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By 王硯丹 2009-01-08
元旦以來的短短三個交易日,A股市場上平安和太保累計漲幅都已經超過12%,國壽也較去年年底漲了近7%,表現遠遠好于同期其他金融股,究其原因,主要是和去年年底保監會主席吳定富關於2009年年底前要消除境外上市公司會計報表差異的談話有很大關係。
然而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採訪各業內人士後發現,盡管改革會計準則將增加A股保險公司的收入和利潤,但是並不能改變其基本面變差,因此推動這些企業股價的回升也將很難持續。
業績有望調高30%~50%
去年年底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在北京召開的2009年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2009年年底前要消除境外上市公司的境內外會計報表差異。”早在去年8月7日,財政部在發佈的《企業會計準則解釋2號》中就規定:“同時發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除部分長期資產減值損失的轉回以及關聯方披露兩項差異外,對於同一交易事項,應當在A股和H股財務報告中採用相同的會計政策、運用相同的會計估計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在A股和H股財務報告中採用不同的會計處理。”
在2007年1月1日起我國實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以後,大部分“A+H股”上市公司所發佈的A股財務報告和H股財務報告相差已經不大。但是國壽和平安兩家保險公司依然有著很大的差異。
按照內地會計準則,2008年上半年,國壽淨利潤只有107.72億元,每股收益0.38元;但是如果按照香港會計準則,國壽同期淨利潤能夠達到158.38億元,比按照內地會計準則整整高出47.03%,每股收益更是能夠多出0.18元,達0.56元。
和國壽一樣,如果按照內地會計準則編制2008年半年報,平安2008年上半年僅僅實現了71.02億元淨利潤,折合每股收益0.97元。但是如果按照香港會計準則,平安2008年上半年所實現的淨利潤要高出33.58%至94.87億元,每股收益達到1.29元。
香港準則比內地準則更謹慎東方證券保險行業資深分析師王小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保險公司A股和H股財務報告有著如此大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收入和成本兩個方面。
從收入上看,內地會計準則將從投保人手里收上來的錢都確認為保費收入;香港會計準則中,如投連險、萬能險等投資型保險合同、含有選擇性分紅特徵的投資合同以及不含選擇性分紅特徵的投資合同並不能確認為收入,而是將保費本金加上相關利息都作為負債處理。因此目前A股的保費收入高于H股的保費收入。
從成本上看,內地會計準則將銷售保單時產生的傭金支出、手續費和業務及管理費一次性計入保單獲取當期的成本,而在香港會計準則下,簽訂長期保險合同時所付出的成本可以根據合同或預期收取保費的期限,按照一定方法進行攤銷。此外,如果按照內地會計準則,保險公司所計提的壽險責任準備金將高于按照香港會計準則計提的準備金,由此造成A股的費用支出大於H股的費用支出。
以國壽為例,按照內地會計準則,2008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分別為2079.72億元和1977.57億元;按照香港會計準則,這兩個數據分別為992.84億元和831.03億元,比按照內地會計準則編制的結果分別少了52.26%和57.98%,成本減少幅度明顯高于收入減少幅度。
王小罡指出,由於香港會計準則所採用的核算方法更加謹慎,更能體現收入和成本配比原則,因此在研究保險公司基本面的時候,他一般會選擇閱讀按照香港會計準則編制的財務報告。當心股價炒過頭不過,雖然改革會計制度將增加保險企業的每股收益,但業內人士對其股價仍然保持謹慎態度。
按照中金公司研究員周光的說法,會計準則的調整並不改變行業基本面。由於可以預見的持續低利率,即使考慮到債券發行量的增加,壽險公司的利差益都將保持在低位,那麼壽險公司將非常依賴股市的收益。所以當投資者預期股市上揚時,保險股將獲得很好的彈性。
而王小罡在和記者談及目前較H股折價的保險A股估值是否有吸引力時,也沒有正面發表意見,只是表示,目前保險H股動態市盈率在15倍左右,H股估值基本合理。對於A股來說,會計政策與H股一致至少不是壞事。
上海鑫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邁克·吳則明確表示,不會因為內地會計準則改變而投資保險A股:“我們的研究發現,股價在大幅度下跌和暴跌後,財務報表因為會計標準改變的,並不能大幅度推動這些企業股價的回升。我們的策略是迴避任何暴跌過的個股,當然包括三大保險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