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雷曼前高層黃元山 信貸危機未完

黃元山



  美國最新的救市方案出台,盡管似曾相識,甚至被指了無新意,但卻深受市場「認同」,今期特別請來深諳資產信貸營運的雷曼前高層黃元山,除解構最新救市方案外,更詳盡披露金融機構中,大眾看不見的深層危機,他直言,信貸危機仍未完結。

  今期接受本刊訪問的黃元山,不僅是前雷曼副總裁,更是雷曼開發CDO產品的其中一位,雖然他自嘲此名銜已過氣5年,今天也正式離開了投行,可是在華爾街、倫敦、亞洲投資銀行打滾多年的經驗,以及在信貸(Credit)範疇的專業,不僅一點也沒過氣,當下資產與信貸一團糟的年代,其獨到的分析可望能清晰各位的思路。

  美國最新的救市方案,與之前比較,除了多了些細節,實際可說了無新意,不過,自財長蓋特納公布救市方案的詳情後,美股上周足足反彈了6.8%。是危機有望解除?還是純粹炒作?大家也感到疑惑。

  美國最新的救市方案,是針對市場缺乏流動性,將有毒資產抽離銀行,市場認為,這樣可解決毒資產定價的問題,亦會為銀行換來現金,增強銀行的財務狀況。


救市方案未能治本

  然而,熟悉信貸與資產運作的黃元山卻認為:「美國救市方案是治標不治本,市場是壞消息當好消息炒,美國的救市方案,未有將銀行國有化,且內容對投資者及股東傾斜,所以帶動金融股股價炒上。」黃元山指方案未有解決銀行資本不足的問題,意味信貸危機仍未完結。

  「銀行的問題,不在於流動性,而是資產不值錢,最終影響銀行資本才是最根本的問題。」在黃元山看來,這方案的唯一好消息,可能是:「投資者與政府由銀行購入按揭抵押貸款,投資者與政府各出資0.5元,再借入6元,可購入7元的資產,若日後相關資產價格下跌,投資者只會損失0.5元的資本,相反,若日後資產價格回升,投資者可與政府均分利潤,在輸有限,回報可觀的情況下,當然能吸引投資者入場。」

  在政府補貼這些誘因之下,銀行可將「有毒資產」價格抬高些賣,股東的損失相對減少,參與的投資者亦可減低入市風險,投資者更可投資多個項目,只要當中有幾個賺錢,已經收穫頗豐。

  不過,黃元山認為,這些所謂賣得「好價錢」,是由人為「谷高」,托市所造成的假象,反效果是令銀行帳目更加欠缺透明度,令帳目更「亂」,原先希望入股這些金融股的投資者反會望而卻步,救市方案有點兒本末倒置。

  黃元山表示,最直接解決銀行資本不足的方法,是透過政府注資或國有化,但問題是美國不願將銀行國有化,政府轉移擔保問題貸款(銀行在哪裏出問題,就由政府作擔保)。

  「美國現時為銀行提供各式各樣的擔保,只是『技術上』沒有將銀行國有化,而做些『補補貼貼』的工作,會令銀行帳目更加欠缺透明度,事實上,美國的銀行一旦缺乏政府擔保的話,營運都會出現問題。」黃元山說。


「無毒」資產更值得留意

  黃元山又指,當然銀行抽離這些有毒資產後,有條件恢復信貸能力,不過,這些所謂有毒資產所佔銀行總資產的比例,只是「有限數」,佔一小部分,市場有能力賣斷這些資產,反而最令人擔心的是,一向被視為「無毒」的資產,如企業及私人貸款,會隨經濟轉差而變壞,結果可能是「唔聲唔聲、嚇你一驚」。

  黃元山認為,金融海嘯下令全球經濟下滑,企業未必有盈利能力,還款亦出現問題,至於私人貸款方面,借貸人亦有較大的「走數」風險,上述貸款一向佔銀行資產比重最大,這些無毒資產變壞,才是最令人擔心的地方。

