福新政相提並論。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是三十年代「新政」的主要項目,羅斯福執政初期,為了安置全國一千七百多萬失業工人,提出以工代賑的方案(即創造新就業代替派賑濟失業金),在全美推出十八萬個小型工程項目,招聘了四百萬名工人。不過證諸歷史,羅斯福新政對復甦美國經濟的效用一直受到不少質疑,曾任美國外交事務委員會高級顧問的Amity Shlaes在他的著作The Forgotten Man: A New History of the Great Depression(2007)中指出,羅斯福新政鼓勵工會壯大、在生產力未能同步跟上的情況下提高工資,以為可以藉此增加工人收入從而刺激經濟,結果目的未達,「新政」卻令勞動成本增加、利潤下降,企業只好裁員並減少投資,結果工人的失業問題始終無法解決。事實上,羅斯福政府執政八年之後,美國失業率和他上任之初幾乎原地踏步,大蕭條得以徹底解困,其實要待二戰開始。由政府投資基建可以創造就業,但對拉動經濟的效果並不明顯,奧巴馬的振興大計有待他的開發新能源、高科技醫療的成效。奧巴馬已經贏了美國選民的心,但能否拯救國家於水深火熱,相信沒有人可以提出肯定的答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