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老林
美股周三前半段表現疲弱,市場似乎唔多信聯儲局會印銀紙購國債。卻原來,貝南奇比想像中心急,議息完畢即宣布將購入3000億美元國庫債券,同時加碼向兩房等機構買入7500億美元按揭抵押證券。消息一出,長債孳息暴瀉、美元急挫、美股反彈後升幅收窄,金價則漲逾半成。執筆時,市況並未出現多大變化。
在聯儲局擴大「量寬」(quantitative easing,QE)前,英倫銀行在月初已先行一步,決定在三個月內購入750億英鎊政府債券(gilts),總額最終可達1500億英鎊。消息一出,債息同樣插水式下跌,但英鎊沽壓沉重,出現債價升匯價跌的情況。
英美大規模買入國債,市場反應如出一轍,究竟說明了什麼?
開大開細俱利金價
央行透過QE直接增加貨幣供應,效果是迫使銀行增加借貸促進需求,抑或只能在銀行體系中產生左袋交右袋的效應,目前還說不準。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央行大規模購入國債、人為地推低長期利率,必定立竿見影。問題是,向市場購買債券的錢從何而來?說到底,還不是開機印鈔。QE其實是印銀紙的代名詞。
在信貸寬鬆、游資充裕的日子,美元跌歐羅升全球股市走俏,反映的是投資者風險胃納(risk appetite)旺盛;金價期間拾級而上,多少跟炒賣熾熱有關。可是,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匯指數上升卻並未令金價回落,黃金需求反而因金融體系動盪、避險意識增強而節節上升。
英美相繼開機印鈔後,其他國家可能追隨。西方大國若像日本那樣,實行「量寬」也無法令信貸市場起死回生,投資者對金融(紙上)資產仍會步步為營。反過來看,QE一旦奏效,信貸市場解凍經濟復甦,央行如果不能適時從市場抽走過剩的流動性(大幅加息會增加還債成本,聯儲局未必會這樣做),結果便是惡性通脹。換句話說,開大開細對金價都有利。
早前提過的對沖基金經理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近期最受注目的行動,是斥資12.8億美元購入金礦公司AngloGold Ashanti 11.3%股權。世界各地包括本港上市金礦及資源股大升,未知是否跟保爾森效應有關?
如果保爾森是當世「真實資產之王」(The King of Real Assets),那麼從不投資黃金(上世紀九十年代曾小注買白銀,但因對銀價「失去耐性」而離場)的股神畢非德,便是名副其實的「金融資產之帝」(The Emperor of Financial Assets)。
保爾森在聯儲局印鈔購債前大手入股金礦公司,畢非德則三番四次為奄奄一息的瑞士再保(Swiss Re)輸血,加碼注資阻其破產……。「兩王」各有堅持,誰會贏得最後勝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