  究竟信貸市場何時才真正復甦呢?黃元山所給的啟示是,起碼要如巴菲特或中投等長線或價值投資者願意再買銀行股,經濟才會有復甦的跡象。


----------------------------------

善後海嘯的後遺症

  一向信奉自由經濟的黃元山,直言對任何形式的救市措施都抱有很大懷疑,而且每項救市措施都有副作用、成本及代價,僅屬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以毒攻毒並非傳統良方。黃元山不懷疑美國的救市能力,美國要救市的話,一定會救到的,代價就是極度寬鬆的銀根、龐大的美國財赤、以及更多的政府機構於市場運作。

  簡單而言,美國的救市策略有3個方向: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金融政策(Financial Policy)。黃元山認為,每項政策如果獨立來看都是不足的,但在這個非常時期結合起來,是有其功效。

  由於目前各種資產價格相互影響,例如樓市、MBS(房貸抵押債券)、各類信貸及銀行股價,而資產價格又和實體經濟相互影響,例如各類信貸、消費、投資建設等。


製造「人造底」

  美國會竭盡所能,製造一個「人造底」(Artificial Bottom),即是界定甚麼是too big to fail,用一切直接(政府擔保)、間接(銀行及兩房等在市場上的運作)手段,為這個漏氣的氣球重新「吹氣」。

  「目前美國想用以毒攻毒辦法,但10毒落5藥,未醫好,已先毒死。」黃元山坦然,既然政府打算用這招,就應該落夠毒,否則後遺可能更大,甚至前功盡廢。

  至於另一個後遺症,則是與大家息息相關的通脹問題,盡管通縮的情況還未確定,但在各國政府大印銀紙下,不少經濟學家也預示將來有超級大通脹的憂慮,黃元山亦表示:「將來100港元能買到甚麼?會不會100元才能買到一罐可樂?實際情況暫時仍無法預知,但通脹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

「我和獅子無仇」

  「好多香港人都持有匯豐(00005),我都想匯豐好。」黃元山笑說,銀行為百業之母,銀行好,經濟好,經濟好,大家好,「我只是分享自己的觀點,並非刻意唱淡匯豐,我同獅子無仇。」

  黃元山3月初正值匯豐世紀供股時曾表示:「匯豐明年今日的股價,必定跌破28元的供股價,甚至更低位,不排除跌至單位數。」當時他又預期,匯豐不出1年便有可能要作第二次集資,就算其股價在今年內重現升勢,但也不過屬「虛火」,是短炒遊戲,長投資者不宜玩火。


看不到資產有好轉

  匯豐順利完成世紀供股之後,資本充足比率上升,黃元山被再次提問對匯豐的看法時,他指未有對匯豐改觀,仍維持原先的預測。

  其實,黃元山認為一直被視為匯豐最大的潛在風險,是「無毒」資產,暫時仍未出事的企業及私人貸款,很可能會隨經濟轉差而變壞,這是難以看好匯豐的原因之一,並擔心匯豐「蝕唔起」。至於怎樣衡量匯豐的風險,黃元山純粹根據匯豐「盤數」,即是資產、股本及債項去衡量。

  黃元山表示,隨著經濟下滑,匯豐的資產質素將轉壞,尤其是匯豐業務主要分布在歐美及新興市場,她的貸款對象包括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賺不到錢,還款能力亦成問題,若果有大量客戶「走數」,蝕超過股本的話,匯豐有隨時「蝕唔起」的可能。

  這不是杞人憂天,大家都意識到,全球經濟大環境轉差,中小企業經營更加困難,令銀行前景添上不明朗因素。「你看花旗銀行、RBS先後出事,其實這兩家銀行的貸款客源,跟匯豐沒有二致。」黃元山說。


歐洲資產變數較大

  按匯豐08年的貸款比重,北美為28%,歐洲高達45%,香港和亞太其他地區各佔11%,撇除美國情況,歐洲與新興市場的資產形勢,同樣教人擔心。承如黃元山所言,新興市場形勢更為嚴峻(見下文),盡管連同南美的5%(佔匯豐貸款比率),佔整體貸款比例,起碼也16%,但相對而言,歐洲的資產情況更令人擔心,佔當中超過七成的英國貸款,隨該國樓市、經濟等情況轉差,資產變壞的機會亦相對較大。

  「如果說救市方案比較,則歐美都差不多,美國的救市力度比英國大,英國的救市力度又比歐洲大,但英國的經濟情況卻比美國差。」黃元山指,匯豐歐洲業務的資產變數較大,也是匯豐一大隱憂。


----------------------------------

衡量銀行股工具需調整

  自從金融海嘯發生後,市場對銀行資產的戒心,可謂「與日俱增」。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主要由資產(Assets)、負債(Liabilities),和股本(Equity)組成,黃元山解釋好景時大家的焦點多落在資產回報上,然而,熊市當前,銀行資產本身的質素反而更為重要。

  他舉例:「以資產的回報由10元極速增長至12元,扣除8元負債的利息後,使股息由2元倍增至4元;但若資產的本身有損失(loss),銀行或會得不償失,甚至連股本亦蝕凸。」

  銀行的資產以貸款和債券投資為主(客戶的存款才是負債,股本則是資產減去負債),然而,由於銀行中有太多隱藏資產存在,使得銀行價值評估的複雜性大增,因此,評估方式亦須調整。

  按黃元山的說法,銀行沿用的一級資本充足比率,已不足以反映銀行急速脹大的資產。「過往銀行旗下會有一些SIV、Conduits等機構,是不用入帳的,然而,因為種種原因,這些帳外公司經營的ABCP market(資產擔保商業票據市場)停頓後,作為其流通量供應者的銀行,要將問題揹上身,便要把帳外機構入帳,而一級資本充足比率當中的RWA(加權風險資產),卻不足反映。」


資產界定不同有影響

  黃元山解釋,RWA的原意是控制銀行的槓桿比例和資產質素,若資產質素愈差,槓桿愈低;若資產質素愈好,槓桿愈高,不過,RWA通常比總資產少一半以上,而令一級資本充足比率通常較實際的股本除以資產的比例高1倍。再者,RWA的資產質素,可由external ratings(如評級公司)或internal ratings(內部評級)界定。若界定有所偏差,便會影響對事實的理解,所以,黃元山認為,分析銀行資本充足比率,以總資產除以股本的參考性會較高。

  至於股本方面,若以股東權益(Shareholder Equity)計算,則水份太多,因此,美國對銀行的壓力測試,亦改用水份較少的有形普通股權益資本(Tangible Common Equity,簡稱TCE)的概念,通常會較股本除以資產的比例再拉低1至2%。

  黃元山介紹:「最激進的計法是用市值取代TCE,因為TCE是帳面值,而市值卻反映了市場對資產價格的一些評估。不過,無論是用市值、TCE,或股東權益做分子,國際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般都只有3至5%左右,掉轉來說,即它們普遍的槓桿比例,起碼是20至30倍。」

  最後,黃元山基於銀行貸款的資產質素,透明度低且有滯後,加上承如上述所說,銀行資產比很多國家的GDP還大,要完全掌握當中的資產質素,難度極高,由於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盲目套用傳股票分析,只是自欺欺人。


----------------------------------

揭開影子銀行神秘面紗

  一場金融海嘯,讓大家驚覺影子銀行(Shadow Bank)的存在,影子銀行除了充滿神秘色彩,它與槓桿化、信貸危機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簡單說,影子銀行可以是其他金融機構,也可以是銀行帳目以外的子公司或附屬機構,其運作主要是透過資本市場,運用資產證券化的技術,繞過傳統銀行體系,將資金直接交到企業或消費者手上。

  而這神秘的影子銀行,卻有四大參與者,當中包括:貸款人(包括傳統銀行或其他財務機構,如Countrywide、New Century,以及拖累匯豐業績的Household International等)、投資銀行、結構性金融空殼公司,及傳統債券的機構投資者(包括對基金、保險公司、退休基金、銀行等),有關影子銀行的運作詳見附圖。


...................

不同意海嘯第二波

  「金融海嘯本身已存在,至於第幾波,可能只是反映金融市場的走勢,如果只看股市升跌作衡量,則意義不大,例如,近期美國新的救市方案出台,明顯利好股東或投資者,雖然股市不跌反升,但實際的問題卻依然很大,政府只做些補補貼貼的修改,大家以為沒事,但問題根本仍未解決,這又算第二波嗎?」黃元山強調,金融海嘯是實體經濟的泡沫爆破,所以大家應眼於實體經濟,銀行信貸與銀行本身問題不僅一直沒有解決,且還日趨嚴重。

  當大家看到歐美受信貸影響如履薄冰時,黃元山眼中的高危地區,卻是過去一年人人傾慕的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更嚴峻

  「其實貨幣市場早已告訴我們,新興市場的情況有多嚴峻,韓圜跌幅超過30%,印度貨幣亦不停下跌,東歐情況更明顯,過往亦發生過很多類似例子,如97亞洲金融風暴、01年阿根廷……很多新興市場都在經濟活力或底子不十分強的時候,經濟體系被熱錢谷大,及後熱錢一走,問題便浮現。」即使部分亞太區國家的防禦力較97年佳,但黃元山認為,新興市場的問題癥結在於很多國家的負債過高。


...................

投資可以發達是妄想

  不少人心目中,都會認為投行出身的人,都是投資、理財方面的高手,對於這樣想法,黃元山劈頭即說:「投行沒怎麼教我理財,投行的責任主要是替企業融資,例如透過發行股票或債券集資。」

長線投資不等於盲目長hold

  「我覺得理財不是用來致富的,我認為理財是給予有正職/本業的人,投資/資產能追得上通脹。我認為致富,應該靠自己的本業,除非投資是你的本業,否則以為靠投資可以發達,就是妄想!」黃元山指,可能有些人能做到,但成功的機會很低。

  「我相信長線投資,但不相信盲目長,正如我講過,世紀大牛市裏,很容易贏錢,但世紀大熊市則不然。」黃元山強調投資者必須因應不同投資環境作決策。

  另一方面,黃元山又強調:「我同樣不相信短炒,短炒等於賭博。雖然短炒也有人贏錢,但我相信除了有天賦、技術、能力、興趣之外,還必須有時間全職投入,再加上運氣,才能有機會從短炒圖利。」

  在黃元山的理念中,投資有90%看資產配置,10%是時間性及揀選工具(例如股票或基金),對一般人來說,難度高,成功的機會率卻不高,他建議大家如沒把握則別亂來。


﹏﹏﹏﹏﹏﹏﹏﹏﹏﹏﹏﹏﹏﹏﹏﹏﹏﹏

【後記】

  訪問前,幾乎翻遍黃元山的文章,他對經濟前景悲觀,但沒想到訪談時,黃元山其實頗幽默,當記者帶他走到匯豐總行時,他立刻說:「其實我同獅子無仇。」拍照時他更開玩笑說:「要把頭塞進獅子口裏嗎?」

  最後記者問黃元山,有否一些外間對他曲解的觀點需要澄清,他笑說:「我並非故意要唱淡經濟,我沒有沽空,沒有造淡,唱淡對我無好處。」然後又一本正經地說:「我暫時還沒有看到一些令我覺得要修改看法的現象,我不著重結論,但著重立論,可能我也有機會看錯,因為我也是人,我希望大家知道事態發展的嚴重性。」最後他也笑言:「如果看錯也是好事,因為我和大家一樣,都是得益者。」

﹏﹏﹏﹏﹏﹏﹏﹏﹏﹏﹏﹏﹏﹏﹏﹏﹏﹏

黃元山簡歷

 ▲目前︰中大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兼任講師

 ▲2005至08年︰蘇格蘭皇家銀行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香港)

 ▲2004至05年︰瑞士銀行高級副總裁(倫敦)

 ▲2001至04年︰倫敦雷曼兄弟副總裁

 ▲1997至01年︰紐約雷曼兄弟分析員後晉升至聯席董事

 ▲耶魯大學國際關係碩士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學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